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840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文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 (2010-09-24 23:51:25) http:/ 要:东北是 中国 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 工业 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 经济 发展 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德 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 企业 没 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从 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 电子 计算 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 显的成果。由此

2、笔者想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于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具有很 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工业区;结构调整;资源枯竭;资金;技术 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机械、冶金、化工和能源基地,建国以来,东北三省为新中 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 现代 科学 技术的进步,新兴产业逐渐替代 了老的夕阳产业,加之长期过度的开发使得能源基地资源枯竭,大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失 业,随之而来的种种 社会 问题 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如何重振东北工业的雄风, 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是摆在东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利用在欧洲留学的机会, 重访了德国鲁尔工业区,希望从鲁尔工业区建设经验中为东北老工业基

3、地的改造寻找一些 可以借鉴的东西,从而为东北工业的振兴尽薄棉之力。 一、鲁尔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及弊端 鲁尔工业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威斯特法伦州境内的一个区,面积 4434 平方公里,人口 540 万, 目前 仍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鲁尔工业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从地理概 念上讲,现在的鲁尔工业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KommunalverbandRuhrgebiet)所属北 威州 11 个直辖市和 4 个县级市的总计 54 个镇的所辖区域。鲁尔工业区面积占到北威州总 面积的 110。 1.鲁尔工业区的衰落与振兴。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一样,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由 兴盛到衰竭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如

4、下几个方面: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需求之间的 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 善的滞后相抵触;失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稳定相矛盾等。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成为 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鲁尔工业区成功的转型经验。经过长期的阵痛,鲁尔工业区终于获得了转型的成功, 他们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资源枯竭地区的工业转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此,鲁尔 工业区在转型之初就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他们在这里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 交通 网络 ,有 600 公里高速公路,730 公里联邦公路,3300 公里乡村公路。拥有铁路

5、线长度近 10000km,年货运量超过 150Mt。还有 6 条水运内航道,以及繁忙而高效的航空运输系统, 组成了世界最完善的立体运输网络体系;包括核电在内的能源系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2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和 应用 为投资商提供了最为迅捷的信息资 源。使得投资商们在此投资可以获得比其他地方高得多的平均利润率,这样,就极大地刺 激了投资商们的投资热情。 (2)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投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以吸引外商投资。例如,为了吸 引美国和全球化工企业投资,北威州政府采取了简化审批手续、提供政府资助和灵活用工 等一系列措施。并促成德固塞和费巴公司合并,强强联合,推动和促进了

6、区内化工产业的 发展;政府转变职能,为企业多办实事好事。例如,凡是在鲁尔工业区新成立的公司都能 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中小企业条件更为优惠;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投资环境, 筑巢引凤,吸引国外资金。 (3)因地制宜,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注意保持本地区传统 历史 文化。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当资源枯竭以后,当地政府不是简单地拆毁工厂, 回填煤矿,而是政府投资,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 旅游 资 源,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线,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减少了 拆迁所带来的工业垃圾的污染,而且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丰富的资源,创造了

7、大量的就业 机会。 (4)在改造传统工业的同时,鲁尔工业区还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在鲁尔区 有 15 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 140 万,占所有 就业人口的 65%。 (5)重视 教育 和职业技术培训。所有资源枯竭城市和地区在转产改造的同时都面临下 岗工人二次就业的问题,因此职业技术培训是必需的。鲁尔工业区从 1961 年起鲁尔工业区 在多特蒙德、波鸿、杜伊斯堡等城市陆续建立多所大学,开展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鲁尔 工业区现已成为欧洲高校密度最大的工业区。另外,在该地区还设立了许多 研究 机构, 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大量技术成果。全区现有技术中心 3

8、0 多个,另外还有 600 多家技术 开发公司。为促进技术转化,区内高校和研究机构还设立了多家“技术转化中心” ,帮助企 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这些做法都极大地促进了 科技 成果转化。 (6)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排斥外国企业参与区域内的竞争,加速了产业的优化组合。 例如德国著名的曼内斯曼公司,最初主要生产石油管道等工业产品,20 世纪 90 年代转型 为德国第二大电讯企业。2000 年,该公司被英国沃达丰电讯公司收购,尽管德国人难以接 受这一事实,但公司转手并未对当地就业造成任何 影响 。现在,沃达丰已成为德国现代 通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7)注重生态保护。过去的鲁尔工业区由于是煤炭和钢铁

9、等重工业生产基地,在实现工 业化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所以空气污染十分严重。转型工作开始以后,当地 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 限制污染气体排放量、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等。如今的鲁尔工业区山清水秀,空气清 新宜人,居民区和工厂区都坐落在绿色植物群落之中,真正实现了生态城市的建设。 3.鲁尔工业区转型中的教训。鲁尔工业区的转型经验告诉我们,政府过分的补贴尽管 坚持了公平原则,但是,却不利于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长远发展。据德国联邦经济部的介3绍,在过去的 25 年中,联邦政府一直对煤炭、钢铁、造船等部门进行补助,因为这些部门 对鲁尔区老工

10、业基地很重要,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原想通过补助使这些老的传统工业再具 有竞争力,但补助并没有带来积极的效果。在高投入、高资助以后,并没有阻止鲁尔工业 区的进一步衰落。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传统大工业的资助是得不偿失的,问题不仅是得 不到解决,反而形成了资本黑洞,这决不应该仅仅归罪于体制问题,夕阳产业本身就不能 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联邦政府调整了对老工业基地的资助办法,减少了对煤炭、 钢铁、造船等部门的资助,只资助其环保、废厂房利用等项目,把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帮助 该地区投资生产新产品,扶持当地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创造新的就 业岗位。同时资助再就业培训,使从传统大工业裁减下来

11、的人员,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就业。 鲁尔工业区的这一教训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和借鉴。 二、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过多年的改造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目前,鲁尔工业区已经 从德国的煤炭及钢铁制造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 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企业的改造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德国鲁尔工业区的 改造起始于 1968 年,他们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对那 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施行关、停、并、转,并将采煤业 集中到盈利多和机

12、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 他大型企业改革也采取了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的方式。对于大企业的破产相当 慎重,以免引起社会震荡。 2.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在加快老企业改造的同时,大力扶持新 兴产业。这样做至少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 首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遗传工程为首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迅速地积累资金,为老工业改造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第二,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为此,鲁尔工业区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伦州还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 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

13、威州来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 28%、小型企业投资者 18%的经济补贴。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兴产业有了高速的 发展。 3.筑起“社会保障”的大堤。鲁尔工业区另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经验是政府为每一个 公民都筑起了“社会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里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 障” 。鲁尔工业区由于资源枯竭使得一大批工人失业,为了保障失业者能够安定地生活,德 国政府为他们建起了必要的“社会保障” 。在这里,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德 国保险业的基本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人员退休金和 职工病假工资等。在这个福利网中开销最大的项目

14、是养老金,年支出额达 750 亿欧元左右, 占直接支出总额的 13。支出占第二位的医疗保险,占支出总额的 15。目前德国国民中 大约有 88%都处在法定的医疗保险系统之中。占支出份额较大的其他开支项目依次为失业 补贴的劳动就业促进、公职人员退休金以及职工病假工资等。 4.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鲁尔工业区在处4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时十分重视矿区的环境修复。把煤炭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 列入整个地区发展规划,并为此专门成立整治部门,负责处理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破坏 和环境污染问题。当一个企业关闭后,他们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关闭后的企业进行科学的 环境评估,制

15、定出周密的整改规划,科学地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矿区的 痕迹,并在企业原址上建设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娱乐中心、栽树种草等。今日的鲁尔已成 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吸引外资最主要的地区,同时大大增加了就业。这些成功的经验 无不对我们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和重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三、对东北老 工业 区改造的几点建议 1.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首先应该调整不合理的 经济 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 老工业基地的整体优势。 从产业结构上看,改革应该从大中型国有 企业 入手。首先,要适当收缩国有企业的 投资面,进一步将优质国有资本集中到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提高国 有资本的控制力。

16、其次,要创造条件,使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一样, 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三,国有资本应尽快从负担沉重、资不抵债、预期效 益差、无 发展 潜力的国有企业中坚决退出,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推进公益事业的 发展。 从产品结构上看,东北应该优先发展那些经济效益好、有发展潜质的产业,如传统产 业中的汽车工业,大型成套设备加工业,组合机床制造业,成品钢材生产业等;新兴产业 部门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通信及遥感技术等。 从企业组织结构上看,东北老工业区的企业组织结构特点是:平均规模大,大型企业数量 多,而中小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配套水平较低,以致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 益难以发挥出来。改革的办法是通过调整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大企业可以将零部件和部分业务外包,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促进企业分工 的细化,以此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从所有制结构上看,东北地区所有制结构比例失调,国有工业比重经过 20 余年的改革 仍然居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