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倒数第十五天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9916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倒数第十五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倒数第十五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倒数第十五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倒数第十五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倒数第十五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倒数第十五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考前三个月 专题四 倒数第十五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专题四 精彩静悟精彩静悟倒数第十五天倒数第十五天 地球与等高线地形图地球与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一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1经纬网图的类型与特征(1)侧视经纬网图(图 A)的特征最大圆为一经线圈,经度值互补。经线为竖弧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为横弧线或横直线,与赤道平行。赤道(图中最长横直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经度值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经度间隔相等,相邻经线经度差180/份数(如图中经度差为:180/630)。(2)极地经纬网图(图 B)的基本特征最大圆不一定是赤道:没有特殊注明则认为是赤道。圆心为极点,经线呈放射状,纬线呈同心圆状。如图,极点为北极点,图中纬度均为北纬;顺地球自转

2、方向数值增大则为东经,数值减小则为西经。经度间隔相等,相邻经线经度差360/份数(如图中经度差为:360/845)。(3)方格式经纬网(图 C)的特征横直线为纬线,竖直线为经线;图中经纬线垂直相交。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经纬线间隔相等(如图中经度差 45)。经度值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纬度值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减小的是南纬(虚线为回归线或极圈)。2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定“距离”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 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 111 千米。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 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 11

3、1cos 千米( 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3)定“范围”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1经纬网图上判定方位的方法(1)根据两地纬度判断南北方向两地都在北半球,纬度值偏大的位置偏北;两地都在南半球,纬度值偏大的位置偏南。北极点四周都是正南方,南极点四周都是正北方。(2)依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大的在东、经度小的在西。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大的在西、经度小的在东。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是东西经,当

4、两地经度和超过 180时,东经度在西经度的西方;当两地经度和小于 180时,东经度在西经度的东方。(3)判断两地间最短航线方向在地球表面上,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地大圆的劣弧段。2根据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1)在经纬网上,1纬度距和在赤道上 1经度距的水平实地距离约为 110 千米。(40 000千米360111 千米/度,为了方便计算也可用 110 千米。)(2)同一纬度上两地,根据经度差计算距离:L经度差110 千米/度cos ( 为该纬线的纬度)同一经线上两地,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L纬度差110 千米/度。(3)地球表面两点间最近的球面距离为

5、大圆的劣弧,若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则向南或向北沿经线圈走劣弧。若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则走弯曲向极点的劣弧。读“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 ,回答 12 题。1下列有关方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在地的西北方B地在地的西北方C地在地的东北方D地在地的正北方2下列判断与实际不符的是( )A地到地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B地与地间距离约为 555 千米C地与地间距离约为 1 110 千米D地位于我国东北,土壤肥沃答案 1.A 2.C解析 1.从图中经纬度数值的变化可以判断纬度数越大的地点越靠北,经度数越大的地点越靠东。地和地在同一纬线上,地在地的正西方。地和地相比,地纬度数值比地大,经度数值比地小,则地

6、在地的西北方,同理可判断出地在地的东北方,地在地的正北方。2.地和地位于北半球,其最短航线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同一经线上两地的距离两地纬度差值111 千米,地与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 5,距离约为 555 千米;同一纬线上两地的距离两地经度差值111 千米cos ( 为该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地与地位于 50纬线上,经度相差 10,其距离约为 1 110 千米cos 50;地位于北纬 45、东经 130,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考点二 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等值线的基本特点(1)同线等值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同。(2)同图等距等值线图上相邻两条等值线之差称为等值

7、距(等高线图上称为等高距),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等值距相同。(3)同线封闭等值线都是闭合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等值线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4)异线不交一个地点不会出现某一地理要素的两个数值(如某点海拔高度只有一个值),故等值线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图中陡崖可显示出重合状态)。(5)疏密不均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6)曲度不同等值线平直表示该区域与相邻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等值线弯曲反映出影响区域的因素较多。2等高线图判读与应用(1)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

8、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 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 500 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500 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 500 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2)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3)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判别内(外

9、)流河;判别水系形状: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线(山脊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在河谷处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断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4)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5)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

10、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6)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7)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小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8)有关等高线图的计算问题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地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地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计算两地间的气温

11、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米)可以计算出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 n 条,等高距为 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 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陡崖顶部和底部的海拔崖顶处海拔的取值范围是 AdHA,其中 A 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d 为等高距。同理,崖底处海拔的取值范围为 BH(Bd),其中 B 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小值,d为等高距。1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

12、走向,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进行判断;(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3)根据河流的干支流判断。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一个支流的流向,其他的流向也可判断。2等高线地形图中水库坝址选择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 “口小”利于建坝, “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4)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13、。下图为“南方某小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 10 米),岛上农户以从事水果种植业和渔业为主。岛上的农户主要种植李子树和橘树。农户在收获李子时发现,a 处的李子比 b 处的李子平均果径大,但 a 处的果子成熟比 b 处晚一周左右。据此回答 13 题。1b 处的果子成熟早的原因是( )A坡度小 B光照条件好C降水适中 D植被稀疏2a 处果子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条件好 B昼夜温差大C水肥条件好 D空气湿度大3近年来,岛上的农户把部分橘树枝剪掉,嫁接上橙子。不仅出现同树异果的有趣景象,且橙子果味更好。农户的这一做法主要受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 )A气候变化 B市场因素C橘子产量低 D旅游发展需要答案 1.B 2.C 3.B解析 第 1 题,根据图示 b 处的等高线分布判断, “凸低为高” ,表示山脊,则光照条件好,所以李子成熟相对要早。第 2 题,图示 a 处等高线“凸高为低” ,表示山谷,山谷为汇水区域,水分条件较好,同时位于山谷,土层更深厚肥沃,所以果树养分更为充足,果实更大。第 3 题,在商品经济时代,市场因素是影响农户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