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 的思考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2724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 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效教学” 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效教学” 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效教学” 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效教学” 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 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 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 的思考的思考有效教學的思考吳俊華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有效教學的基本要素,提出了實施有效教學的具體做法。認為關鍵在於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教課程觀,充分開發課程資源,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需要。關鍵字:有效教學 隱蔽課程 工學結合 課程觀轉型 一、引子據某省重點職業學校統計,04 級 1000 名新生入學一年流失 150餘人,占 13%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因為學習困難,成績差產生厭學情緒而退學的。此外,現在在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狀況也不容樂觀。個別專業的及格率各科均低於 50%。有的學生頭腦靈活,學習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竟然 7 門功課

2、 6 門不及格,坦言不是不會做而是不願做,及格也沒啥意思。有的學生說:“老師,你不用管我們了,考負分也無所謂,大不了被開除,我們又不想上學。“讓人聽了不覺愕然。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快樂教學試了,親情教育用了,任憑你苦口婆心任勞任怨,有些學生仍是“刀槍不入“,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老師們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使教學更有效?二有效教學的提出及其基本要素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 20 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後,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關注。有效教學的提出也是“教學是藝術

3、還是科學“之爭的產物。教學是藝術,這是 20 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它宣導教學是一種教師個性化的、沒有“公共的方法“的行為,一種“憑良心行事“的、“約定俗成“的行為,主張影響教學過程的因素是複雜的,教學結果是豐富的,難以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但是,隨著 20 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才明確地提出,教學也是科學。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源(或稱之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從來的有效教學往往重視

4、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決定著“有效教學“的理想能否兌現為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因素。課程資源既指“課程物質資源“(有學者稱之為“條件性課程資源“),也包括“課程人力資源“(有學者稱之為“素材性課程資源“)。“課程物質資源“主要指學校的教材、教師數量(師生比例)、圖書館、活動場地、教學時間、教學設備和設施、學校環境等等。在“課程資源“視野中,有效教學既包括對教材的“再度開發“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網路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與利用;還包括“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課程人力資源“主

5、要指教師和學生的主動精神、知識結構和人格品質以及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關係。如果說“課程物質資源“所倚賴的物質條件更多的是一種固定化的、消費性的、“耗散材料“式的資源。那麼,“課程人力資源“所倚賴的“教師和學生的知識結構、主動精神和人格品質“等更多的是一種發展性的、生成性的、精神性的資源。三 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1.重視隱蔽課程,加強德育教育潛在課程,又稱隱蔽課程,非正式課程。它是相對於正式課程(又叫顯在課程)而言。主要指通過學校的物質環境、精神文化氛圍和人際關係等,對學生身心發展和人格健全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包括校舍建設、教學設備、校貌、校園精神文化、教學禮儀、校訓、校紀、校規、校風、班風、學風以及

6、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關係等。從某種意義上講,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比正式課程要大得多。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1996 年出版的 21 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 中裏提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要求-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人-重新設計、 重新組織;國際教育界也一直在宣導“To know(學知識) ,to do(學做事)and to be(學做人)“。這可與目前的榮辱觀教育融為一體,相得益彰。2.改革以課堂為中心的培養模式,走工學結合 校企結合之路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理念並不是今人的創造。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活

7、動家教育家近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創始人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先驅黃炎培先生早就宣導專科一貫工讀交替的學習互進制,他指出:“學而習,習而複學,使其所學與社會所需要相配合,免蹈一般學非所用的流弊。“相信學生在經過了工廠的實習之後,肯定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對於日後返校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更清楚該學什麼,該怎樣學,學習的動力不竭。到時候,就不是“要他(她)學“,而是“他(她)要學“。斷不會出現學了五年電腦還不會安裝軟體這樣的現代版的紙上談兵。 (見齊魯晚報 2006 年 3 月 30 日) 這與備受歡迎的情境學習法不謀而合。情境學習就是在情境脈絡中學習在與技能,這種情境反映了知識在

8、真實生活情境中的應用方式。這就為當前的職業學校改革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這也是教育部 2006 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之一。3.宣導自主學習,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教課程觀傳統的課程是知識本位課程,預成性課程,教的課程,屬於目標模式;現代的課程是經驗本位課程,生成性課程,學的課程,屬於過程模式。傳統課程注重達到目標走捷徑,有急功近利之嫌,同時也抽走了學生進步的階梯,剝奪了好奇心,降低了求知欲,淡化了成功的喜悅,一切就像一杯反復燒開的白開水,索然無味。失去了神秘感,失去了挑戰性,也失去了探究的興趣。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被動的接受者。現代的課程重視學生的地位,無限相信學生的潛力與創造性,注

9、重學生的主體參與,肯定學生的實驗性錯誤,認為正是在錯誤中學生不斷地成熟與完善。同時,由於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不同,相關部門在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上,必須明確各專業核心課程支持課程基礎課程之間的關係,避免主次不清,輕重不分。 4.重視學生需要,研究學生學習動機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影響最大的是學生的精神狀態或學習態度。這要先從哥拉斯的選擇理論說起。1996 年哥拉斯將自己 1979 年創立的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改稱選擇理論(choice theory) 。哥拉斯認為:“我們都被潛伏于基因中的四種心理需要所驅動,它們是:歸屬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樂的需要。與我們必

10、須靠食物和住所來生存一樣,我們也不能忽視這些需要。滿足其中的一種或幾種需要都會使人感到愉快。“所以,選擇理論就是一種需要滿足理論。它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重要場所。學生到學校來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歸屬感。按照選擇理論,不愛學習的學生,絕大多數不是“腦子笨“(硬體問題) ,而是他“不願學習“(軟體問題) 。只有創造條件,滿足學生對歸屬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們才會願意學習, 才有可能取得學業成功。許多學生正是由於在課堂上得不到認可、接納和表現出對別人的影響力,才轉向課外活動、校外小團體等尋求滿足自己需要的機會。可以說,“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5.加強師資培訓,轉換教師角色,變教師

11、為導師“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記 ) 。始於上世紀 90 年代的中國新教育實驗所需要的新型教師的素質之一就是“變教師為導師“。北京京源學校的王能智老師就是最成功的一個。他說:“一個好的教師,不是自己能教的多好,而是如何讓學生進入一個琢磨的學習狀態;不是你教給他什麼,而是他自己內心琢磨出了什麼。“ 所以,必須使學生有一顆好奇心,他(她)才有求知欲,才有積極動手動腦的動力。有些緊缺專業,如數控物流等,匱乏的不僅是從業人員,師資課程資源實習實訓場所也相對缺乏,教學內容落後枯燥,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容易造成學生的不滿情緒,有效教學難免成為空談。針對這種情況,學校

12、應當引進師資或派出部分教師進修,儘快改變這種現狀。6.跟蹤畢業生就業情況,聽取用人單位回饋資訊 適時改進教學觀念 更新教學內容學校教育不是“一錘子買賣“,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靠的是誠信辦學,特色辦學,高品質辦學。通過密切關注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定期作市場調查,我們就能夠瞭解社會需求狀態,及時調整辦學方向,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使教學內容充實又生動。四結束語通過上述論述,可以看出,職業學校中有效教學的實現需要每一位元教育活動參與者的精神資源-既做事,又做人;需要職業學校轉變培養模式,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教課程觀;需要力量雄厚的師資,豐富的試驗 實習場所;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關心學生的真

13、情實感,缺一不可。以上是我對改善當前職業學校教學效果的幾點看法,希望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參考文獻:1高慎英. “有效教學“的理想.課程 教材 教法,2005(8)2徐繼超. 潛在課程精神文化學校競爭力.課程 教材 教法,2005(8)3夏正江. 課程觀的轉型及其對新課改的影響.課程 教材 教法,2005(2)4葉運生主編.西方素質教育精華. 重慶出版社,20005高奇黃炎培專業教育思想研究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5)6雷正光 “就業導向“的職教課程發展觀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 (13) 7教育部 2006 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6(7)11精品文檔精品文檔把學生

14、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教師打破識字教學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識字的理念,不是全盤否定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傳統識字教學的精華是十分寶貴的,而是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識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擺在首位,注重學生識字的過程與方法,把注重學生識字的情感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貫穿於我們的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用開放的態度繼承成功的識字教學成果,創新字理識字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