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2792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浅析小说祝福与电影剧本祝福杨文龙【内容摘要内容摘要】鲁迅小说祝福的主题除了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对祥林嫂的毒害和摧残以外,还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这个丧偶的媳妇的压迫。然而造成祥林嫂悲苦命运的主要的社会根源正是这封建宗法制度。在银幕上再现鲁迅名著,1955 年春夏之交,经有关领导研究决定,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祝福改编成电影,夏衍改编剧本,对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二、力求保持原作的艺术风格;三、为了使没有读过原著,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情风俗缺乏了解的观众易于接受,而作一些通俗化的工作。【关键词关键词】鲁迅 夏衍 祝福 祥林

2、嫂鲁迅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始终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的笔端时时触及社会现实,贯穿着始终如一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鲁迅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同情。对千万这些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鲁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挖掘,表现出作家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心和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在鲁迅的祝福 、 离婚和伤逝等一系列小说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生动、深刻而富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鲁迅正是通过描写众多妇女形象的作品,将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妇女悲剧命运的主题,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一

3、个新历史时代。鲁迅小说祝福的主题除了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对祥林嫂的毒害和摧残以外,还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这个丧偶的媳妇的压迫。后者往往被2评论家所忽视。然而造成祥林嫂悲苦命运的主要的社会根源正是这封建宗法制度。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被“四权”绳索捆缚的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根据生活的若干真实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其一是单妈妈,她是个寡妇,却又有同居的男人;其二是乌石山上看坟的女人,儿子在门口剥豆被马熊拖去吃了;其三是宝姐姐,山里人来抢亲,宝姐姐逃走,失足落水,被捞起带走。祥林嫂的形象比原型更集中更概括,是旧中国贫苦农妇悲惨命运高度典型化的体现。1祥林嫂的悲剧显示了“四权”绳索对农村劳动

4、妇女的捆缚。1 族权,不允许祥林嫂守节。祥林嫂的前夫祥林比祥林嫂小十岁,丈夫死后,祥林嫂不愿再嫁,宁可辛勤劳动养活自己,所以她逃到鲁镇做工。她的全部希望和渴求,便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的权利。所以当她来到鲁家做工时是“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到年底,扫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鲁家)竟没有添短工”2。然而她反而满足, “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2” 。但是,好景不长。在鲁家做工不到半年,她婆婆恃凭着族权的威势,不但把她像逃犯一样抓回去,且逼她嫁到深山野坳里。因为要用卖她所得的钱,买一个女人给她叔子做老婆。祥林嫂始终没有挣到一个“人的资格” ,却像一件赚钱的货物一

5、样被卖掉了。2夫权,要祥林嫂守节。在旧社会依照旧礼教, “女子一而,不得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所以,祥林嫂在她前夫祥林(一个比她小十岁的男人)死后,不肯再嫁;被婆婆抓回去逼嫁贺家坳, “在花轿上,她一种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花轿,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这是夫权要祥林嫂守节造成的后果。再婚后,丈夫死于伤寒,她又要为后夫守节,只能跟儿子阿毛相依为命。3神权、政权要惩罚祥林嫂不守节。祥林嫂再嫁虽非自愿,但毕竟是再嫁了,就是“不守节” 。 “不守节”就是大逆不道,罪孽深

6、重;不是小罪,而是“大罪” ,就要受到惩罚。柳妈因受了封建迷信(神权)的影响和毒害,无意之中成3了统治者的帮凶,她那有关“阴司”的话(“这种人活着要受苦,死后还要受刑:阎罗王将她锯开,分给前后两个男人2” )使祥林嫂在精神上蒙受极大的压力。而政权的逼害尤烈,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是政权的化身,他支持或利用其他三种权力逼上梁山害祥林嫂。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做工时,鲁四老爷知道她是寡妇后就“皱了皱眉” ,不愿意留她。但祥林嫂凭着自己的刻苦耐劳、能干,还能分配祭祀用的酒杯和筷子;当祥林嫂再婚再寡后,即第二次来鲁镇做工时,她的遭遇就大不一样了:她不但不能再碰那“神圣”的酒杯和筷子,而且成为人们

7、日常的笑料;更为甚者,当她到土地庙捐了门槛,神气舒畅、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慌忙大声喝道:“你放着罢,祥林嫂!2”一句话彻底地对祥林嫂“判了刑” ,令到“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看着。直到四叔来上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可见,此时的祥林嫂所受到的打击是何等之巨大!这就样,勤劳、善良的祥林嫂被鲁四老爷代表的地主阶级迫害得精神失常,丧失了劳动能力,又被一脚踢开,沦为乞丐,最后倒毙在漫天的大雪之中。封建“四权”的绳索有如千斤铁链,紧紧地捆缚着祥林嫂戕害着祥林嫂:夫权要她守节,族权不允许她守节,政权和神权又惩罚她的“不守节” 。这深入骨髓的苦楚,使祥林

8、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鲁迅抨击的予头直指封建制度,具有鲜明的独创性。(二)鲜明的独创性,体现在鲁迅刻划了祥林嫂的几个“不甘于”:1祥林嫂不甘于受婆家虐待,逃跑出来到鲁镇做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争得 做人的资格;2祥林嫂不甘于被人强逼改嫁,用生命来抗婚。在逼嫁的路上,她不但又哭又闹,拜堂时还用头撞香案角企图自杀。虽然没有死,但也撞到头破血流,结果在额头上留下了一个“大家以为耻辱”的伤疤;3祥林嫂不甘于百般受人歧视,捐门槛以“赎罪” 。为了“捐门槛” ,祥林嫂用了在鲁家的全部劳动所得十二元银洋;4祥林嫂不甘于死后受阎王惩处,临死时怀疑灵魂的有无。她希望没有鬼,死去不用锯开身子来分给两个丈夫,但她又

9、希望有鬼,死去可以在阴间见到惟一亲爱的儿子阿毛,可以一家人团聚。这四个“不甘于”是祥林嫂自发反抗精神独特而鲜明的体现。祥林嫂反抗了族权、夫权,怀疑神权,惟独对压在头上的掌握政权的地主阶级没有明确的反抗表现,这是祥林嫂反抗的局限性。34(三)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见证者,现实社会特性的体现者卫老婆子卫老婆子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把祥林嫂从一个火炕中推到另一个火炕,看其在火炕中挣扎而无动于衷。她势利,冷默,麻木,不但丧失了感受别人痛苦的能力,而且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的不幸。4在给四婶讲述祥林嫂再嫁的事情时,卫老婆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卫老婆子对此事很赞赏:一是她认为祥林嫂交

10、了好运。卫老婆子对四婶说:“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二是她夸奖祥林嫂的婆婆倒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把祥林嫂嫁到深山野坳里去,赚了不少钱,为二儿子娶了媳妇。三是对祥林嫂闹婚,持否定态度。四婶问祥林嫂竟肯依,卫老婆子说:“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厉害”由此看出,卫老婆子自己虽然也是女人,但也不把女人当作人看待,把女人当作物品可以买卖,把

11、女人当作强者手里的玩物。因此,卫老婆子集中体现了现实社会的特性。二夏衍剧本中的祥林嫂在银幕上再现鲁迅名著,是我国进步电影工作者很早就有的愿望,但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能实现。1955 年春夏之交,经有关领导研究决定,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祝福改编成电影,在翌年 10 月纪念鲁迅逝世 20 周年时公映。这一任务落到了正从上海来到北京走马上任的夏衍头上。虽然改编名作被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对昔日曾与鲁迅有过并肩战斗之谊、如今又身为主管电影的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来说,这是难以推辞的,更何况他对改编名作有兴趣也有经验。夏衍认为,将一部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剧本,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有好的思想内容,

12、对观众有教育意义,有比较完整而紧凑的故事情节,有一到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而祝福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中恰恰是具备上述改编条件的、比较理想的作品。此外同是浙江人,对祝福所描绘的二十年代浙东农村的社会情景和人物关系比较熟悉,也是夏衍所以同意接受这一嘱托的缘由。将鲁迅的传世之作改编为电影,毕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而且又被列为全国性的纪念活5动的重大项目,夏衍“把它看作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对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二、力求保持原作的艺术风格;三、为了使没有读过原著,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情风俗缺乏了解的观众易于接受,而作一些通俗化的工作。为此,他一方面在改编中努力做到

13、保持原著的深刻思想及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又针对原作短小精炼的体裁特点和社会时代的变迁差异,精心而审慎地进行了必要的丰富、增补与改动,以适应将原作再现银幕的需要。与原著相比,改编本根据可以允许的范围,在人物、结构和情节、细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丰富和创造:(一)由于银幕上表现的需要,改变了原作用“我”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让人物自己出场,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介绍人物关系。(二)新增加了卫老二和阿香这两个人物,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封建宗法制度和邪恶势力迫害妇女的代表,后者的出现则意味着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许多妇女同样面临着祥林嫂那样的命运。(三)原作关于祥林嫂被“抢亲”之后,对贺老六从激烈

14、反抗到被迫成婚的一段描写,被改写成为一场有所创新的戏:祥林嫂反抗受伤,但从贺老六的充满友善的态度中,感受到了同是受苦人的真正同情和温暖,因而改变初衷,自愿与贺老六和解成婚。(四)原作描写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依然受鲁家歧视,再度被辞退,剧本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增加了祥林嫂发疯似地用菜刀砍土地庙门槛以示有所觉醒的情节。如剧中的新年祝福重场戏,有个细小的“失手掉鱼”动作: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话去捐了门槛回来,满以为自己的“罪孽”赎清了,高高兴兴地去端福礼,却被鲁四老爷一声喝斥“放下” 。导演设计此时祥林嫂应该愕然一惊,失手将所端的鱼掉在地上,演员却提出不应该这样表现,理由是祥林嫂花了那么多心血争取来

15、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是不会轻易放弃的。经在场人员再三加以推敲,最后形成共识:祥林嫂再回鲁家就已经不被当作一个人看待,即使捐了门槛仍然如此,这是对她精神上最大的摧残,完全可能发生巨大震动,手中捧的鱼掉下地是必然的,但演员的感觉也是值得考虑的。于是导演集思广益,又设计出另外一种处理方案,将掉鱼的过程适当延长,由鲁四老爷一喊就突然掉下,改为祥林嫂6申辩以后,鲁四老爷仍然不把她当人看,她才觉得花了十吊钱的门槛白捐了,一切也都完了,最后将鱼颓然掉落下来。这样处理更加符合生活真实,演员表演起来也觉得自然贴切。(五)原作写贺老六病死和祥林嫂孩子阿毛被狼叼走,中间还相隔一段时间,剧本为了有效地保持悲剧高潮的节奏

16、不致松弛,把这两件事紧接在一起。显然,经夏衍改编而成的祝福剧本,按照电影的特性和银幕所特有的空间,对原小说所进行的这些扩充、发展和再创造,不仅忠实地体现了原著的思想,而且形象地再现了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保持了鲁迅作品严谨、朴质、外冷峻而内炽热的艺术风格和深沉、凝重、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祥林嫂性格发展的规律,她由于绝望而产生对神权的某种怀疑和自发性反抗行动,并不等于对神权观念已具有彻底的认识和实行根本的决裂。夏衍本人对此作出了回应,他首先申明“砍门槛”这一细节的增加并非是自己的创意,早在解放前摄制的越剧祥林嫂的电影中,就已经有了这一场面,后来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越剧、评剧,也都把这个场面保留了下来,他每次看到这一个场面的时候,都只是感到激动,而并没有觉得突兀或者背离了祥林嫂的性格,因此把它写进了祝福电影剧本,也是出于“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意思。同时,他也明确表示不同意上述的批评意见,认为“表面上看,祥林嫂是安分的、懦弱的、相信神鬼的,但决不能因为有这种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