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生活方式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027580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新生活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读新生活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读新生活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读新生活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读新生活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新生活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新生活方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解读“新生活方式新生活方式”卢铿:解读“新生活方式” 一波复一波的“新政”及其“细则”将中国的房地产业推入了“后房地产时代” 。在这个新时期中,房地产业的政策、资源、产品和市场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行业重新洗牌、企业战略转型、产品升级换代、暴利时代终结等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当社会舆论普遍将开发商们“妖魔化”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在以开发商为投资主体和创作主体的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房地产业和居住文化进步走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前列。而在这种量变的背后更有一种令人欣喜的质变-中国人正在尝试从“过日子”到“生活”的历史性进步。 “生活”这个词正以空前的频率出现在今天的各种媒体上和场合中。目

2、前中国的人均 GDP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二十倍到四十倍的巨大差异,但是中国人今天的生活方式却在迅速地向发达国家靠近。 曾听得一位基因专家说,当今中国有相当数量的儿童患有肥胖症,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祖先大多长期生活在吃不饱的社会里,所以不少中国人的身体中已经产生了一种嗜食的“饥饿基因” 。与之同理,我们当中的许多人经历了只懂得“过日子”而不知道何谓“生活”的漫长岁月,那么已经习惯了“过日子”的中国人该如何去面对和适应“生活方式”的重大变迁? 生活方式的中国趋势 多次赴俄罗斯工作的经历使我有过不少难得的感悟,其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俄国人普遍比我们懂得“生活” ,尽管他们在整体上还远未实现富裕。

3、城市里的俄国人大多拥有自己的汽车和郊外的小木屋,他们的周末和假日总是与森林、郊游、打猎和钓鱼等亲近自然的生活要素相联系的。试想,在俄罗斯大尺度的自然空间中,生活在悠闲淡慢的节奏里,品尝着负离子远比我们的城市多得多的新鲜空气,该是多么的惬意。 在圣彼得堡时得知,二战时德军曾围城九百余天,艰难的守军每到周末却必派专机前往后方接来文工团,照样歌舞升平。在这座因围城死亡了八十万人的城市中,人们竟保护好了包括冬宫在内的无数遗址和文物。在俄国人看来,生活与生命同等重要。 未来学家阿托夫勒在其新著财富的革命中把时间列为财富创造的深层原理之一,足见与生命并行的时间的价值。不少中国人今天之所以自嘲是在“过日子”

4、而不是在“生活” ,是在使用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其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了忙碌-忙着读书、忙着考试、忙着工作、忙着炒股、忙着买房、忙着攀比、忙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因为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忘记了品味本来只有几十年的尘世之旅的真正快乐和价值,乐于驾驭事业而忘了驾驭生命的时间。 当我们回顾上个世纪中国的社会进程时,可以相当清晰地看到不同时代人们的休闲时尚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方式的差异。上世纪初,人们风行吃西餐、照相、赌博和听戏。从民国初年到解放前夕,盛行跳舞、泡茶馆、看电影、看球和游艺。自解放初年到“文革”前夕,整齐划一的全面休闲活动是集邮、广场运动和革命文艺。在文革十年中,人们只能看样板戏、跳忠字舞

5、、看老电影。改革开放以来,大家转向健身、旅游、运动、探险、收藏和泡吧。而如今,仅仅在“吧文化”上,就已有了酒吧、茶吧、水吧、书吧、氧吧、陶吧、迪吧和网吧等的众多成员。 中国人本应该有足够的民族优势来创造和享受新的生活-因为,中国是一个经济迅速且持续发展的国家,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地增长和积累中。因为,中国人特别在意居住,所以在短短数年中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就从 5 平方米增加到了 26 平方米。因为,目前中国人的生活成本与欧美人相比还相当低,消费力和消费市场的潜能巨大。因为,如今百姓的银行存款已经迅速逼近20 万亿元人民币,国民经济成长的“内需拉动”政策十分需要“新生活”的驱动。还因为,中国人的祖先们

6、不乏生活文化的想象能力,甚至在这方面曾经先于和优于西方人。 我们的祖先们很懂得生活,唐人的诗句中就处处流露出来那些令人神往的生活情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 “牧人驱犊返,嬉马带禽归” (王绩) ,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卢照邻) ,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沈诠期) , “月明听岭树,风静听溪流” (张九龄)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以及“独生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等等。 林语堂先生在人生之盛宴一文中曾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非无所事事之所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

7、之乐,孰大于是?”此语道出一位现代中国哲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最能说明中国人在“生活”方面富有潜质的理由是中国人在烹饪方面的绝世造诣。当有洋人听说仅在成都地区的面条就多达 260 余种做法的时候,那种肃然起敬似不亚于我们今天对他们的足球技艺和诺贝尔奖的崇敬。 最近一段时期里我们看到了不少可喜的现象-服务业迅速发展,新产品迭出不穷,文化艺术创作的质和量在迅速提升等等。中国的发展商们也较早地意识到了居住区的文化主题问题。以五千年文明史的深厚底蕴和善于学习创造的民族精神,我们不难发现和发掘中国人生活方式中无限个性化的意趣空间。 不同族群对生活方式有着各不相同的喜好,诸如-便捷的、自然的、悠闲的、

8、热闹的、奢华的、都市的、乡土的、繁华的、宁静的、怀旧的、时尚的、国际的、地域的、社交的、动感的、恬静的、养身的、康体的、科技的、智能的、民俗的、风情的、童趣的、娱乐的、保守的、前卫的、超现实的、山景的、水情的、SOHO 的、LOFT 的、HOMETEL 的、SPA 的、YOYO 的等等。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定语”为社区文化主题的创造提供了不同的素材和依据。 快乐成为生活第一需求 伊璧鸠鲁说过:“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与终点” 。而今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却在我们身边无情地发生了-愈是富有就愈感觉空虚,愈是有钱就愈缺少快乐,愈是发达的城市里生活节奏愈快并且工作压力愈大。当今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美国也正

9、在与暴力、空虚、犯罪和霸权等等联系在一起。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精神压力正在无情地耗蚀着人们有限生命中的快乐时光。 当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迁之时, “幸福指数”却未见提高多少。物欲横流扭曲了戴着种种假面具存在的人们的现代生活。人们的自然寿命逐年上升之际,心理生活质素却在下降。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幸福无法划上等号。金钱既象征着所有关于幸福的梦想,同时又象征着所有追逐金钱者的噩运。正让我们想起了赫尔岑的诗句对现代人的描写-“那么缺乏情感,那么狭隘的视野,那么缺少激情而见识浅陋,那么虚弱的思想” 。 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演变已经到了让今人必须审视生活品质的阶段。 “中国人力资源网”的一次四千人的调

10、查表显示,目前只有 31.6%的人认为自己能有效胜任工作并有较高的成就感。另一项大型社会调查结论也显示,中国职场就业者 2004 年的总体压力比 2003 年上升21.5%,2005 年更比上年高了 52.3%。无以数计的人们“工作着但不快乐” , “活着而不幸福” 。“不快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病。 据 2005 年中国 16 座城市“生活方式”的调查, “亲近自然”和“与家人游玩”成为最重要的需求主题。 “解脱压力”和“享受自然”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消费需求主体结构。当代人快乐指数下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均寿命在延长。 “老龄社会”中一部分老人在健康质量方面存在问题。人们真正希

11、望的不只是长寿而是“健康的长寿” 。此外,现代的生活方式也在滋生着一些新的“生活方式疾病” 。 聪明的商家们开始创造各种可能来满足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快乐生活的需求,于是娱乐的、康体的、休闲的、游戏的、鉴赏的、体验的等等服务成了现代服务业中最为重要的体验式产品。 “快乐”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 在这个物质社会里,何处才是精神家园?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令人真正快乐? 健康的生活奠定快乐。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一个最质朴的真理-“健康才是个人最高的物质幸福” (托尔斯泰) 。 (身与心的)健康是“1” ,人生其他的一切诸如工作、事业和情感等等都是“0” ,有了“1”垫底,所有的“0”都可以成为“1”后面的阶

12、数,反之则一切都只能是“0” 。 学习的生活丰实快乐。 “好人天生的欲望是知识” (达芬奇) , “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生的信息爆发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在自我学习方面量、质和速度都必然发生根本变化的阶段,人们必须在不断的再学习和交流中寻求人生真谛和自我价值。 休闲的生活享受快乐。哲学家认为, “游戏”是一种生活精神, “游戏”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为了生存和进取,人们的头脑和身躯大多在尘世的纷忙中疲惫不堪,故而特别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去享受节奏淡定而身心愉悦的悠闲。快乐真正的秘密在于精神“自由自在” 。 艺术的生活创造快乐。继信息爆炸之后,我们必

13、定迎来文化艺术的“爆炸”性扩容。艺术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和动力,故而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和影响生活,创意和艺术正在愈来愈多地直接走进我们日常的生活。物质带来的快乐是有限的,只有精神带来的快乐才是无限的。 安全的生活护卫快乐。 “911”事件标志着继上个世纪后半叶因为核威慑力量形成之后的平静已被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等恶势力重新建构。现代生活中还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由人类自己造就的不安全因素-自然灾害、建筑安全、传染病以及房屋病等等。 歌德说“人之幸福在于心之幸福”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沿一说“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个人的竞争力” 。彼得德鲁克批评过那种“独自在旷野中操作一台高速旋转的车床”的“工业时代的

14、隐者” 。台湾管理学者刘维公则认为“过去休闲是为了补充劳动的体力,如今休闲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创造力。 ”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认为理想的生活是“有点钱但不要太多,有些权也不要太多,但一定要有大量的闲暇” 。看来,我们很需要重新认识与评估休闲和快乐的当代生活价值。本届世界杯的标识是“大力神”托起的三张开心的笑脸,我想那绝不是设计者偶然的创意,实在是因为快乐无时无处不在成为今人追逐的生活目标,足球产生的快乐成了世界杯让球迷们为之癫狂的奥秘。正如伯恩斯坦的那句名言-“运动就是一切,而目的微不足道” 。 设计让生活更艺术 在欧洲,古希腊奴隶制时代的人们追求思想自由。中世纪神权时代的人们为了享受现实的幸福

15、,近代的西方社会里自由成了人们新的生活目标。而到了现代,当理性主义泛滥之后,种种非理性主义的个性化人生观相继出现。于是自文艺复兴以来, “设计”的力量从欧洲蔓延到全球,日渐明显地影响人们的个性化生活,生活化的设计在渗透甚至取代许多原有的艺术形式和生活形态。 在物质文明较低水平的时代,人们不大会在意产品、服务和生活的“设计性” 。解决“温饱”的需求和创造“舒适”的生活有着本质不同。当中国城市的“恩格尔系数”普遍降低至 40%以下时,人们发现知识的世界未必就是美的世界,遂对生活的个性化和时尚化方面的要求有了重要的改变。今天设计的市场需求和设计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于是“设计”已成了这个时代和

16、未来时代的人们追逐时尚生活的必然行为。 真正的设计是创造性智慧的反映。我们今天幸运地处在一个设计思想相当自由的时代,伟大的设计调动着人们的生活情感。时尚、潮流、个性、人性这些先前我们只能奢想而很少问津的生活内容如今变得已经俯拾皆是。反过来,色彩斑斓的、多元而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又为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设计创意。 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有句名言-“市场不是调查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或许可以这样说,我们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而新的生活方式创造新的市场。今天的人们通过自己、家庭、团队或者社会分工所完成的各种“设计”行为,使得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充满了由“设计”创造出来的生命体验。设计成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常项” ,想象力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一些有突破性创新的设计正在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当“设计”广泛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将形成一种莫大的民族创新力量。 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 “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 ”日本设计师西源远藤说, “设计房子就是送个礼物给希望生活常变常新的人们。 ”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说, “让我们安居的诗意的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