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5310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厦门网原海峡网 2008-10- 30 15:49 来源:四、大学生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方法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一)善于调节自我抱负水平自我抱负水平是指个人对未来可能达到的成功标准的心理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某 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规定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规定的标准高,那么 他的自我抱负水平就高;如果对自己规定的标准低,那么他的自我抱负水平就低。可见,自 我抱负水平是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个人愿望,与个人的实际成就不一定相符合。一般而言, 自我抱负水平直接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一个抱负水平较高的人,往往对自己

2、的要求也较 高,因而其学习、工作的效率也就较好;一个抱负水平低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低,缺乏 积极性、主动性,因而其学习、工作的效果也就较差。但是,个人的自我抱负水平必须建立 在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正确认知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人的自己抱负水平总是高于自己的实际 能力,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容易遭受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挫折都与自我抱负水平的确立不当有关。 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正确设定生活的目标,调整自我抱负水平,并在 前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如果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前进 受阻,就要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对那些远大目标,要

3、把它分解成中期、近期和当 前目标。如对考研,就可以由易到难给自己设定目标,当受到挫折后,及时调整目标,改进 方式或方法。这样,就可以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逐步提高自信心,又能在失败、挫 折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战胜挫折,取得最后的成功。必须指出的是,大学生在确立自 我抱负水平时,应注意把自己的目标与社会的客观环境条件,社会利益等因素综合加以考虑, 这样才能做出有助于自身,更有助于社会的成就来。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二)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磨练,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他们往往对 自我的认识与评价不到位,要么高估,要么低估。他们一般有着极其的成就

4、动机,总想出人 头地、大展宏图,因而对自己的目标定位过高。但是,社会环境总是非常复杂的,面对激烈 的竞争压力,大学生却又缺乏迎接挫折与困难的心理准备,常常在挫折面前又表现得信心不 足而迷惘无措,情感表现得敏感、脆弱。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就是指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成长要求,恰 当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不足要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实现自我价值。例如,某师范生的表达能力不好,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压力和挫折困扰,如扬 长避短则是改变职业,如取长补短则是加强口才的锻炼。当然是后者即解决内在问题更为有 效。其次,要根据自己外

5、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抱负水平,避免一些无谓的“碰壁”、 “撞墙”。例如,考试原本可以取得好成绩,可是由于自己身体不好或 试题偏难,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时就要作好两种心理准备,一是自己超常发挥,如期取 得好成绩,二是无法克服困难,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学会原谅自我。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三)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生活中,人们对行为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在这一过程 中形成的归因倾向则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归因中,有 些人倾向于情境归因,认为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是主宰行为的原因。如一个学生认为 自己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

6、教师教学水平或是考卷难度太大方面的原因。有些人倾向于本性归 因,即认为自身的努力、能力是影响事情的发展与行为结果的主要原因。例如一个学生认为 自己成绩不好是由于学习不够努力造成的。一般来说,进行本性归因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与 学习有更多的自我责任定向与积极态度;但是从对失败的归因方面来看,由于他们倾向于把 原因归于主观因素,就容易自我埋怨、自我责备。如果这种自责、悔恨过多,就会给他们带 来挫折感和心理损伤。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多方面收集关于事件的信息,了解困难的原 因所在;其次要学会合理的归因,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学会实事求是地承担责任,克服过分 承担或完全推诿责任的倾向,避免过多自责带来的挫折

7、感。再次要积极采取措施主动改变挫 折情境因素,从而有效应对挫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最近学习效率不高,通过原因分 析之后,在解决内在问题的同时,可以尝试改变学习地点、学习时间,或改变学习科目的顺 序、学习结构等,从而避免学习效率不高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困扰。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四)增强挫折认知水平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是能够获得与挫折事件相关的信息,就越能够有效地处理 它,越是参加到他怕面对的挫折情境中去,就越能够有效地对付这种情境。可见,个体对挫 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不仅取决于挫折情境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对挫折的认知。既然挫 折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大学生

8、应该正确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 并把挫折作为成功的阶梯。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即挫折一方面对人有消极的影响, 如挫折会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挫折能增强个体情绪反应的力量,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个 体对挫折的认识水平。因此,辩证地看待挫折的两面性, 就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 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的。其次,大学生还应学会对客观事物、挫 折情境的正确认识。如有的学生因一次考试不及格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种表现是 由于他的错误认知导致的。人生的道路总是崎岖不平的,丰富多彩

9、的,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够 代表他的全部,人生成才的道路、成功的机会是很多的,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一个崭新的 未来。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五)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是挫折发生后人在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备的有意或无意地摆脱挫折造 成的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情绪、平衡心理的种种自我保护方式。心理防卫机 制的意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其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战胜挫折。其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 心理疾病。受挫后的心理防卫机制

10、有很多,但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积极的心理机制表现为以下 几个方面:升华、补偿、等等。升华的心理防卫机制能够使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把内心痛 苦化为一种动力,转而投入到有益的生活学习中,这无疑是人们在挫折后的最佳应用。补偿、 文饰、幽默等心理防卫机制能使大学生的获得平衡心理,保持自尊,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因而也不失为受挫后较理想的心理防卫方式。另外,合理的情绪宣泄也是缓解大学生受挫后 心理紧张和焦虑,保持其身心健康的有效机制。总之,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不仅有助 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意志力的磨练。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

11、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与他人一起处在挫折压力中时,可以降低消极情绪体验。 因此,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除了积极改变自我之外,还应学会交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这对其压力的缓解也是很有帮助的。交往是人们为了交流思想和感情而彼此间相互 作用的过程,它使人们关系互动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依赖,形成稳定的心理联系,满足人 们的情感需要。同时,由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又可以满足人的归属、情谊、认可等社会性需 要。因此,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能力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融洽人际关系时,首先要掌握交往技能,使自己与别人的交 往得以顺利进行。例如掌握基本礼节礼貌,良好口头表达等。

12、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 要自觉地择友而交,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对朋友真诚、宽容。第三要把握各种机会参与 交往,并保持沟通畅通,以免误解,产生不愉快。人生路途漫漫,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不要被冲昏头脑;逆境时也莫逃莫避,而应 奋起直追,一如既往地驶向彼岸,以自信的灿烂微笑去咀嚼挫折,最终,你将在咀嚼中汲取 宝贵的营养,获得思维的升华,从而成功地跨越这道障碍。二、影响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因素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挫折承受能力有多种因素: (一)生理因素。身体健康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更容易承受挫折; (二)心理因素。一是人格因素,性格开朗、个性完善、意志坚强的人比消沉抑郁、内向 自闭的人更能应

13、对挫折;二是自我认知,凡是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的大学生面临挫折时容 易客观正确地看待挫折并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化解挫折并将挫折转化为动力;而自我 认知不足的大学生遭遇挫折时容易走极端,陷入管状思维中;三是心理预期,个体对自我 的心理预期越高,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弱;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很难接受自己平凡的 现实,因而感受很受挫;反之,一个对大学生活没有很高预期的学生面临挫折心理相容度 会更高些。 (三)个人因素。一是个人目标理解。行为所指向的目标对个体越重要,受到挫折后的反 映越强烈,一个渴望出国深造的学生拒签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更低;二是目标距离,目标 距离越近,则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越大,即当个体

14、几乎达到目标时经历失败会不甘心而继续 努力尝试,如果一开始就失败,会早早放弃,心理承受能力反而小。如心理学家(S Williams & E Williams,1943)对老鼠的实验:在一条长通道的一 端给鼠喂食物,这食物是鼠所希望得到的目标。然后在通道的不同位置设立路障,构成对 到达目标的挫折。结果发现,如果路障设得越接近目标物,大鼠在放弃尝试前走的次数越 多。另一个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实验研究,是让他们试走迷宫,在不同地点堵塞通路,也发 现越是走到接近出口处的人,越不愿放弃目标,从而做出更多次数的尝试。 (Adel man & Roenbaum,1954)(四)社会因素:一是生活阅历。随着生活阅

15、历的丰富,人们逐渐在挫折中成长,承受挫 折的能力增强了,经受生活;二是社会支持。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越多、社会支持体系 越完备,获得的心理援助越多,更容量走出挫折情境。三、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要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先经历种种痛苦、磨难、挫折, 才能有所作为;反之,那些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怨天尤人,整天被焦虑忧伤的阴影所笼罩 而不能自拔,前怕狼后怕虎,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绝路的人注定只能一无所成。因此,能 够忍受挫折的打击,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既是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标 志,也是大学生人才的关键。1、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当代的大学生是出生于70

16、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代,他们没 有父辈们那样艰辛生活的磨练经历,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对优裕。而且,由于他们的父辈们 饱受了生活的苦难,不想让儿女再受累吃苦,经常有意无意地保护孩子免受困难和挫折。 这在为他们提供较好成长机遇的同时,又在客观上减少了他们面对挫折与承受挫折的机会。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升学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迫使他们 放弃了应有的轻松与快乐,甚至连节假日正常的娱乐也减少至最低的限度。这种教育模式, 使不少学生心理的成长缓慢而单一。踏入大学校门后,他们成长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大学生们必须独自面对复杂的环境,必须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和认知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与判断。在这种新的环境下,那些心理成长缓慢的大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稍遇挫折就 消极逃避,推卸责任。如有的学生可能因未能当选学生会干部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 的学生可能因为一次交往失败而就长期自我封闭;有的同学在考试结束后发现自己已不再 拔尖便开始郁郁寡欢,甚至自我否定;有的学生离家才几个月就三番五次地哭鼻子要回家, 等等。这种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