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8382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发展肉牛业,提高草食家畜比重,有利于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为发 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优势区域肉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构筑现代 肉牛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牛肉产品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特 制定本规划。一、肉牛优势区域发展现状自 2003 年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 年)发布以来,中 央和优势产区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积极 推进规划实施,优势区域肉牛业得到较快发展,优势区域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一)优势区域建设取得的

2、成效1优势区产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肉牛区域布局不断 优化,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统计, 2007 年肉牛优势区域共存栏 1232.5 万头,比 2002 年增长 5.6%;出栏 919.3 万 头,比 2002 年增长 18.4%。优势区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肉牛业的带动和辐射 作用增强。2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地逐步建立健全省(区)肉牛育种站、 市级贮氮站、县级冷配站、乡镇品改站的品改网络体系;积极进行良种引进、 改良与推广,大力开展经济杂交,突出抓好肉牛冷冻精液配种,冷配比重逐年 提高,肉牛品种得到改善。东北优势区主要用西门塔尔和夏洛

3、来进行杂交改良, 以提高生长速度;中原地区加大地方良种黄牛的选育力度,着重提高肉牛品质; 西部地区用瑞士褐牛和安格斯肉牛进行改良,提高环境的适应性。经过几年的 改良,优势区肉牛良种杂交改良的比重不断提升,由 2002 年的 35%提高到了 2007 年的 60%。3规模化养殖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小区,积极推行肉牛标准 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优势产区的规模化饲养比重(注: 肉牛规模饲 养比重指年出栏 10 头以上的养殖户合计出栏量占全部养殖户出栏总量的比例。)达 42%。积极推广配合饲料、人工种草、青贮等适用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区 域内肉牛个体生产力显著提高,部分地区平均胴体重已

4、达到 200 公斤的国际平 均水平。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一大批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养牛 协会,广泛推行“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化模式,肉牛生产与市场衔 接日益紧密。 4屠宰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加工条件逐步由开放的手工屠宰向封闭的 机械屠宰过渡,由热分割向冷分割过渡,由简单分割向精细分割过渡。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大品牌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在优势区内崛起,发挥 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了优势区肉牛业蓬勃发展。2007 年,肉牛优势区 域肉牛屠宰加工厂 305 个,年加工能力达到 38.4 万吨,年屠宰加工能力 5000 吨以上的肉牛屠宰加工厂 18 个。部分企业已具备了国际

5、先进的屠宰加工水平, 并已初步培育出一系列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总体评价经过近五年的发展,优势区域肉牛业持续、稳步发展,产品产量显著提高, 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到 2007 年,肉牛优势区域牛肉产量达 151.1 万吨,比 2002 年提高了 18.4%;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牛肉的优质率达到 35%左 右,比 2002 年提高了 20 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 15 个百分点;平均胴体重 比规划目标提高 6 个百分点。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对 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发挥了 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一期规划所选优势区域

6、县偏少,优势区域覆盖范围较 小,优势区域牛肉产品市场主导地位尚不明显。二、发展前景分析(一)产品需求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牛肉消费量不断提高。2007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 费牛肉 2.59 公斤,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牛肉 0.68 公斤,分别比 2000 年增长 30.8%和 30.8%。但同时,我国牛肉消费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较大,与世界人 均牛肉消费超过 10 公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 年城镇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 是农村居民消费量的 3.8 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对牛肉的消 费将不断增加。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刚性增长也是肉牛的消费需求长期增 长

7、的重要因素。另外,目前,我国牛肉产品在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上仍然具有 较大比较优势。随着我国牛肉产品质量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逐步健全,对东南 亚、中亚、中东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潜力巨大。(二)生产发展潜力分析1资源潜力。我国农区的肉牛产区大多同时也是粮食的主产区,农作物副 产品资源丰富,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大量饲料资源。全国每年有 6 亿多吨农作物 秸秆,目前资源化利用的不足 2 亿吨。同时,我国南方 6700 万公顷草山草坡仍 然有较大开发潜力,现改良开发程度不足 5%。随着秸秆养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应用和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的合理开发利用,肉牛增养空间仍然很大。2生产性能潜力。目前,我国肉牛

8、的个体生产能力普遍较低。据统计, 2007 年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为 140.7 公斤,与国际平均水平 200 公斤相比相差 约 60 公斤,仅为肉牛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 40%左右。在优势区,肉牛胴体重 平均约为 190 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50 公斤左右。近年来,肉牛良种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品种改良速度加快,科学饲养水平逐步提高,都将推动肉 牛个体生产性能快速提升。(三)制约因素分析虽然近十年来我国牛肉产量增加较快,但总体看,我国肉牛业起步较晚, 肉牛生产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基础母牛存栏量低,牛源不足。农户传统养牛主要是役用兼肉用,养 母牛既可作

9、役用,还可繁殖犊牛增值。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役用牛养殖迅速减少,同时由于母牛在出肉率和增重方面较公牛差,农户养殖 母牛积极性下降。母牛养殖是肉牛业发展的基础,母牛存栏数量的不足,将严 重影响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后劲。二是缺乏专用肉牛品种,高档牛肉少。目前我国用于牛肉生产的品种参差 不齐,有的属于土种牛、有的属于兼用型地方良种牛,有的属于引进品种与土 种牛的杂交后代,也有部分属于淘汰的役用牛,在产肉性能好、生长速度快、 肉质好、转化率高方面,与专用肉牛品种有明显差距,导致我国牛肉档次提升 难度很大,大多属于中低档次,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的产量较少,比较效益低, 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10、。三是产业链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仍然较弱。目前,肉牛产业龙头企业的 产品大多为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牌产品不多,高附加值产品更少。 养、加、销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 对农户养殖肉牛的带动性不强,产业的发展基础仍有待夯实。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在充分利用市场 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对优势区域肉牛产业的扶持和宏观调控, 扶持分户繁育,鼓励规模育肥,实行集中屠宰,强化品牌销售,提高肉牛产业 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通过优势区域建设,带动全国现代肉牛产业体系的形成, 增强牛肉产品市场供应的保障

11、能力,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二)发展目标到 2015 年,优势区域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牛肉产量达到 320 万 吨,年均增长 3.6%以上,满足国内牛肉需求的 45%以上,形成肉牛生产核心区和优质牛肉供应基地;肉牛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区域优势更加突出;肉 牛养殖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规模养殖户参与肉牛产业相关的专业合 作组织的比重达到 50%以上;建立完善的地方良种保护体系,优势区域杂交改 良覆盖率达到 70%,牛肉优质率达到 50%以上,平均胴体重达到 200 公斤左右; 初步形成涵盖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加工营销的 现代肉牛产业体系。

12、四、区域布局(一)优势区域的确定本规划在优势区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优势区域的资源、市场、区位、肉牛 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资源优势。具有充足的牛源, 能繁母牛存栏量较多,肉牛存栏增长较快,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二是区位优 势。毗邻都市经济圈,具有良好的产销衔接,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三是产业 优势。产业基础较好,种群结构合理,进入优势区的县肉牛存栏量一般在 7 万 头以上;具有良好的技术服务体系,拥有一定规模的屠宰与加工能力。基地县 集中连片,可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在上期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肉牛业发展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上期规 划共包括中原肉牛区和东北肉牛区两个优势产业带。近年

13、来,西南地区和西北 地区肉牛产业发展较快,并长期为我国肉牛育肥提供充足的架子牛,因此,本 期规划拟涵盖中原肉牛区、东北肉牛区、西北肉牛区和西南肉牛区共四个优势 区域,优势区域涉及 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07 个县市(优势区划分结 果见附表)。2007 年,优势区域 207 个县肉牛存栏占全国的 35.0%,牛肉产量 占 40.7%。(二)各区特点与发展方向1中原肉牛区(1)基本情况。中原肉牛区是我国肉牛业发展起步较早的一个区域。该区 域包括 4 个省的 51 个县,其中山东 14 个县、河南 27 个县、河北 6 个县和安徽 4 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 1320 万亩,其中可利

14、用草场面积 1240 万亩左 右。该区域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每年可产 3860 多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 目前秸秆加工后饲喂量达 1360 万吨左右,仍然有约 50%的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 用。(2)主要特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地方良种资源,也是最早进行肉牛品种 改良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我国 5 大肉牛地方良种中,南阳牛、鲁西牛等 2 个良种均起源于这一地区。该区域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为肉牛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饲料资源基础。中原肉牛区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交通方便,紧靠“京 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销衔接紧密,具有很好的 市场基础。(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中原肉牛区目标定位

15、为建成为“京津冀”、 “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优质牛肉的最大生产基地。未来发展要结 合当地资源和基础条件,加快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 集约化的现代肉牛养殖,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肉牛品质和养殖效益; 大力发展肉牛屠宰加工业,着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2东北肉牛区(1)基本情况。东北肉牛区是我国肉牛业发展较早、近年来成长较快的一 个优势区域,包括 5 个省(区)的 60 个县,其中吉林 16 个县、黑龙江 17 个县、 辽宁 15 个县、内蒙古 7 个县(旗)和河北北部 5 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 约 11.8 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 8.8

16、5 亿亩;同时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 一,每年可产约 5900 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目前秸秆加工后饲喂量达 1600 万 吨,但仍有 50%以上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主要特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饲料原料价格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肉牛生产效率较高,平均胴体重高于其他地区。区域内肉牛良种资源较 多,拥有五大黄牛品种之一的延边牛,以及蒙古牛、三河牛和草原红牛等地方 良种。近年来,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步伐进一步加快,育成了著名的“中国西门 塔尔牛”,成为区域内的主导品种。同时,该区域紧邻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 世界主要牛肉进口国,发展优质牛肉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北方地区居民牛肉消费 需求,提供部分供港活牛,并开拓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牧区 要重点发展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通过调整畜群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改变 养殖方式,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为农区和农牧交错带提供架子牛。农区 要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技术等,努力提高育肥效率和产 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培育和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