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35528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校长的现代诠释:系统型领导的内涵 特征及其启示【作者简介】: 陈武林,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 陈小娟,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摘要】: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一所大学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校长的领导有密切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什么样的大学校长才能站在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比较国外教育领导理论基础上,系统型领导的理论特色对大学校长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可为大学校长在治校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顶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 教育领导; 系统型领导; 大

2、学校长; 实践启示高等教育的宏观背景正在发生剧烈变化。高校领导者面对这些变迁的社会条件,需要不断改进领导的方式方法,带领大学向前发展。面对这样的环境,大学校长能否成为合格的领导者,存在着两方面的制衡因素: 就内在因素而言,校长能否凭借其教育实践经验,包括学术研究、教学活动、教育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创建独具特色的大学管理思想和教育精神,进而形成教育效果和社会声誉。就外在因素而言,大学是否具有适应大学发展的足够的自由度,即学术与行政适当分离,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具备一定的大学精神文化引领社会发展。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呼唤教育家办学,革除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现象,这是大学校长施展治校

3、韬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社会声誉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系统型领导强调校长的系统思维和办学自主性,顺应高等教育管理的时代需要,本文通过认识其内涵与特征,观照现实存在的大学管理问题,对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大学校长具有实践启示意义。一、教育领导理论的研究进展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一所大学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校长的领导有密切的关系。一个称职的大学校长,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其决策之正确是办好大学的关键。当代教育领导理论获得了长足发展,关于教育领导的理论概念不仅呈现一种“丛林”景象,而且概念发展有集群化、多元化趋势。当代教育领导概念众多,提出者主要来自美国和英国,其中,教学领导、转化式领导、分

4、布式领导、道德领导、参与领导、情境式领导、管理式领导、权变领导是最具代表性的概念,后来又出现了社会公平领导、服务于学校的系统型领导等新的概念,为以往研究中已提出的多种教育领导模式注入新的内涵,对教育领导模式的研究亦呈现出多元化、多视角的特点。此外,西方教育领导的特征和行为理论、权力和影响理论、复杂和混乱理论、认知理论等理论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了高等教育领导者的行为动向、个性特征、价值目标和影响因素,为高等教育领导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也为高等教育领导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领导者和领导行为等方面负面报道的呈现,学术界开始从另一个视角来探讨领导问题,并将其称为“毁害型领导”( destru

5、ctiveleadership) 1 。这些研究除了从教育领导所面临的外部情境的压力和挑战这一宏观角度来探讨、重塑教育领导,也有从微观角度来进行的研究,探索相关领导模式之间的关系、与学校改进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内涵的角度看,大多数领导新概念都是融合多种理论,最终形成领导理论间复杂的从属演变关系。有的认为,完善的学校文化和组织架构能够提高学校领导者的意识,也有认为良好的领导行为能够反映独特的组织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优异的行为和成绩。如教学领导与道德领导理论强调组织文化; 课程领导、知识领导的特点是以教学现场为研究重心,注重学生的学业表现。从理论结构角度看,教育领导理论中关于领导内涵尚未形成既具有严

6、密内在逻辑,又明确、完善的理论系统。就整个教育领导理论体系来看,虽然研究范围相当广阔,但所关注的研究重点和对象往往是狭小的,只是限定在学校管理内在过程中,解释部分与领导相关联的因素,而对其他影响领导力相关的因素,特别是外部因素如社会力量、第三部门等影响因素则常常被忽视。同时,教育领导的研究与实践不可能回避或脱离价值观、教育理念等核心问题,当前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也极为有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领导理论的完善发展。由 Chris James,Michael Connolly 等人提出的系统型领导理论关注组织的管理目标与价值,注重学校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强调在学校的系统内外架设其促进教师自我实现

7、、学生进步成长的桥梁,帮助学校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系统监测是教育领导的实现路径,分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旨在实现学校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质量发展,最终推进学校的数据化、精确化发展。这些理念使得学校管理从集权走向分治,有效弥补了传统的教育领导理论过分强调工具价值的管理思维。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许多大学办学思想存在畸形: 行政化现象如灵魂附体般难以抛弃,功利化严重渗透入大学办学体制的躯体之内,时刻威胁着崇高大学精神的存在。在这个欲望膨胀的时代,大学时刻面对两难的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独立? 作为大学的领导者,如何运用系统的战略思想和管理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强化自己的开拓创新意识,摆脱行政

8、思维和功利观念的束缚,形成系统的大学管理机制,这正是大学校长在现实权力与学术殿堂之间所需慎重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学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力不断扩大。个体、组织和利益集团通过受外部力量控制的正规或非正规纽带联系在一起。学校系统的任何改革都像一种连锁反应,涉及学生、教师、家长、校长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和育人效应。教育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力量,以及改革过程怎样处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动态性2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教育领导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理论上的交叉、从属都展现了当代教育领导理论复杂多变的面貌,系统型领导为理解像大学这样的复杂组织提供了比

9、较好的方向: 首先,它改变了以往领导理论单一、模块化的决策思维,提倡领导者在正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时形成系统的管理观; 其次,它为校长从事行政领导工作提供可量化的监测机制,学校的发展得以在内外监督与促进下不断取得卓越的成绩。二、系统型领导的内涵及其特征系统观认为,组织是环境的产物,反映组织所在社会系统的宏观与微观特征。大学组织存在于宏观系统,而自身又是一个微观系统,大学的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在环境具有的特色。系统型领导理论是从系统论视角来分析教育领导并将教育领导看做是一个组织角色而不是一个个体角色,进而提出了服务于学校的系统领导( systemic leadershipfor school

10、s) 和系统授权( systemic authorization) 两个概念。在系统型领导中有两种角色: 一种是执行角色( roles as practices) ,帮助成员明确工作对象,另一种是职位角色( roles as positions) ,利用领导者的正式和非正式身份进行职责分工。系统型领导的目的是创造出独特的优势,领导的方法是理解背景与系统特性。1 关注大学的基本任务( The Primary Task)系统型领导就是在“领导者师生学校”三者之间活动,这三者存在一种关联性,体现为一种“关系管理” ,成功的领导艺术就是在这三种能量之间构筑和谐。系统型领导不提供所谓专利配方,而是构造一

11、个让其他人都愿意追随的世界,具有指引学校前进方向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快速决策,具有强大的沟通能力,具有与人打交道的兴趣,具有资源管理能力。领导者的关键要素是其权威力量的来源有广泛的合法组织资源,当然,权威与授权都能够通过激励下属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基本任务的完成3 。在学校运行过程中,大学校长能够掌握大局,并促成学校成员的行动,就已走向成功。我们已经看到,大学发展有多重目标,并常常彼此冲突,除了与这些多重目标有关的种种需要事项的不确定性,推行新事物并使之制度化一般要比现存的事物需要更多的资源。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系统的一部分,是从自我管理开始的,进而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这就使得每个成员不再将自己的注意

12、力集中于单个数值或活动体,而是更多地关注它们之间的关系,将焦点拓展到整个“关联”上去。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学校的“内心地图” , “按图索骥”地完成大学的基本任务。2 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契约( Parental Engagement andCommitment)优秀的领导者取决于下属是否愿意全力以赴与其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目标。如果学校管理者或领导者与教职工之间的这种“心理合同”在不断发生变化,领导者就需要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素质。大学校长除了应具备的素质与学术背景,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突出的教育思想、独特的领导才能、甘当公仆和为学校献身的精神。系统型领导要求校长把个人的经验和反思进行总结,并将之

13、纳入到教育整体大背景当中,然后对其进行检验。校长治校是处于多种矛盾漩涡中的一种综合性平衡运动。各种矛盾和资源融合形成这种运动的张力,牵制和推动着学校在运动中负重而行。系统型领导要求学校构建一种和谐的局面: 校长将大学改革的目标、价值观和实际做法与采用该项改革的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和实际做法处于良好的契合状态,即学校每个成员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找出真实的综合点去推动整体改革的进展。因此,成员间的心理契约是系统型领导影响力得以形成的主观要素。3 保持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 School and Community)系统型的大学领导重视与市场的合伙人关系,必须有能力建立和维持基于彼此信任的互动发展关系

14、,从而为大学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验证平台。学校外部的社区是多样化、空间广阔的,学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通过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解决一些自身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进而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为了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学校要善于在社会与市场中发现需求,谋求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从而整合各种资源,获得主动发展。而且,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决定,建立课外教育网络,为实现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体化、一致性提供了重要途径和组织实施保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4 。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入市场的参与和监督,

15、必须要主动地公开人才培养过程和教学评估成效,定期及时地向社会报告学校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质量等重要事项,接受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从而为大学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4 大学校长在学校组织中的角色 ( Leadership in theSchools)系统型领导要求学校成员能尽力支持和拥护学校的各项工作,主动弥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缺失。领导者在学校变革中对确保变革成功起到关键作用,还对创造学校的共同愿景、协商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5 。对于教师来说,不喜欢被管理者管理,不喜欢商业性的运作和风险管理6 。所以,需要建立达成教师和管理者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仅仅干预和被干预的关系。作为大学领

16、导者,校长不仅要具备领导者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熟悉制度和组织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变革,以及这些因素对变革过程的影响7 。权力与领导总是密切相关,权力是进行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基础。校长不仅要当好学校文化引领传承者的角色,还应是全校师生进行创新创造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但校长不应以职位名称、地位象征等形式为权力基础,而应鼓励人们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学术能力和人格魅力获得权力,在变革过程中要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创造宽容平等的学术氛围。此外,大学校长的权力需要另一种均势支撑才能保证平衡,即校长的权力必须接受调控并制度化,保证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独立。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学术自由的平等环境。三、系统型领导与大学校长的治校途径我国大学实行的是政府按照官员任命程序任命并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大学校长负责制。大学校长本身是学术精英,出众的学术成就使他们从同行中冒尖,有的通过系主任、院长、副校长的阶梯走上校长的岗位,也有的从教授、院士直接被选为校长或从院长跳级升为校长。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面对不同的利益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在不同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