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938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享分享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对外汉专业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在 04、07 语概里考过的三个平面问题,在这里把资料给大家整理一下。语概 04 年最后一道题:七 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区别和联系(20 分)07 年:七、 语言学纲要里有关孤立语的词序的那道题。在http:/ 眸子)对语法进行多视角的观察和动态、立体性的研究,是当代语法学的明显特征。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的语言,许多语法问题仅在语法的层面很难得到圆满的解决,因此,多视角地动态地对汉语语法进行观察和研究,成为 80 年代以来中国语法学界所致力探讨的热点课题。在对这一热点课题的探讨中,人们提出了许多耐人深思的问

2、题,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语言学特色的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其中,由胡裕树、张斌二位先生首先提出的“三个平面”学说和邢福义先生的“两个三角”学说最引人注目。这两个学说具有相近的学术思路和一定的学术互补性,但是在概念内涵和研究观念等方面也有不小的差别。本文重点探讨“两个三角”学说,并把这一学说的有关内容同“三个平面”学说进行一些比较。一、两个三角学说(一)两个三角学说的形成两个三角由小三角(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和大三角(普通话方言古代汉语)构成。两个三角学说是邢福义先生在总结自已和中国当代语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追求的基础上,由小三角逐渐发展到大三角而形成的。1984 年,邢福义先生在总结自已的研

3、究特色时提出了语法研究有机地结合逻辑和修辞的问题,形成了小三角的雏形(语法问题探讨集序 ) 。1986 年在北京西山召开的第四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他又提出语法研究除了意义和形式之外,还要注意语用价值的问题(1);他提交的论文“NN 地 V”结构(2),从语义特征、形式特征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NN 地 V”这种格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 1987 年发表的语修沟通管见(3)一文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对于某种语法现象,既要注意研究其语表形式和语里意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有关规律,也要注意研究其语用价值,借以深化认识。 ”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小三角的形成。1989 年湖北省语言学会第 5

4、 届年会上,邢先生作了关于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的学术专题讲座,在小三角的基础上引入了大三角,两个三角学说首次提出。此后,接连发表了多篇论文(4),对两个三角学说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阐述和实践例示,使这一学说不断地充实、发展。(二)两个三角学说中的小三角两个三角学说是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角度提出来的,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研究思路。其目的是要解决怎样在语法研究中观察现象、发掘规律和多侧面相互印证的问题。所谓三角,其实就是观察现象、发掘规律和相互印证的三个视角。小三角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内部的三个视角,大三角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外部的三个视角。1、语表、语里、语值及其相对性据华萍(邢福义)先生 (1991)的定

5、义,在小三角中,语表形式(简称“语表”或“表”)是指“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语里意义(简称“语里”或“里”)是指在脱离一定语境的条件下语表所负载的“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关系或内容”;对语用价值(简称“语值”或“值”)没有明确定义,只是举例性地说有“修辞值”(特定格式的特定修辞效果)和“语境值”(不同句式适应不同语境的价值) 。据此推演,语表应包括从词到语篇的各种语法单位、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形式和变换形式、以及组合变换所使用的各种语法手段等;语里应包括结构关系、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和语句的涵盖意义等。这样一来,语表似乎显得单薄了些,而语里的内容却特别繁丰,需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层次和关系。关于语值,从

6、邢先生的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出,应是指语表和语里的结合体在一定的语境中所产生的各种语用效果。如信息的传递效果、情感的表达效果、语句与上下文的匹配效果等,而不限于所谓的“修辞值”和“语境值”。语值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尚需再探。进一步研究将会发现,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语表形式所表示的语法单位的层级和性质不同,所牵涉的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也会不同。比如语里意义,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所牵涉的主要是词的涵盖意义;如果所研究的是单句结构,所牵涉的主要是结构关系、语义关系等;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是复句,所牵涉的主要是逻辑关系。再如语

7、用价值,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是词,所考虑的主要是词的附加色彩;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是句子,就要考虑它的信息传递效果、情感表达效果和与上下文的匹配效果等。表里值的相对性,决定了不同语法单位的研究要有所侧重。其二,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夸张、比喻等一般属于语用价值,一句话或一段话是不是夸张或比喻,需要参照一定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但是,如果夸张或比喻有了一定的语表形式作表征,在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之后仍然能够表达夸张或比喻的意义,这时夸张和比喻就转化为语里意义。如“经常烧鸡烤鸭地吃”、 “他像钢铁一样地坚强”之类的格式,所表达的“小夸张”的架势和比喻的意味就由语用价值转化为

8、语里意义。上面的转化是由语言本身造成的,有些转化则导因于语法研究成果的积累和深入。例如词类的问题不完全是一个语表问题,它起码牵涉到结构关系,甚至词的涵盖意义。但是由于长期研究成果的积累,典型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语里意义已经凝固在语表形式中,因此可以把此种词类看作是语表。又如随着语义形式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手段把一些语义因子用较为直观的形式刻画出来,这种被较为直观的形式所刻画的语义因子及其结构,也可能会由语里意义转化为语表形式。2、小三角的研究在小三角中,语表是研究的基点,也是研究的聚焦点。大千世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意义和关系等,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只有通过语表所负载或形成的

9、意义和关系,才能成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且语表是一种可见形式,也只有以语表作为参照,才能保证研究的客观性。语法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语表和语里的对应关系,在于发现语表语里的结合体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所具有的语用价值。表里的对应关系和语用价值的研究。其交叠聚焦处也正在语表。因此,在小三角的研究中,语表具有研究基点和聚焦点的意义。语法研究要注意发掘材料,表里值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材料发掘上讲,表里值三个角是发掘材料的三个视点,由表里值三个角所构成的三条边反映着表里值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发掘材料的三条线路。动态的语法研究讲究表里值的相互印证。从发生学上看,语表、语里的关系是内核,因为只

10、有表里结合之后才能表现或形成一定的语值。所以一般的研究程序应是先辨察表里,再考究语值。辨察表里,目的是要达到表里互证,全面、细致而又准确有效地揭示表里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在具体操作上,因研究对象不同,研究者习惯不同,研究目的不同,可以由表察里,可以由里及表,也可以表里互察。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操作路线没有优劣高下之分。考究语值,目的是要对表里关系认识得更圆满,是要解释在表里辨察中不易说清或不能说清的问题,是要使语法研究更切近于具体的语言运用,从而使语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比如同义形式的存在,只有考究语值才能充分认识它的合理性;歧义形式的分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语值;言外意义的把握则几乎离不开语

11、值的分析。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语句都有语值。但是从语法研究的角度看,并不是任一研究都要考究语值,例如通过表里辨察已经说清的问题,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去考究语值。在必须考究语值的情况下,语值的考究也应同表里相印证。(三)两个三角学说中的大三角1、普、方、古及其相互关系大三角中的普通话(简称“普”)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法,方言(简称“方”)是指现代汉语方言的语法,古代汉语(简称“古”)是指现代汉语形成之前的汉语语法。普通话(和方言)是古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与古代汉语的关系是历时关系。照理说,在方言和古代汉语的各自领域中,同普通话一样都有语表、语里和语值的小三角存在,在方言语法和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

12、,也可以而且也应该进行小三角的互察共证;但是两个三角学说主要是针对普通话语法研究而提出来的,从普通话语法的研究着眼,方言和古代汉语各自的小三角似乎不必要专门提出或特别强调。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比较复杂,从时间维度上考察二者是兄弟关系,是古代汉语不同的发展结果;从空间维度上考察,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各有自已的语法系统的平行关系;从社会维度上考察,二者又是主体与变体之间的主从关系。普方古之间关系如此错综复杂,之所以能够构成相互制约的三角,主要是就语法研究的层面上来看的,我们不能机械地认为它们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维度上不在一个平面,就否定它们可在语法研究的层面上构成三角关系。我们认为,考察方言语法

13、和古代汉语语法对于普通话语法的研究有帮助,并有利于形成更具解释力的语法理论。2、大三角的研究在大三角的研究中,普通话是基角。设置大三角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更好地研究普通话语法服务的。站稳基角,再横看普方,纵观今古。纵横互察,三角同证,形成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思路。横看普方,纵观今古,对于普通话语法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其一,有利于甄别研究材料。在所搜集到的语言材料中,常常掺杂有方言和古汉语的成分,通过横看纵观,便于剔除方古成分,增加研究材料的纯度,从而增加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其二,有利于开阔研究思路。比如普通话中的“的”,语表形式相同,但是其语里意义多种多样,表里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

14、但是与“的”相同或相近的语法域在方言和古代汉语中,表里的对应关系却相对简单或明确。在探讨“的”的表里对应关系时,视方览古无疑会大有启发。普通话其实不是一个纯匀有致的系统,其中有历史的积淀和方言的吸纳。这决定了对于普通话语法规律的刻画,必然会有非系统的例外出现。一个好的语法系统,一条有价值的语法规律,不在于它有无例外,而在于能否对这些例外做出恰当的揭示和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侦方问古,对于认识这些例外无疑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拓宽研究思路。其三,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外证。如果说小三角之间的证是“内证”的话,那么大三角之间的证就是“外证”。如果仅把普通话语法看作是一个静止的完全自足的共时系统的话,从理论上

15、说只要求系统内部的自恰无悖,有无外证并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一种语法现象往往可以有不止一种的处理和解释,多种处理和多个解释也许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难以用对错来衡量。虽然难分对错,但却可较优劣。优劣的判定就在于解释力的大小。如果某种处理、某个解释,既适合于普通话,又适合于方言和或古汉语,既在普通话系统内自恰无悖,又有较多的外证,那么它无疑将优于其他的处理和解释。就此而论,查方索古,考求外证,对于从多种难分对错的处理和解释中判别优劣,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其四,有利于建立高层次的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研究除了描写事实、总结规律之外,还担负着建立高层次的汉语语法理论乃至普通语法理论的任务。毋庸赘言,仅局限于大三角的任何一个角的语法研究,都难以完成建立高层次的语法理论的任务。就此来说,大三角的提出和深入实践,是有宏观上的战略意义的。在大三角的研究中,要注意外证的条件和外证的效力,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方言语法和古代汉语语法都有各自的系统,它们同普通话语法的关系是多维度上的复杂关系,因此,在发掘和使用外证时,要充分考虑到各自的系统性和其间关系的复杂性。比如不可用零星的方言和古代汉语的材料,同普通话做比附式的对比;也不能发现某一语法域在方言或古代汉语中是分离的,就肯定它在普通话中也是分离的。要深刻而全面地研究普通话语法,要完成建立高层次语法理论的艰巨任务,也许还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