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022538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 文YCY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选择题 共 24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 年前,AWEGENER 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 8

2、 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 70 年代, “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

3、原核心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 1/10。“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

4、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人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首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1根据文章,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非洲和南

5、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B “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C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D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 1/10。2对“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B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C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D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

6、的一项是( )A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B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C “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D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深部生物圈”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测量中对“大洋中脊”的发现,为后来“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B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C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D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

7、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二、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文,完成 58 题。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

8、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注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

9、诸葛亮。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B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C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没:淹没、遮掩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A肝胆为之悼栗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C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是以就极刑而无慢色D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10、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第卷(共 126

11、分)三、 (20 分)9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救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争击勿失。 ”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 分)(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衰请命于勾践。 (3 分)(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

12、3 分)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 分)(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 分)11默写。 (6 分)(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 (4 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

13、咏怀古迹 )想当年,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 (只选一小题) (2 分)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答: , 。在谏太宗十恩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答: , 。四、 (20 分)阅读下文,完成 1216 题。日日 历历 冯骥才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

14、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

15、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 di(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记得 1976 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