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9558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试论教师角色的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江西省九江市教研室 林 琼2001 年 6 月 22 日新闻晚报上刊登的一篇题为孩子的心事愿意告诉谁 第一是母亲最后是老师的文章中写到:当中小学生产生不能实现的幻想时,他们最愿意倾诉的对象是母亲,最不愿意告诉的是老师。调查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母亲不打击、不否定、不嘲讽和愿意为孩子保守秘密,相反,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方法不当,导致令学生生厌。调查者同时给出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同学、老师 5 种述说对象,供上海、北京等地的 1888名中小学生排列顺序,统计时,排序越靠前的对象,得分就越高。结果表明,“妈妈”一项以 3.37 分名列

2、第一;其次为“爸爸”(3.08),“同学”(3.05),“兄弟姐妹”(2.79),而被中小学生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老师(1.97)。专家指出,儿童有幻想和想象力丰富的天性,但这需要适宜的心理氛围,很多儿童会因自己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无法实现的幻想而感到不安,怕说出来后受到别人的嘲笑而心存焦虑,母亲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小学生诉说内心幻想的第一人选,更多地得益于母亲对孩子鼓励多和愿意为孩子守秘密的态度。鉴于此,学校和父母都应努力创造自由的、积极的环境,以利于儿童想像力的培养和发展,特别是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以引导为主,不能随意打骂、批评学生,否则,其结果可能是让学生不敢靠近老师,更不愿意将内心的秘密向老师诉说

3、。在 2000 年 2 月 12 日的北京晨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日前,北京市教科院“小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课题组专家调查了十几所小学,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调查显示,46.8%的学生承认“在学校里有自己害怕的老师”,29.2%的学生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而看到班主任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的学生仅占 47.5%。以上两篇文章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我国中小学校园中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长,如游戏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但目前校园中存在的这些“不和谐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

4、展。教学过程是一项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若缺乏师生情感的融入和交流,无论教或学都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使教师的教书育人事半功倍,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基本活动大致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交往等三种。这三种活动又可按其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的师生关系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关系,即主客体关系;另一方面的师生关系主要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即人际关系师生人际关系是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形成并在交往活动中遵循的“人人”关系。与师生主客体相比,师生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直接性,二是强烈的交互性,三是情感性。师生人际关

5、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主要表现在:1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2它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3它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4它是师生进行交往活动从而满足情感需要的一个前提;5师生人际关系还是影响学校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的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呢?我认为,教师在师生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变化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6、。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等诸种角色。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除了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外,还应充当以下角色。一、家长的代理人一、家长的代理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像一位可亲的家长。因为儿童入学在他们一生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论怎样,刚入校门的孩子对学校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害怕,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尤其是有的家长动不动就以“再不听话就告老师”相威胁,孩子更是害怕,由怕老师导致怕学校、怕学习。记得有一次,我给一年级学生上课,当我拿着准备画拼音格的长尺子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显得格外紧张

7、。我问:“你们知道林老师的尺子有什么用吗?”原以为学生会回答“是量东西的”。谁知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是打头的。”可想而知,这些孩子在学前班及幼儿园已经看到或领教了老师用尺子换来的威严。有一位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孩子开始非常害怕进入小学,因为老师告诉她,小学老师比幼儿园老师更凶。试想,如果孩子进入小学后,真的遇到了严厉的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应有母亲般的耐心细致,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老师像父母那样可以依赖,可以信任,感到对未来的学业充满信心,因为有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在帮助

8、自己,孩子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告诉老师,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从而建立起一种非常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孩子消除刚入新环境的恐惧感,从而努力学习,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低年级的教师应成为家长的代理人。二、学生的知心朋友二、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心理发展阶段来看,中高年级的孩子逐渐开始在生活上脱离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越来越倾向于凭借自己的判断而采取行动,慢慢从温顺的“小羔羊”变成桀骜难训的“野马”,越来越独立。他们对“面子”和“自尊心”的维护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尊重。在教学活动中,中高年级的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往,多了解他

9、们的情感和需求,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多给予学生关注和帮助并注意处理问题的方法,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达到融洽和谐的状态。而孩子们特有的“向师性”也能帮助他们克服疑怒、羞涩,把自己所敬佩的老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最好的朋友。我在带中高年级班主任时,非常注意与学生“交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我班有一位成绩很好的孩子曾对我说:“老师,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成绩很好,可为什么同学们都不愿和我玩,我很失望”我一方面了解学生不与其交往的原因,另一方面常常开导她,告诉她“人是在交往中长大的,也是在交往中学会交往的。”后来,她逐渐地开始改变,还经常帮助别人,性格也开朗起来。我班有一个后进

10、生,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还常与学生打架,欺负小同学。记得有一次竞选班干,他也参加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事后,我抓住这个教育的挈机,一边肯定他参加竞选的上进心,一边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号召全班同学和我一样与他交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这孩子进步非常快,学期末他的作文还获得了市里的二等奖其实,在教育实践中,这种成功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因此,中高年级的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知心朋友”,能使教师的教育在师生间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发挥最大的效应。三、学生的三、学生的“心理保健者心理保健者”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学生心理保健者的任务。作为教师,要担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

11、,首先,要注意转变观念。做现代教师,除去担当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外,更重要的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一些教师受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师道尊严”的观念,对学生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是必须摈弃的。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换意见,这是当今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其次,自觉学习、了解一些青少年心理发展及心理卫生、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通过深入学习知道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注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予防,提出相应对策以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再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

12、格等心理特征。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以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其中有部分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心理上的异常和不健康,如孤癖、焦虑、情感不适、弱智、口吃、自信心不足等等。对于这些由于独特的原因导致的心理疾病,教师则要充当心理治疗者的角色,要深入分析他们致病的原因,对症下药,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当然,教师的主要角色并不是担当学生的心理治疗者。一旦学生有了严重的心理学障碍或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应让学生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及时接受治疗。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开展教师忌语活动看似小事,实际上意义重大。全国优秀教师、22 中特级教师孙维刚说:“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于年幼

13、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心中的第一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一生的追求来说,或者是心潮澎湃的巨大鼓舞,或者是无情打击。”西城区按院小学教师许克莉认为,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扼杀一个天才,也可能扶起一个伟人。北师大研究生俞吉力认为,以往人们注重知识传授的“满堂灌”形式,这导致对教师的要求大多侧重学识、表达,强化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对教师本人的行为修养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现代教育正在从“知识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化,它使教育更关注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全面的发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气氛。这就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学生提出的好教师标准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

14、围已经成为比讲课本身更重要的学习因素。总之,我认为:作为教师,与其保姆式、老母鸡式的看管,辛苦地折腾学生也折腾自己,不如把时间用来为自己多注入新鲜血液,多接受些新的观念和思想,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状况,重温教育心理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管理多一些科学合理,少一些人为压制;与其给学生施压、给自己施压,不如多一些宽松,学会自我释放,自我调节。一不要指望人人成才(也不可能人人成才,而以分数衡量的“才”,就更不要逼迫学生去成),二不要期望 人人服从(放弃师道尊严,做个普通真实的人),三不要盼望人人有情(谁说真心付出就一定能有真情回报?)。既然管、卡、压使局面如此尴尬,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与其百般管束,不如给一些信任和尊重。如果我们总是以权威的身份、师者的尊严、长者的规范、成人的架势来制约他们,那么,缺少尊重的环境会让他失去对他人起码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了教育成功的前提,才能更好、更扎实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参考参考书书目:目:课程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