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947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战风云人物校区:江北校区学号:2011041364姓名:吴锋锋院系:管理学院人专业:力资源管理专业1、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经历了那几个过程?答: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原因是,为未来无限繁衍的德意志民族寻求无限扩大的“生存 空间” ,而犹太人就是实施种族灭绝计划所选定的第一个猎物。在希特勒看来,为了巩固对 欧洲的占领,独霸世界,必须利用和激化民族,种族间的隔阂,驱使本民族投入一场消灭 孤立无助而又广泛分布,最不得人心而又封闭保守的犹太民族的战斗。 ,镇压共产党和一切进步运动,强化政治和文化专制。希特勒借口马克思是 犹太人,胡说布尔什维主义是犹太国际集团阴谋的产物,正

2、是十月革命迫使一战结束,并 导致了德国的投降。他们应为凡尔赛条约给德国带来的屈辱及战后德国的危机和和混乱承 担罪责。掠夺犹太人财富,充实纳粹国库。在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犹太人拥有举足轻 重的实力,特别是在贸易和金融信贷领域,德国也不例外。为加强法西斯的经济基础,纳 粹一各种方式剥夺犹太人。 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 19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上台 到 1938 年 11 月 9 日上演“砸玻璃之夜”丑剧的前夕为止。这一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 心是从限制到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从形式上讲,基本上保持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 “温和”状态,实质却是为他们为最终消

3、灭犹太人扫清经济上和政治上。 19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此后,就开始了他疯狂迫害犹太人的行动, 从此,灾难就降临到犹太人头上。最初,纳粹德国采取抑制犹太人的措施。主要是禁止犹 太人当公务员、法官、律师、医生等;不许犹太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不向犹太人商店购 买商品。这一政策的实施,限制了犹太人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权利,使 德籍犹太人的社会地位降为“次等公民” 。第二阶段:自 1938 年 11 月 9 日的“砸玻璃之夜” 至 1942 年 1 月 20 日的“旺湖会议”为止。这一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心是从基本人权 上剥夺犹太人作为人的生存权利,形式上完

4、成了对犹太人从财到命、从灵到肉的浩劫的一 切准备,即守成了由“文”到“武”的浩劫的过渡,最后剩下的只是最终从肉到体上消灭 犹太人了。 1938 年 11 月 9 日,经过希特勒及戈培尔等人的精心策划,由纳粹领导集团的导演和怂恿, 爆发了史称“砸玻璃之夜” (又译“水晶之夜” )的反犹惨案。这天晚上,德国各地以及奥 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头,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 抢、烧,公然迫害和凌辱犹太人。在这一惨案中,据统计有 36 名犹太人被杀害,36 名重 伤,267 座教堂被焚毁,7500 余家犹太人商店被捣,3 万余名犹太男子在家中被捕,押往 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

5、森豪森集中营,嗣后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经济损失仅砸玻璃一项 就高达 600 万马克之巨。第三阶段:自 1942 年 1 月 20 日,臭名昭著的“旺湖会议”开始 至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使纳粹德国的覆灭为止。这个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心是“最终解 决”犹太人,形式是彻底的残暴、骇人听闻的残杀,实质就是最终实现灭绝犹太人。 “旺湖会议”后,纳粹德国全面实施了大规模灭绝犹太人的措施。根据当时负责搜捕和消 灭犹太人的党卫队一级突击队长艾希曼 1944 年 8 月的一次谈话证实,那时死于灭绝营的人 数有 400 多万,被用其他方式杀死的人数有 200 万。其中除了极少数其他民族的反法西斯 人士外,绝大多数是犹

6、太人。结果。德国全面溃败。输得一塌糊涂。2、罗斯福对联合国未来蓝图的设想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个蓝图的设想对罗斯福总统进行一下总体评价?答:罗斯福对联合国的未来规划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 前总统威尔逊在倡导建立“国际联盟”问题上的教训,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经过 长时间的谋划,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在 1943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的苏 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 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 的同意。12 月 24 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

7、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 了全世界 3/4 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 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警察”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 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 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 35 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 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 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 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

8、为英联邦)自治领,总 共 10 到 11 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 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警察”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 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1945 年 6 月 26 日,旧金 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 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 23 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 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宪章同时也 规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 议就不能通过。这被称为“否决权” ,对于保持大国一致行动,集中力量反对

9、地区危机起到 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希望建立一种国际安全机制,以消除发生世界大战的 危险,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冷战开始后,美苏在全球各地角逐,为了破坏对方的行动计 划,两国频繁动用否决权而使“大国一致”原则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 “大 国一致”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有效性。它对于防范地区冲突, 遏制某些大国谋求地区霸权发挥了积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联合国宪章中稳定和 行之有效的原则。 对罗斯福总统的评价: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 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 认为同华

10、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 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模式。是他,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 生活的先例。是他,把孤立主义美国变成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并由于他的提倡和支持, 世界上才有了联合国其夫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成了那个机构里惟一的女外交家。 后 来人几乎难以理解他在半个世纪以前所激发起的热情。美国人心甘情愿地让他支配自己的 生活,左右自己的情绪,并喜欢参照他的形象来评价所有总统,喜欢根据他的新政来衡量 历届政府。 那是一个充满动荡、变革与血腥恐怖的年代,全球性经济大崩溃,法西斯主义 迅猛崛起,轴心帝国集团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11、形成。那也是一个英雄与枭雄并出的 年代,是个需要专政、独裁与个人崇拜的年代。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 100 亿美元, 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 “梅 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疯狂的 20 年代”暗 藏危机 1920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美国 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在二战中,决定美国参战时间,先大发战争财,卖武器给

12、各国,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等 到时机成熟再参战,一举成为最强势的国家,在战后瓜分利益的时候占据了主导地位。还 有就是决定研制原子弹,在爱因斯坦和几千名科学家的建议下,认识到原子弹的重要性, 花了大把的金钱,人力,物力,又给德国捣乱,不让他们的研制工作顺利展开。3、美国为什么在二战爆发前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行径推行苟且偷安的绥靖政策?答:开国总统华盛顿的治国方针,同时被编入独立宣言中,被之后总统奉为治国策略。 既战争,瘟疫,他国政治外交政策没有危害美国本土利益或者安全协定,则美国本国实行 坚定的中立政策 孤立主义,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 素

13、,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特别是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由于国际形势日趋险恶,孤立主义占据了主流民意,他 们认为美国不应干预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不要参与欧洲纠纷,更不能卷入未来的欧洲战 争。整个 30 年代,这种孤立主义思潮遍及美国。美国参议院中的部分议员是孤立主义的坚 定拥护者,他们经常制造各种舆论,影响民情,对总统施加压力。在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 势力的影响下,总统罗斯福在他的第一届任期内,不得不处处依从孤立主义,1934 年国会 通过了规定不付战债的国家不得在美国举债的“约翰逊法” ,接着又否决了美国参加国际法 庭的议案,1935

14、 年 8 月 31 日又通过了中立法案,中立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孤立主义大获全 胜。1937 年,罗斯福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国际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在各地的 利益受到危害,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在这种局势面前,美国内孤立主义势力仍认 为美国的安全和利益不会受到世界动乱的影响,主张美国必须保持中立。而罗斯福总统因 为国会,议员的孤立主义所影响,一直无法达成对欧洲的军事援助计划。4、简述“开罗会议”及其对二战后我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影响?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 围。1943 年 12 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

15、4 年第一 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 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 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 1946 年 1 月 29 日, 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 667 号明确规定了日本版图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 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 30 度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 1000 个邻近小岛” 。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 包括钓鱼岛。因此,开罗会议是我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法律依据,也是日本非法占有我钓 鱼的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