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种类、时间、内容doc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893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普查种类、时间、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口普查种类、时间、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口普查种类、时间、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口普查种类、时间、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口普查种类、时间、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普查种类、时间、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普查种类、时间、内容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普查表的种类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共分为: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死亡人口调查表和暂住人口调查表(附表)四种表。二、标准时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00 年 11 月 1 日 0 时。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间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2000 年 11 月 1 日 0 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00 年 11 月 1 日 0 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22000 年 11 月 1 日 0 时以后发生迁移的人,仍在原常住地登记。三、普查对象(一)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的普查对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第六条规定,“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

2、和国境内常住的人”。第七条规定,“人口普查,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常住地进行登记。一个人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单位内集体宿舍及其他住所、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集体户以一个居住房间为一户进行普查登记。下列人口应当在本乡、镇、街道普查登记:(一)居住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

3、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四)普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五)原住本乡、镇、街道,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暂住人口调查表的登记对象是在本调查小区居住不满半年,常住户口在外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也不满半年的人(不包括因出差、探亲访友、旅游等原因临时在本户居住的人)。这部分人在现住地填写暂住人口调查表,在原居住地填写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四、普查表的填写方法1普查表的填写顺序。第一步,填写本户地址。第二步,填写按人填报的项目。第三步,填写按户填报的项目。第四步,本户 1999 年 11 月 1 日至 2000 年 10 月 31 日有死亡人

4、口,还要登记死亡人口调查表。第五步,本户有暂住人口,还要登记暂住人口调查表。2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以户为单位填写,每张表可填写五人,超过五人的户可酌情增加普查表。增加的普查表只填写本户地址、户编号和按人填报的项目,以及本户共几张,本张是第几张,不再填写按户填报的其他项目。3死亡人口调查表和暂住人口调查表(附表)均以调查小区为单位填写,每张死亡人口调查表可填写 9 人,暂住人口调查表(附表)可填写 13 人。超过调查表限定人数的调查小区,可酌情增加调查表。4普查表的项目有两种填写方法:有标准答案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圈填,并且每个问题只能圈填一个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阿拉伯数字据

5、情填写。5普查表用铅笔圈填。当圈填中出现错误,用橡皮擦拭干净后重新圈填。6普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普查表中各项填报的内容向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普查员分别签字。普查员还要填写入户登记的日期。五、普查表短表的指标解释按人填报的项目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一)姓名(R1)填写被登记人的正式姓名。没有正式姓名的可填小名或某某氏,但不能填笔名、代号等。婴儿未起名的,可填“未取名”。(二)与户主关系(R2)指被登记人与本户户主的关系。普查员根据申报人的回答据情圈填。申报人不是户主的,注意不要将该人与申报人的关系,当作与户主的关系。该项目设有十个标准答案:0.户主。按家庭日常生活习惯确定户主。1.配

6、偶。指户主的妻子或丈夫。2.子女。指户主的子女。3.父母。指户主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指户主配偶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5.祖父母。指户主或配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6.媳婿。指户主子女的配偶。7.孙子女。指户主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媳婿、外孙媳婿、重孙子女、重孙媳婿、重外孙子女、重外孙媳婿。8.兄弟姐妹。指户主及其配偶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配偶。9.其他。指本户除以上九种人以外的成员。家庭户的户主登记为第一人,圈填“0”;如果户主的配偶也在本户登记,应登记为第二人,圈填“1”;然后再登记该户的其他成员。在登记集体户时,第一人登记为户主,圈填“0”,本户其

7、他成员与户主关系一律登记为其他,圈填“9”。(三)性别(R3)指被登记人的性别,男性圈填“1”,女性圈填“2”。(四)年龄(R4)指被登记人的出生年、月和周岁。周岁,指从出生年月日算起,到标准时间为止,满几周岁就填几周岁。不满一周岁的填“0”岁。出生年月按公历填写,只知道农历的,要换算成公历。按照一般的规律,农历的月份与公历的月份相差一个月左右,换算时农历的月份加 1 即可作为公历的月份,但要注意农历的12 月应当是公历下一年的 1 月。出生年月和周岁年龄,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五)民族(R5)指被登记人的民族成份。填写民族时,不要写简称,要填写全称。如哈萨克族,不要简填为哈族。外国人加入中国籍

8、,其民族和我国的某一民族相同的,就填某一民族;没有相同民族的,按外国人加入中国籍填写,简填“入籍”。(六)户口登记状况(R6)指被登记人的常住户口登记状况和户口登记地。此项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户口登记状况。该部分设有五个标准答案,即人口普查对象的五种人。普查员根据被登记人的实际情况,据情圈填。第二部分,户口登记地。在第一部分中圈填了标准答案“2”、“3”的人,还要登记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设有八个标准答案:1.本县(市)其他乡。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县、县级市的其他乡的人。2.本县(市)其他镇。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县、县级市的其他镇的人。3.本县(市)其他街道。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县、县级市的

9、其他街道的人。4.本市区其他乡。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地级市(含直辖市)的所有市辖区内其他乡的人。5.本市区其他镇。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地级市(含直辖市)的所有市辖区内其他镇的人。6.本市区其他街道。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地级市(含直辖市)的所有市辖区内其他街道的人。7.本省其他县(市)、市区。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省内本县、本县级市、本地级市的所有市辖区以外的人。8.省外。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省以外的人,同时填写常住户口所在省的省名。标准答案 1、2、3 的本“县(市)”指县、县级市、旗所辖地域;标准答案 4、5、6 的“本市区”指本地级市(含直辖市)所有市辖区所管辖的地域,不包括本地级市(含直辖

10、市)的所辖县、县级市、旗的地域。普查员根据被登记人户口登记地的实际情况,据情圈填。(七)户口性质(R7)指被登记人的常住户口性质。在第六项“户口登记状况”第一部分中圈填了“4”、“5”标准答案的人,不填写本项目。本项目设有两个标准答案。按其户口簿上常住户口的农业、非农业性质据实圈填。农业户口的人,圈填“1”,非农业户口的人,圈填“2”。农民进城已办理了小城镇户口的,也圈填“2”。6 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的项目(八)是否识字(R8)指被登记人是否达到国务院规定的脱盲标准(城市居民和乡、镇企业职工识字 2000 个,乡村居民识字 1500 个)。普查登记时可询问是否具有一般的读书、写字并能在日常生活

11、中理解或书写简短句子的能力,比如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便条的人可认为具有识字能力。本项目设有两个标准答案。凡具有一般读写能力的人,圈填“1”;没有达到脱盲标准的人,圈填“2”。小学在校学生都圈填“1”。(九)受教育程度(R9)指按照国家教育体制的规定,被登记人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通过自学或成人学历教育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的,可分别归入相应的受教育程度。在 R8 圈填了“2”的人,只能圈填本项目标准答案“1、2 或 3”。本项目设有九个标准答案:1未上过学。指从未接受过国家或其他办学机构实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人。2扫盲班。指参加过各种扫盲班或成人识字班学习,且以后再没有接受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人。

12、3小学。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小学,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4初中。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初中,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相当于初中程度的技工学校,也圈填此标准答案。5高中。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相当于高中程度的技工学校,也圈填此标准答案。6中专。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中等专业学校,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7大学专科。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专科。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大学专科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都圈填此标准答案。凡在国家授权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

13、大学、夜大学和其他形式的大学,按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专科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其肄业生、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通过自学,经国家统一举办的自学考试合格,并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也圈填此标准答案。8大学本科。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本科。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大学本科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圈填此标准答案。凡在国家授权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和其他形式的大学,按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本科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其肄业生、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通过自学和进修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14、的,也圈填此标准答案。9研究生。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圈填此标准答案。在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肄业生和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凡是没有按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培训或只学单科的人,不能圈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或“研究生”,一律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按户填报的项目按户填报的项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八项(即 H1 至 H8)为第一部分,要求所有的户(家庭户和集体户)都填报,第九、十项(即 H9、H10)为第二部分,由家庭户填报。每户都填报的项目(一)户编号(H1)填写各户在户主姓名底册上的“户编号”。如果在登记时,发现某

15、户为空户,该户“户编号”作废,本调查小区的其他住户不得再使用这个“户编号”。如果在登记时,发现某户中实际居住着两户,其中一户使用原来的“户编号”,另一户的“户编号”为原来的“户编号”加上 500。如果居住三户,第二户与第三户合为一户处理。依次类推。全户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的户,户编号填写“997”。此种情况的户除填写“H1.户编号”外,只填写“H6.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人数”,其他户记录和人记录项目均不再登记。全户外出户的户编号填写“998”。全户外出的户,除填写“H1. 户编号”外,只填写“H5.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其他户记录和人记录

16、项目均不再登记。全户死亡户的户编号填写“999”。全户死亡的户,除填写“H1. 户编号”外,只填写“H8.本户1999.11.12000.10.31 死亡人数”,其他户记录和人记录项目均不再登记。(二)户别(H2)按家庭户、集体户的类型圈填。(三)本户普查登记人数(H3)指根据本填写说明第三部分“普查对象”的规定,应在本户普查登记的人数(即填写了人记录的人数),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四)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人数(H4)指普查对象第一种人中,普查标准时间人未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本乡、镇、街道不满半年的人,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注意,这部分人不包括常住本户,因出差、上夜班、探亲访友、旅游等临时外出,普查标准时间未在本户居住的人。(五)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H5)指本户户籍人口中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数,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六)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人数(H6)指普查标准时间,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