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精品专题 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0803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精品专题 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精品专题 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精品专题 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精品专题 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精品专题 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精品专题 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精品专题 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原创精品专题原创精品专题考点十考点十 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考点透析考点透析考试大纲规定: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 层级:D 级。此考点要求对作品所表现出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价值判断”是指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作者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 情操等方面的评价;“审美取向”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假、恶、丑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对黑暗邪恶的鞭挞,对弱小者的悲悯,对 恃强凌弱者的憎恶等。 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其实就是对作品所体现

2、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进行解 读的过程。此类鉴赏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对作品蕴含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正确解读; 二是对解读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取舍和评价。具体表现为:对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 风格流派的文化,不同时代的精神,不同的民族心理作出恰当评价。本考点是文学作品鉴 赏评价活动的高层次要求。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带有探究意味,难度较大。技法例谈技法例谈文学作品的作者总是先有了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而后才付诸文字;阅读文学作品的 人总是先接触文字,而后才能认识到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如果我们站在作者的立 场角度看问题,把握一篇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也会简单得多。具体说来,把握 作品表现出来

3、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 1、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时代的社 会生活情况,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例如 2011 年辽宁卷怪人第二题: “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本题要求结合作者的情感倾 向正面理解这一形象。 2、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善于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把握这统摄全篇的“文 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能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品 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例如 2011 年全国新课标卷针挑土第一

4、题:“黑妮就 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3、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包括作品所写客观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 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4、从分析作品语言入手。、从分析作品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 读至“入情”,从而了解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例如 2011 年湖北卷才子赵树理语 言很有特色,第二题要求赏析相关语句。 解答时,要运用题干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及相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 进行合理

5、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加以阐发或概括。注意语句通顺、无歧义产 生。题型: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题型: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题型解说题型解说】 一般为主观题型。散文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与审美感,有一定复杂性,同时体现出丰富多样性。这类题型的命题方式有:判断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情感态度,评价作者人生观、 出世态度、分析作者审美取向的正误高下,等等。 因此,在鉴赏散文作品时要善于对作品 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趋向进行客观分析、辩证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指出其 积极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例题精讲例题精讲】(20102010北京卷)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6、海棠花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

7、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

8、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

9、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

10、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 。看花苦为译秦名” ,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

11、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1941 年 5 月 29 日 德国哥廷根(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题:文章第题:文章第 2 2 段开头说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作者与海棠花,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真的是“无缘无缘”吗?为什么吗?为什么? ?【

12、解析】评价作品的审美取向,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题干中问为什么,显然就是问原因。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真的是无缘吗“,显然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参考答案】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易失分原因反思易失分原因反思1、分析主观臆断,表面化,肤浅化。本题一

13、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考生不能深入客观地理解,以字面意思作出简单评价,没有明白“有缘”才是文章的归终点。2、缺乏审美常识,回答问题过于偏激。有的考生对生活感悟能力低下,无法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随意以自己的想法代替作者的价值判断或审美取向。本题对“海棠花”的情感态度,部分考生就无法品味出来。【对位精练对位精练】 1.(福建四校 2011 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诗文大家余光中诗文大家余光中 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 火可以同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口尺三寸,体重不足 50 公

14、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 , 大女婿下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 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 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 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 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

15、,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 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 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 。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形 容他,但是他热情起,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 “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 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 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 “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 当

16、,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 有声。 ”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 忽然被鱼刺梗住” 。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余 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 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 “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 ”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 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 的人。 ”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题: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题: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 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你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