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80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502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秘80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揭秘80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揭秘80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揭秘80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揭秘80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秘80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揭秘揭秘 80 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后的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在社会的无奈谁来拯救社会的弃儿?谁来拯救社会的弃儿?一直以来,社会媒体都有密切关注社会严峻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 题,报道得最多:“大学扩招-大学生激增-人才过剩-就业竞争大 -待遇.“,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形势是如此。详细关于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报道却很少, 几乎没有。是社会都把这一类的人群给唯忘了吗?是社会把他们抛弃了吗?与“农”字有关的 专业的学生是如何的无奈!现在的人都对”农“不感冒,为什么呢?是不是“农”字就是农民, 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工作呢?那么事实上 80 后的人到农村去工作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华南农

2、 业大学因为带个“农”字,招生人数在下跌,要改名?农业就业待遇是 29 个行业最差的?那 么中国以后的农业专业谁来读?农业工作谁来干?以后的农业发展又是如何?关于农业与农业人口关于农业与农业人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由分散经营到集约化,产业化; 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自动化。再到与信息科技,生物技术的结合,我国农业技术在不断 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06 年,我国人口 13 亿多,其中农村人口 7.37 亿,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 56。无可否认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产业。改革开放以为,随着社会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改善

3、,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特别近年来, 随城市化进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大批农民洗脚上田,由农业工作转工业或第三产 业。而在边远的农村,人口由村庄往乡镇迁,乡镇往县城迁,县城往省城迁。农业人口在 不段减少。1 农业招生难农业招生难据报道: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农科类专业出现招生难问题,实际招生人数比计划招生人数 少几成。农科类专业的冷清与其他热门专业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甚至出现有宁愿报考热 门热死也不愿选择冷门的心态。为了摘除“农”字的帽子,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华南农业大学也准备改名为“某某综合大学”。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呢?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呢?笔者走访了很多农村人

4、和城市人,就农业就业的问题得出来的浓缩。 农村人: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农民有多苦城里人体会不到。 我们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干地里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又苦又累,收入也不多,解决温饱。现在的年轻人都城里打工去了,打工比种地的收入好多了。 单是生活就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供孩子上学就有点压力。很多人呕心沥血,倾家荡产供孩 子读完大学容易吗?不求孩子怎样回报了,只想孩子读多点书,学点知识,毕业后在城里 找份工作,过好一点的生活,不要再象我们这一代这样没有文化,干一辈子的地里活。 城市人: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要想以后生活好过一点,当然要从事经济报酬相当的工作的。 社会在高速发展,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选

5、择一些新兴行业,高新科技,信息,通信,金 融等行业,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的发展着想。 我们的祖辈都是农民,农民有多苦啊,现在好不容易洗脚上田了,就不要再从事农业的工 作了。 到农村去旅游,体验生活就要,去工作还是不必了。这是真正的原因吗? 农村人对城市的向往,想进城。城市人更多的追求经济与生活水平,向往农村大自然的度 假生活。谁都不愿意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工作.2 农业就业难农业就业难根据一项教育数据显示:80 年代初,中国高等学校入学率不足百分之 2,97 年到百分之 9.7,98 年开始扩招政策,07 年入学率突破百分之 20。近十年增长率超 10 个百分点。社会的发展要靠人才,随着社会的

6、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程增长趁势;大学自从扩招以 后,每年都为社会培养出几十万的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社会对人 才需求的增长速度,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岗位中处于超饱和状态,一个工作岗位 10 个人甚至 更多竞争上岗。市场人才资源过剩,供过于求,又导致市场人才价格的贬值。 对于企业,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象在生产原材料采购中买到了性价比最高的资源一样:1 价格实惠。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费用与学生在大学接受培养的费用不成比例。投资在教育的经济 在一开始往往看不到经济价值的回报。打个比方,一个大专生每年的学费为 7000 元,3 年 就是 21000,在广州每月的生活费 500 元,3

7、年下来就是 18000,其他的费用暂不统计,3 年的开支就要 3.9 万元。这 3.9 万是父母投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再摊分下来,每个 月教育投资在 1000 元以上参考企业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给出待遇,企业无疑是实惠 的。如果放下待遇看工作前景,就更不用说了. 2 招聘容易。招聘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十大学生去抢。有时候企业在筛选人才时都麻木了,一大堆应 聘简历其实就是筛选一,两个人。现在毕业生的形势是,找份工作以后再谈待遇,能找到 工作比待遇更重要。毕竟,就是这样的待遇,你不干,大把人抢着干。社会整体的就业形势都是如此,何况农业呢?!社会整体的就业形势都是如此,何况农业呢?!根据一些农业院

8、校公布的就业率报表显示,农业专业的就业率都在百分之 85 以上,从表面 的数据看来,这个行业的就业不存在问题!?农业高校往往又是屏蔽这个社会问题的间接杀手,高校为了提高本身的竞争力,在对外公布的的毕业生就业率数据中,更多注重的是就业率的高度而不是就业的质量。比如一个 专业的就业率是百分之 90,但真正从事与专业对口或者有关联的可能还不到百分之 10。百 分之 90 的就业率足以屏蔽了这个专业就业的实质问题!农业就业渠道窄。除了农业事业单位,个别农业企业容纳很少很少部分农科类毕业生外, 城市里再也没有容纳他们的地方了。在广州日报的求职指南一栏几乎没有合适这类专 业的招聘信息;如果是因为不够专业的

9、话,买份前程招聘 ,上面也不会有这类信息。上 去一些地方代表性的人才信息平台(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 ,有的甚至连农科这个类型 的信息都没有,就算有的也只是三,两条信息;再就去一些全国性,专业性的农业人才信 息平台(中国农业人才网,农博网) ,但实际上此类平台信息量也很少,而且基本是都是需 要多少年工作经验的,真正适合农科毕业生的少之又少。既然城市不需要他们了,就到农村去,农村的前景就很好吗?既然城市不需要他们了,就到农村去,农村的前景就很好吗?现在国家都很重视农村工作,打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旗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工 作。农村很苦:交通落后,信息不发达,生活单调,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工

10、作前景都比 上城市,这个很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对农村第一印象。很多人都不愿意到农村工作, 第一是条件差,第二就是很多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农民家庭容易吗?一泡屎一泡尿把孩 子养大,供孩子读书,好不容易毕业,以为苦日子到头拉,希望孩子在城里找份工作,好 好发展,就别再回农村。这是爹娘对孩子期望,很简单的期望,呕心沥血供孩子读完大学, 孩子如果还有点良心的话,会伤他们脆弱的心吗?有勇气跟爹娘说:“爸,妈,我要回农村 工作。 ”或者很多父母都不吭声,但谁又知道他们的心在流血? 城市不能容纳他们,农村又不去,他们将何去何从?3 农业就业待遇最差农业就业待遇最差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 2006 年我国地

11、级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 值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分别比年增长 46.5、倍和 倍。2006 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与年相比, 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个百分点。据2007 年度广东省薪酬福利调查报告显示,通讯/电信、医药/医疗设备行业、金融三大行业 的薪酬水平稳居 29 大行业前三位,农林牧渔排在 29 个行业的最后一位. 报告采取了行业薪酬指数的概念,即以 IT 行业平均薪酬为 100,其他行业平均薪酬与其对 比得出各行业的指数。其中,通讯/电信行业薪酬指数为 125.91 据首位,而榜尾农林牧渔

12、行业 薪酬指数大约 80.农业行业整体的效益低不是争的事实,如果企业收入不高,又怎么能会给员工高待遇呢? 农业工作者的待遇差,决定因素并不在企业,而在于行业。国家在发展农业方面也有政策,对农业企业采用扶强不扶弱。对社会效益大的龙头企业 除了政策上优惠,还有经费的支持。有些企业生产成本与生产收入相比几乎是相等的,但 其还是能生存下去,靠的就是政府经费的支持。这样的企业能给员工高待遇吗?4 农业工作谁来干?农业人才架构会如何?农业发展会如何?农业工作谁来干?农业人才架构会如何?农业发展会如何?农科毕业生的一个缩影出于解决生活问题,没有办法了,农科类毕业生唯有转行。毕业后,生活不能再靠父母要靠自己了

13、。但工作又一直都没有找到,口袋里钱也不多了, 又不敢跟父母说。出于基本的吃饭问题要解决,无奈之下都要找份工作糊口。拿着农科的毕 业证,去应聘有半点要求的职位基本上是碰壁的;无奈之下找到了门槛低的营销工作做起. .从此又少了一个具有丰富农业知识的农业工作者。大学三年学到的,现在都没有用上, 早知道如此就不要读了。连农科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从事农业工作了,那么农业工作谁来干?教育部开设的农业 类专业,但毕业生无奈纷纷都转行了。早知道如此就不要开设这个专业了-浪费教育资源!网络上 80 年代后的人流行这样的话“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上大学的免费的,我们上大学的 时候上小学是免费的;我们没有能力工作的时候工作

14、是分配的,我们有能力工作的时候撞 到头破血流才找到工作;我们没工作的时候房子是分配,我们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房子已经 买不起了.”记得以前还小的时候,大人都说:“80 后这一代人跟以前年代的人不一样了, 80 后的很幸福,在温室中长大的,不用吃什么苦。 ”现在长大了,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象以前 大人说的那样美好,80 后这一代人跟以前年代的人真的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什么事情都不能少了钱。更多的 80 后都在工业和第三产业开 展事业,到底还有多少人奋斗在农业战线?现在很多的农业事业单位,农业企业单位的骨干都是 70 年代以前出生的,他们关系着 单位或企业的存亡,是企业的灵魂。而在后备人才的培

15、养方面差强人意,出现青黄不接的 局面,很少再见到有 80 后的小字辈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干这行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 70 年代前的前辈退休时,谁来接过他们的枪?农业事业发展靠谁?笔者曾与广东省某农业龙头企业的总经理交谈。其公司是省内一大型农业生产企业,但 谈到人才方面他也很头痛,据他反映:这么大的一家公司连个大学生都没有,生产技术都 是那些 40 岁的人掌控,他们都是农民出身,科学知识有限,靠的就是几十年的经验。现在 的大学生都不愿做农业这个行业了,企业想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都不容易啊。他们公司刚招 来的大学生都走了,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待遇相对较低;其次是受行业影响,发展前景 朦胧。得到一句令人深省的话:“不是人才抛弃了这个行业,是这个行业抛弃人才”后记后记致:教育部,农业部,农业工作者,农科专业在校学生,教师,关心农业的人,关心社会 的人,所有的读者朋友 目的 希望更多人的关注农业的发展问题。只有农业发展了,让更多人的洗脚上田,离开农 田去发展其他行业,才有效地减少我国农业人口数量,真正提高农民的价值;加快国家的 城市化进程。更长远的就是国家繁荣富裕,人民生活安逸,社会稳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 开农业人才,农业人才正在严重萎缩,大量流失,到底社会还需要他们吗?如果不需要国 家为什么又还要培训出他们这一类型知识的人呢?谁来拯救社会的弃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