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y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4405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evy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Levy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Levy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Levy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Levy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evy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vy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e v y 型索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参数分析陈联盟1 董石麟2 袁行飞2 叶军3( 1 温州人学建筑与上本1 = 程学院,浙汀温州3 2 5 0 3 5 :2 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浙江一杭州3 1 0 0 2 7 :j 宁波新洲房地产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 1 5 0 0 0 )搞要:详细分析J ,三组不同矢跨比、小同预应力水平和不同桅杆高度等参数对索穹顶结构承载能力、节点位移及自振频率等静、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f ! l _ | ,降低矢跨比、增长桅杆长度及提高预应力水平均叮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且町以提商频率和增强刚度,实际设计中需优化组合备组参数以获得最优的结构性能。索穹顶结构的

2、参数分析为该类结构的实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关键词:索穹顶结构:参数分析;静力性能;动力性能1 引言索穹顶结构是目前跨度最大的空间结构形式,是一种由一系列连续拉索和间断压杆组成的索杆张力结构。其思想来源于美国建筑师F u l l e r 于1 9 6 2 年根据自然界拉压共存原理提出的“张拉整体体系”I l j 。后经美国1 :程师G e i g e r 对其结构拓扑形式进行改进,并首先应用于1 9 8 8 年汉城奥运会的体操馆和击剑馆1 2 J ,之后义相继建成圣彼得堡太阳海岸穹项和红鸟体育馆等。此后,美国工程师L e v y 等对G e i g e r 索穹顶中存在的索网平面外刚度不足

3、以至于容易失稳的缺点,将G e i g e r 索穹顶中呈辐射状的脊索改为联方型,并应用于1 9 9 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馆屋盖设计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 3 j 。为了区分索穹顶的两种不同形式,根据设计者的名字将他们命名为G e i g e r 型索穹顶和L e v y 型索穹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索穹顶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分析,施工成形分析和荷载态分析,其中荷载态分析着重研究荷载作用下结构非线性特性1 4 ,5 J ,如:诲点位移、单元内力随荷载变化规律等。为进步了解结构杆件尺寸等参数对结构静动力性能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矢跨比、预应力水平和桅杆高度等参数对结构静、动力性能的影响。

4、算例分析表明,降低矢跨比、增长桅杆长度和提高预应力水平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且可以提高频率,增强刚度。2 计算模型本文计算模型如图1 所示一跨度1 2 0m 、设有两道环索L e v y 型索穹顶结构,假定拉索和压杆弹性模量E 分别为1 8 5 E 8k N m 2 和2 0 6 E 8k N m 2 ,设计强度仃分别为5 5 8 E 5k N m 2 和2 1 5E 5k N m 2 ,作用均布荷载F = O 5k N m 2 ,受压桅杆采用矽3 5 5 x 2 5 ,面积为0 0 2 6m 2 ,环索采用3 9 4 ,面积为0 0 2 1m 2 ,脊索和斜索采用3 矽7 1 ,面积为0

5、0 1 2m 2 。根据对称性将结构杆件类型分为11 组,杆件和节点编号见图1 。一r i毫蚴1 ”,1 = ,一三一一一了;二:。一一一I :芦。二_ 骞芝= 譬邋,! 7 + 1 _ 、卜、? li 、辘l ,一一r 、攀 一,囊、i 一j 鬈一一一一一一、一量_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曩i F一一一。,一一蔓一一一生7 。2 。一一一一一,一= 一生- - 幽1L e v y 型索穹顶结构为系统研究矢跨比、预应力水平和压杆高度等不同参数对结构静动力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计算方案如下:不同矢跨比f L :0 0 7 5 ,o 1 ,o 1 2 5 ;同一矢跨比f 1 , = o 1 时三种不

6、同预廊力水平:3 0 0 0 ,4 0 0 0 ,5 0 0 0 ;陈联盟:男,i t # f f A ,博 车要研究厅向为空间人跨结构与预应力钢结构( w z c h e n l m C 参i n ac o m ) I 2 3 4 同一矢跨比f L = o 。1 时三组不同桅杆高度,由里及外依次为:8 、9 、l O ,1 0 、1 l 、1 2 ,1 2 、1 3 、1 4 ;组合后如表1 各计算方案。 表1 模型参数分析方案懿f | 斌3矢跨比预应力永平压杆由里及外高度( m )模型编号0 0 7 55 0 0 01 0 ,l l ,1 2l3 0 0 01 0 ,1 I ,1 224

7、0 0 01 0 ,1 1 ,1 22祷九f 动,j0 18 ,9 ,l O45 0 0 01 0 ,1 1 ,1 221 2 ,1 3 。1 450 。1 2 55 0 0 01 0 ,l l ,1 233 静力性能分析3 1 不同矢跨比三种不同矢跨比分别为0 0 7 5 、0 1 、0 1 2 5 ,桅杆高度由里及外依次为1 0 m 、1l m 、1 2 m 。,由平衡矩阵理论求得三种矢跨比时模型的整体自应力模态1 6 1 ,设外环索1 0 为单位l ,结果见表2 。表2 三组矢跨比单位繁体自应力模态矢跨比,杆件组号l23456789,1 0l lO 0 7 5O 9 6 00 7 0 7

8、0 4 1 2O 1 6 00 5 4 7O 0 6 5o 3 4 5O , 1 0 60 2 1 41 0 0 00 2 9 3O 10 。5 4 3O 6 9 8O 2 0 9o 1 l lO 2 眈0 0 1 90 2 5 9O 0 6 70 , 1 5 51 O O 2 0 60 1 2 50 2 8 8O 6 9 lO 供1 30 0 7 5O 1 1 40 0 2 30 1 7 0O 0 3 9O 0 7 21 D0 1 净O由于体系只有一组可行整体自应力模态,则体系的初始预应力 X = M ,式中, M 为根据平衡矩阵理论求得的单位整体自应力模态( 如表2 所示) ,卢为整体自应

9、力模态组合系数,本文定义为预应力水平,设定预应力水平- - - 5 0 0 0 ,即设定外圈环索1 0 初内力为5 0 0 0k N 。? 1圈2 给出了三种不同矢跨比在相同的预应力水平下节点5 竖向位移随荷载变化图,从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节点5 竖向位移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相同荷载作用下,矢跨比越大,节点5 竖向位移越小。 图3 、图4 给出了脊索5 和环索1 0 在三种矢跨比下的内力变化,从中可以发现:脊索5 在不同的矢跨比下,即为0 0 7 5 、O 1 、0 1 2 5 时对应不同的初始预应力2 6 8 0 k N 、1 2 4 9 k N 和5 1 6 k N ,随着荷载增大,脊索5

10、内力逐渐减小直到松弛退出工作,三种矢跨比对应的临界荷载分别为2 4 5k N m 2 、1 1 5k N m 2 、0 5 5k N m 2 ,即随着矢跨比的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小。环索1 0 内力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变化曲线在各临界点出 现转折点,这是脊索5 松弛退出工作引起的剐度突变引起的。3 2 同一矢跨比不同预应力水平取同一矢跨比7 r 三= o 1 、桅杆高度为1 0 、n 、1 2 m 剧 三种不同预应力水平p :3 0 0 0 ,4 0 0 0 ,5 0 0 0 ,即外圈环索内力分别为3 0 0 0 、4 0 0 0 和5 0 0 0k N ,整体自应力模态见表2 。图5 、图

11、6 给出了三种不同预应力水平时脊索5 和环索1 0 内力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脊索5 内力随荷载的增大而减小,直到松弛退出工作,三荷载临界点分别为:0 7k N m 2 、0 9k N m 2 、1 1 5k N m 2 i 最明随着预应力水平的增大承载能力随之增大。环索l O 随荷载的增大丽一直增大,在脊索5 退出工作的各临界 点出现转折点。图7 给出了节点5 随荷载的竖向变化规律,从中可以看出:在荷载加载初期( 索未松弛退出工作) ,竖向位移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三曲线基本上重合,表明此时预应力大小对节点位移影响不大;随着荷载增大,由于脊索5 松弛退出工作刚度发生突变使曲线分别在0 7k N

12、m 2 、0 9k N m 2 、1 1 5k N m 2发生突变。3 3 同一矢跨比不同压扦高度I - 2 3 5 取同欠跨比厂L = o I ,将桅杆高度为1 0 、I I 、1 2 m 由桅杆底伸长和缩短2 m 分别达到1 2 、1 3 、1 4 m和8 、9 、l O m ,模犁整体自应力模态见表3 。预应力水平取5 0 0 0 。 表3 整体自应力模态桅杆高度杆件组号l234567891 01 18 、9 、1 00 3 3 5O 6 9 l0 1 1 40 0 8 20 1 3 70 0 3 30 1 5 90 0 3 70 0 8 li 0 0 00 1 5 51 0 、l l

13、、1 20 5 4 30 6 9 80 2 0 90 1 l l0 2 6 20 0 4 90 2 5 90 0 6 70 1 5 51 0 0 00 2 0 61 2 、1 3 、1 40 7 5 l0 7 0 90 3 1 20 1 3 40 4 0 20 0 6 40 3 5 80 1 0 10 2 3 81 0 0 00 2 4 1图8 给出了三组不同桅杆高度时节点5 竖向位移随荷载变化规律图,可以看出:随着荷载增火节点位移增大:桅杆长度越短,节点位移越大。图9 、图1 0 给出了脊索5 和环索1 0 内力随荷载变化规律图,可以发现:脊索5 在三组桅杆高度对应不同的初内力,随着荷载的增

14、大内力逐渐减小,直到松弛退出工作,松驰点分别为O 5 5k N m 2 、1 1 5k N m 2 、2 0k N m 2 ,即随着桅杆高度增大结构的承载能力随之增大。环索1 0 内力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在脊索5 退出王作的各临界松弛点出现转折点。4 动力性能分析4 1 频率谱图1 l 给出了矢跨比为O 1 ,桅杆高度为1 0 、1 l 、1 2 m ,预应力水平为5 0 0 0 时结构前5 0 阶频谱图,可以看出:频谱相当密集,由于结构的对称性使结构存在多个相等频率,存在多个跳跃点,如1 6 阶、4 3 阶。4 2 闷一矢跨比不同预应力水平频率表4 给出了矢跨比为0 1 ,桅杆高度为1 0

15、、1 1 、1 2 m ,预应力水平分别为3 0 0 0 、4 0 0 0 、5 0 0 0 、1 0 0 0 0和2 0 0 0 0 时结构基频,可以看出,结构频率随着预应力水平的增大而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如预应力水平由4 0 0 0 提高到2 0 0 0 0 增大4 倍时,基频才增大3 4 。表4 不同预应力水平基频( H Z )J 预应力水平3 0 0 I o4 0 0 05 0 0 01 0 0 0 02 0 0 0 0基频O 6 8 9 90 7 0 7 90 7 2 5 50 7 40 9 4 9 84 3 不同矢跨比频率表5 给出了桅杆高度为1 0 、1 1 、1 2 m ,预应力水平为5 0 0 0 ,矢跨比分别为0 0 7 5 、O 1 和0 1 2 5 时结构基频,可以看出,随着矢跨比f q 增大频率随之减低,即矢跨比能有效改变结构频率。表5 不同矢跨比基频( 忆)4 4 同一矢跨比不同压杆高度频率表6 给出了矢跨比为O 1 ,预应力水平为5 0 0 0 ,三组桅杆高度分别为8 、9 、l O m ,1 0 、1 1 、1 2m ,1 2 、1 3 、1 4m 时结构基频,可以看出,体系频率随着桅杆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表6 不同桅杆高度基频( H Z ) l 雎杆高度8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