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应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27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分析仪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血液分析仪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血液分析仪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血液分析仪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血液分析仪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分析仪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分析仪应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分析仪应用血液分析仪应用第四章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第一节 概 述20 世纪 50 年代初,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电子技术、流式细胞术、激光技术、单克隆抗体、计算机等高科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应用,血液分析仪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测量参数不断增多,现代血液分析仪(HA)具有下列特点: 1.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2.通过条形码识别、自动运输装置、自动混匀、自动进样、自动检测、自动报告、自动清洗、自动涂片,形成了模块式自动化血液分析流水线。 3.提供参数越来越多: 能提供 1840 多个参数,如有核红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数等。 4.精度越来越高: 采用定容计量、

2、定时监控、三次平均法计数、延时计数等使精密度大大提高。 5.速度越来越快:每小时可分析 50150 份样本。 6.强大的质控功能:有自动记录质控结果、可供选择的质控规则、自动绘制质控图、失控报警、患者结果浮动均值和患者结果 Delta 核查和报警等功能。 7.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提供简明直观的直方图或散点图、提示异常结果报警信号、备有专家诊断系统和远程会诊等功能。第二节 检测原理本节要点: (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一)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1.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 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置入不导电的容器中,将小孔管(也

3、称传感器)插进细胞悬液中。小孔管内充满电解质溶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小孔管的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当接通电源后,位于小孔管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电流,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性,此为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础。当激光束照射到细胞时,产生不同强度的散射光,以吸光率(酶反应强度)为 X 轴,光散射(细胞大小)为 Y 轴,每个细胞根据这两个信号的不同,定位在散点图上。各类白细胞在散点图上的位置 2)嗜碱性粒细胞分叶核检测通道 血液与酸性表面活性剂反应,不仅红细胞溶解,而且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所有白细胞膜均被破坏.胞质

4、溢出,仅剩裸核。当激光束照射到细胞时,产生不同强度的散射光,形成二维细胞图,其中,嗜碱性粒细胞呈高狭角散射,定位于细胞图上部,裸核细胞则位于细胞图下部。嗜碱性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在散点图上位置 (2)容量、电导、光散射(VCS)法 1)利用电阻抗法原理测量细胞体积(V) 。 2)利用电导(C)技术测量细胞内部结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根据细胞核和细胞质比例、细胞内颗粒大小和密度来识别体积相同、但性质不同的两类细胞群体,如小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利用光散射(S)技术测量细胞形态和核结构。原理是利用激光照射进入计数区的每个细胞,根据散射光角度(1070)的不同,提供每个

5、细胞形态、核结构信息来鉴别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原理示意图 V(volume)体积测量采用电阻抗原理;C(conductivity)电导性是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的性能,采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S(scatter)光散射是来自激光的单色光束对细胞进行扫描,提供细胞结构和形态的变化。 根据 VCS 原理,显示3 种细胞散点图:DF1(体积和散射光) 、DF2(体积和电导) 、DF3(体积和电导,但只显示嗜碱性粒细胞群) 。DF1 图通过体积和散射光显示不同白细胞位置 DF2 图通过体积和电导显示单核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位置 DF3 通过体积和电导显

6、示嗜碱性粒细胞群、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位置 (3)电阻抗与射频法 1)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血液与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溶血剂混合,使除嗜酸性粒细胞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采用电阻抗法计数嗜酸性粒细胞。 2)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血液与嗜碱性粒细胞特异性溶血剂混合,使除嗜碱性粒细胞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采用电阻抗法计数嗜碱性粒细胞。 3)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采用电阻抗和射频(能透入细胞内,测量核大小、颗粒多少)法,以直流电(DC)为横坐标,以射频(RF)为纵坐标,根据这两个信号将细胞定位于二维细胞散射图上,因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的大小、胞质量、胞质内颗粒大小和密度、细胞核形态和密度各不相同,

7、从而进行分类。 4)幼稚细胞检测系统:根据幼稚细胞膜上脂质较成熟细胞少的特性进行检测。在细胞悬液中加入硫化氨基酸,幼稚细胞的结合量多于较成熟的细胞,而且,幼稚细胞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当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被溶解,幼稚细胞不被破坏,从而提供幼稚细胞信息(IMI) 。显示幼稚细胞的位置 (4)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 当激光束照射到单个细胞时,从 4 个角度测定散射光密度:0:前角光散射(13) ,可测定细胞大小;10:狭角光散射(711) ,可测定细胞内部结构特征;90:垂直光散射(70110) ,可测定细胞核分叶情况;-90:消偏振光散射(70110) ,可将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细胞区

8、分出来。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检测原理 2.光散射法红细胞检测原理 以低角度前向光散射和高角度光散射同时测量 1 个红细胞。低角度(23)光散射能测量单个红细胞体积,高角度(515)光散射能测量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得出 MCV、MCH、MCHC 值,并显示红细胞散射图、单个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直方图。 3.光散射法血小板检测原理 单个球形化血小板通过激光束照射后,高角度(515)光散射能测量细胞折射指数(RI) ,低角度(23)光散射能测量细胞大小。在二维散射图上得出血小板数量和相关参数。 4.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 (1)利用新亚甲蓝使网织红细胞 RNA 着色,加入使红细胞内

9、 Hb 溢出的试剂,使其成为“影细胞” ,然后采用 VCS 原理,得出网织红细胞数和相关参数。 (2)利用碱性槐黄 O 等荧光染料与网织红细胞内的 RNA 结合,以波长 488nm 氩氖激光束为激光源照射网织红细胞,得到前向散射光强度(细胞体积大小)和荧光强度(胞质内 RNA 多少) ,形成二维显示散点图,得出网织红细胞数和相关参数。显示网织红细胞(不同荧光强度) (左)显示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右) 习题 14 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下列那项与脉冲高低成正比 A.细胞的移动速度 B.细胞的数量 C.细胞的大小 D.细胞的密度 E.细胞是否有核答疑编号 500725040101正确答案

10、C第三节 检测参数 本节要点: (1)检测参数 (2)检测结果及表达形式 (一)检测参数 常见血液分析仪检测报告的术语和英文缩写词见表 l-4-2。 表 1-4-2 常见血液分析仪检测报告技术语和英文缩写词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血红蛋白 Hb 中性粒细胞计数 NEUT血细胞比容HCT/PCV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红细胞计数RBC淋巴细胞计数LYMPH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淋巴细胞百分率 LYMP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单核细胞计数MONO(二)检测结果及表达形式 常用三分群血液分析仪参考值见表 1-4-3。 第四节 血细胞直方图本节考点: (1)白细胞直方图 (2)

11、红细胞直方图 (3)血小板直方图左图是细胞形成的不同大小的脉冲波,右图是根据脉冲波整理出的细胞直方图 (一)白细胞直方图 血液分析仪在计数细胞数量的同时,还提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横坐标为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称为细胞直方图。白细胞直方图代表意义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 35450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 3 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淋巴细胞峰,最右侧峰又低又宽为中性粒细胞峰,左右两峰间的谷区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异常直方图意义见表 1-4-4。 表 15 白细胞体积三分类细胞类型 体积范围 包含的细胞成分小细胞群 5-90fl淋巴细胞单个核细胞群90-160fl 单核细胞、嗜酸

12、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核左移、 各阶段幼稚或原始细胞大细胞群 160fl 以上中性粒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 所以,当发现某患者白细胞直方图改变为一个单一峰的曲线,务必要对血涂片进行检查,以排除急性白血病。千万不要漏诊。 单核细胞增多或嗜酸细胞增多症时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 异常淋巴细胞增多症时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 (二)红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曲线的峰顶对应的是红细胞的 MCV,而曲线基底的宽度基本上反映红细胞的 RDW

13、。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 范围内分布两个细胞群体,从 50125fl 区域有一个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曲线,为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从 125200fl 区域有另一个低而宽的曲线,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时,峰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 (三)血小板直方图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在 230fl 范围内分布,呈左偏态分布,集中分布于 215fl 内。当有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聚集血小板时,直方图显示异常。 血小板直方图 受干扰的异常血小板直方图(a)大量红细胞碎片, (b)多数血小板聚集, (c)小红细胞增多。第五节 方法学评价 本节考点: (1)仪器性能的评价 (2)

14、干扰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因素 (一)仪器性能评价1989 年,ICSH 公布了用于评价血液分析仪性能、优点和局限性的含白细胞分类、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细胞标志检测的血液分析仪评价指南 。仪器性能评价内容见表 1-4-5。 1.样本要求 血液样本要求在采集后 4 小时内进行处理,并需要各种类型的样本,以反映血液中各种成分质和量的变化(表 1-4-6) 。 2.性能评价 (1)稀释效应:包括受倍比稀释影响的参数:用同源乏血小板血浆稀释压积细胞,得到各种浓度,如l00%,90%,80%20%,10%,评价稀释度与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理想情况下,线性范围越宽越好、回归线应通过原点。不受稀释效应影响的参数:如红

15、细胞平均指数,不受稀释度影响,理论上应为一条水平回归线。 (2)精密度:包括批内、批间精密度和总精密度。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是对同一批样本(批内或重复精密度)或二至多批样本(批间精密度)的重复测定,用 CV 值表示。理论上,精密度研究样本应覆盖整个病理范围,包括高、中、低值,进行重复测定,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批内、批间精密度评价。批间精密度受仪器校准和仪器漂移的影响。总精密度:总重复性由批内、批间精密度和携带污染结果得出。实验时从一个较大范围中随机抽取样本,并在几小时内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评价。若总精密度评价在较长时间内完成,样本贮存和稳定性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3)携带污染:在运行临

16、床样本前,必须对高值和低值样本的携带污染进行评价,保证交叉测量时仪器结果的稳定性。方法是连续测试高值样本 3 次(il、i2、i3) ,随后立即连续测试低值样本 3 次(jl、j2、j3) ,按下列公式计算: (4)相关性:是仪器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的满意程度。采用大量的、未经选择的、覆盖所有预期范围的样本,用图形表达方式显示被评估仪器(Y 轴)和常规方法(X 轴)测定结果的差异,采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5)准确度:是“估计值与真值之间的一致性” 。真值由决定性方法或参考方法获得。血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见表 l-4-7。 (6)样本老化:是采集静脉血样本,观察随时间增加测定结果的变化量。采集 l0 份样本,5 份为正常,5 份为异常,样本分别贮存在室温和 4,并在 0 小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