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途径初探--陈会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1568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途径初探--陈会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途径初探--陈会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途径初探--陈会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途径初探--陈会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途径初探--陈会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途径初探--陈会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途径初探--陈会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途径初探中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途径初探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陈会刚摘 要:中职学生是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他们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共创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中职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中职学生走向社会呈现出的诸多不适与中职学校在能力培养方面的滞后,不能满足中职学生全面成长有着一定的关系,中职教育必须努力探索针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新途径,只要我们为中职学生成才拓展宽广的教育空间,他们走向社会必将获得新的更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中职学生 培养途径 社会适应能力 全面发展中职学生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强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宝贵的

2、人才资源。他们今天在学校的定位、期望与追求,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心理定位和价值取向。他们的观念、能力将直接影响中国高素质劳动者今后的走向及社会地位。因此,中职教育对中职学生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提高中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作探讨,以期为中职学生的全面成才,终身发展拓展宽广的空间,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中职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分析一、中职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分析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 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435 万,中职在校学生 1960 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与中职学生人数比例越来越小。如此庞大的中职学生队伍,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引导未来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中职就业

3、过程中的学历歧视现象和劳动力市场没有向中职学生提供与大学生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就业岗位的现状,严峻地摆在了众多中职学生面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走出校园的中职学生,已充分证明他们具备了聪明才智和竞争能力,在学校的学习和各类竞赛中,大显身手,竞现风流。他们善于接受各种先进思想,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成才意识强,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心,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然而,面对就业选择,从思考就业问题、寻求工作岗位开始他们就程度不同的遭遇到挫折并逐渐出现了一些不适:思想观念的不适应。认为取得中专文凭,能找到工作已经不错了,看到社会上“大学生遍地都是”的现状,平素在校的激情和锐气已逐渐挫

4、平,不想去面对现实,奋发努力,降低对未来的要求,从而导致不思进取,甚至会出现被市场大潮淘汰的可悲结局。知识储备的不适应。每当遭遇专业不对口、知识层次偏低的现实时,往往缺乏重新学习、创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意识不到学习是立身之本,发展之源。随着家庭的建立,年龄的增长,便会放弃对学业和事业的追求,难以建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社会竟争的不适应。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新的工作流程、工作目标要求,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的潜能和水平,对自己能否适应新岗位缺乏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定位大打折扣,在学历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的人才观念模式里,难以改变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中职毕业生地位和形象。因此,中职学生能否

5、适应社会,把握机遇,关键看掌握、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还要看其是否具备挑战自我、抗争现实的勇气和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和意志品质。 中职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职业教育阶段,是进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前重要的专业学习阶段,是职业生涯的准备期。中职学生要适应社会,从事一定的职业,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自身价值,使之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中职学生自身必须增强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和自觉意识,因此,增强社会适应性不仅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中职学生最紧迫的课题,而中职学校则有更大的责任。要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和提高自己,为适应社会而较好的规划、设计职业生涯,指导他们确

6、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明确一生的方向,并致力于目标的实现,要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的适应时代需求的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知识型、创造型的技术工人。因此,要培养他们在校期间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的精神,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处理好学习与交友,学习与生活等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拓宽培养渠道,增强中职学生社会适应性二、拓宽培养渠道,增强中职学生社会适应性中职学生希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注重用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衡量自

7、己,更注重用社会标准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为此,中职教育要为学生开辟广泛的教育途径。 (一)拓宽新视野,开设新课程知识经济和市场竞争对中职学生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学校应针对中职学生成才的需要,在专业课和必修课之外,以德育课程体系为教育主渠道,通过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知晓自身优势,懂得独立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还不是十分完善,多数学校的德育课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上,没有实效性。在当今社会中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开设新课程。(二)树立新形象,拓展新

8、思维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中职学生加深对自身角色、责任意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个性修养和品德修养教育的必修课。为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不断挖掘潜能、打造新形象,树立新目标,为寻求和把握将来的机遇做好思想准备、素质准备和能力准备,学校应利用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中职学生修养”、“学会适应”的主题研讨会、报告会、演讲会、辩论赛,“学生才艺展示”、“中职学生形象”大赛等,用这些主题鲜明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自我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判优秀中职学生形象和中职学生成材的标准;实现中职学生人生价值的必备条件以及未来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期待,以激发他们破除唯学

9、历第一的旧观念,坚定成才的信心和志向。(三)走进新课堂,开辟新空间实践长才干,社会即课堂。组织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走上社会前的“热身”,提前体验社会角色,会给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先机。中职学生期待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志向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增强,以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鼓励、策划并指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科技文化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自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中职学生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创新创业的管理体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长见识、增才干、作贡献。开展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多

10、渠道、多形式、多方位:走进企业、用人单位,与工作、事业有成就的“前辈”一起座谈、讨论他们自强不息的经验;组成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与共青团一起携手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增强中职学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参与意识。把变革中的社会作为真正的学习演练课堂,甚至把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就业与成家立业、就业与创业等两难选择或多难选择,直接摆到学生面前,引导他们进行价值辨析和甄别,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使他们直面就业等压力带来的挑战,以积极进取的作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学生定会通过社会实践的参与和受益而培养和塑造自己的最强才能、最大兴趣、最优性格、最佳形象,并进一步完善自己

11、,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四)探讨新形象,建立新网站学校应发挥主流媒体在重新树立中职学生形象方面的导向作用。应高度重视网络、报刊、广播、橱窗等媒体在推进中职学生成材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应把网络作为关切中职学生成材的重要领域和阵地,建立专题网站,设立理论专栏,组织高质量的学生论坛,把工作重点放在中职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的研究基础上,集中学生的智慧,开展认知社会,认知自我的讨论,并适时介绍国内外中职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信息,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生动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引导力量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引导力量学校要适应新形势,转变观念,把引导中职学生全面发展进而

12、更好的适应社会放在突出的位置,就需要队伍的保证和师资的支撑,因此,拓宽中职学生教育途径的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引导力量。学校应建设一支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专兼职从事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大力拓展德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促进德育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德育研究中心,从学理层面和实践之中更多地深入探索新时期德育教育的特点,给中职学生获取知识,立志成材、服务社会,以全面的直接的指导和帮助。目前,国内中职学校中专门从事德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少而甚少,德育研究者大多为兼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受重视程度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学术研究都难以形成氛围,收到成效。这种现状远远满足不了在校中

13、职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和培养的基本需求。建议在一些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德育研究的不具备开设德育主干课程的学校,可以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组织一些专兼职教师从事专题讲学,就中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等专题内容作深入研究、探索,还可借助社会力量,发挥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聘请兼职师资,有条件的学校更应组织具有超前性、针对性的研究,并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总之,我们的教育者要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扩展,教育手段、方法和途径的创新等方面对中职学生的成长进行针对性的培育,而所有这些都能真正适应学生成才的需要,加上广大中职学生们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我们一定能培养出足够数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推动社会前进的优秀中职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