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9902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文摘要西部地区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既是我国的发源地,又是多样化生物繁育生息的重要区域;既是国土广袤、资源富集的地区,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既是水源流域生态屏障区,又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生态脆弱区。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及其不断恶化的现实,不仅成为严重制约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主导性障碍之一,而且由于西部地区地处我国的江河源区及其上游地区,对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跨区域性负面外部性影响。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水资源短缺

2、雪上加霜、水资源短缺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土地荒漠化扩展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历史遗留的生态债务十分沉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人口压力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等问题。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应注意提高认识,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制定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抵御风蚀沙化,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公众参与等。 解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和地方应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建设的统一协调管理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有效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要通过立

3、法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加强对生态建设中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力度,加强对生态建设的科技指导,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要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对西北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管理试点。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探索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法治化道路,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国家主导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体制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和支持力度。2依靠科技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作者:王亚琳 (单

4、位:内蒙古乌海市公路管理局海勃湾公路段 邮编:016000)中文摘要:作为生态脆弱的重叠性区域,西部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将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冲突。如何推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必由之路。实践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为根本、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以西部地区协作为关键点、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关键词:生态保护;依靠科技我国西部由西南区、西北区和内蒙古、广西共 12 个省级行政区域组成,总面积约675.46 万平方公

5、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1%;总人口约 3.65 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9%。在各种地貌类型中,山地所占比例最高,约为 49.7%;丘陵、台地、平原和高原分别占14.9%、1.7%、17.1%和 16.6%;沙漠、戈壁、岩石和砾质地等也广泛分布。西部地区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既是我国的发源地,又是多样化生物繁育生息的重要区域;既是国土广袤、资源富集的地区,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既是水源流域生态屏障区,又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生态脆弱区。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及其不断恶化的现实,不仅成为严重制约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主导性障碍之一,而且由于西部地区地处我国的江河源区及其上游地区

6、,对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跨区域性负面外部性影响。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1.1 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3西北地区是资源性缺水,人均年水资源量仅为 1781 立方米。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宁夏黄河流域人均年水资源量为 217 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为 326 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为 618 立方米、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 761 立方米,都是严重缺水的地区,远低于全国 2200 立方米的人均年水资源量。1.2 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西北地区的黄河干流、

7、渭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黑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等的城市所在主要河段的水环境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水质达到类或劣类,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标准。1.3 水资源短缺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我国西北干旱区有塔里木河、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等四大内陆河流域,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是依河而生、伴河而存的,沿河两岸形成连续不断、宽窄不一的荒漠河岸植被带,是干旱区的“绿色走廊”和我国的生态屏障。塔里木河断流现在已达 320 千米以上,地下水缺少补给,地下水位已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 3 米下降到 12 米以下,并且水质恶化,两岸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和萎缩。黑河流域进入下游的水资源减少,导致黑河下游额济

8、纳旗尾闾湖泊西居延海于 1961 年干涸,东居延海于 1992 年枯竭,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天然绿洲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成为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石羊河流域因下游来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普遍下降 1020 米,局部地方达 40 米以上,地下水矿化度每年以 0.1 克/升的速度增加,矿化度普遍高达 34 克/升,盐碱地面积急剧增加,天然植被日益萎缩,植被大量枯死。1.4 土地荒漠化扩展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据国家林业局 1994 年与 1999 年两次调查对比,5 年间荒漠化面积扩大了 5.2 万平方千米,年均净增 1.04 万平方千米,其中,沙化土地面积年净增 3436 平方千米,这些土地退化面积主

9、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已经占到 75%95%。近几年来,青藏高原的荒漠化速度加快,荒漠化迹象已经十分明显,黄河源区大量湿地和湖泊消失。1.5 历史遗留的生态债务十分沉重4西部拥有丰富的资源,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对土地及林草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留下了沉重的生态包袱。1.6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资源开发为主,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7 人口压力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人

10、口密度已经远远超过联合国预算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 60 人的适宜人口密度,超过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2 2、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 ,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2.1 提高认识,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必须培养西部地区各级领导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中,自觉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深刻意识到生态建设不仅关系到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更关系到西部地区子孙后代的发展。2.2 制定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把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实施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在重点分区区域予以推进,还应当把生

11、态建设情况列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2.3 优化配置水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宏观上,要优化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状况和空间分布状况,要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兼顾公平与效率。根据各流域、各区域的水源条件,合理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使人口分布、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2.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要求当地的企业和居民在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对生态环境的损失作出经济上的补偿;另一方面,它意味着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长5江和黄河中上游地区,中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环境付出的成本,中下游收益地区也应当分担一部分。这样才能把生态环境的经济外部性成本内部化

12、,保证中上游地区的积极性。2.5 抵御风蚀沙化生态建设应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生态建设要与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结合起来,以增加沙区林草植被为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互配套,减轻风沙危害。在西部草原区,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加强草原鼠虫灾防治,实现草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沙漠边缘地区,采取综合措施,努力增加沙区林草植被,控制荒漠化扩大趋势。2.6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进一步恶化,要逐步恢复西部地区天然植被和自然湿地,帮助当地群众以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为重点,少开荒地;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能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治理毁林开荒

13、、乱捕滥猎等落后生产生活习俗,把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转移到依靠科学精耕细作上来;要逐步实施以煤、电、沼气、太阳能、液化炉代柴,改灶节柴,以减少薪炭木材。2.7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西部地区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具备了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条件。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旅游事业,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2.8 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国家应当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机制,把生态建设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在有关地区和区域间,要逐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研究制订一些政策措施,鼓励民间投资进入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领域。2.9 加强公众参与要以多种手段特别是经济

14、手段发动群众,创造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条件,在西部生态建设中形成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的大好局面。生态建设必须保障当地居民的正当利益,要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和建设生态的积极性。 3 3、解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解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3.1 国家和地方应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建设的统一协调管理机制6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设计和规划生态建设方案、监督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进程、评估生态建设实施效果,建立国家主导的、健全稳定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银行设立还款期限较长的生态环境建设贷款,稳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3.2 要建立和完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

15、机制,有效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必须同时规划、同时决策、同时实施;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配套环境保护项目、制定生态保护预案,防范西部大开发中对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有效控制经济梯度,推进中污染项目和产业的西移;高度重视并切实治理西部地区已严重污染的水环境(如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防治水环境容量小的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污染;下大力气控制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和工矿区的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3.3 要通过立法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认识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对全国的战略重要性,探索和实施市

16、场经济体制下生态建设的有效驱动机制与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补偿机制,以经济补偿弥补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造成的农业和农民经济收入减少;理顺生态建设中的土地责、权、利关系,实行更加积极的土地政策;以法律形式确立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西部地区和全国的生态安全。3.4 要加强对生态建设中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力度,加强对生态建设的科技指导,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国家应设立专项科研计划或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中增设科技专项研究经费,鼓励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类研究(即生态建设涉及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应用类研究(如生态建设技术),加强科学理论研究与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切入生态建设的全过程,适时研究生态建设中迫切需要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强化生态建设的试验示范和成果推广力度,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对生态建设的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和指导作用,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3.5 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7大力调整传统上种植业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