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政史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394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政史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政史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政史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政史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政史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政史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政史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科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课题 主题 内容 货币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价格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消费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生产与 经济制度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

2、共同发展 企业与 劳动者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投资理财 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业务理财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个人收入 的分配 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财政与 税收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财政与资源配置财政与宏观调控税收及其种类

3、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依法纳税 依法纳税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观 和小康社会 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经济全球化 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世界贸易组织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课题 主题 内容公民的 政治生活 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

4、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我国政府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

5、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当代国际 社会 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

6、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课题 主题 内容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 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

7、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社会主义

8、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课题 主题 内容生活智慧与 时代精神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探索世界与 追求真理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运动概

9、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思想方法与 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

10、系的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认识社会与 价值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

11、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历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希腊、

12、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俄国十月革命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 “文化大革命” (

13、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历史()9.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0.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