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收入分配差距看结构性物价上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7134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收入分配差距看结构性物价上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冲收入分配差距看结构性物价上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冲收入分配差距看结构性物价上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冲收入分配差距看结构性物价上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收入分配差距看结构性物价上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从 2006 年第四季度抬头,到今年 2 月已上升到 8.7%。三 大价格指数涨幅间的差异及三大指数内部构成的较大差异表明,本轮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物 价上涨。本文首先分析本次结构性物价上涨的原由,接着从我国长期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 现象入手,阐述结构性物价上涨与收入分配不公的内在联系,并从微观经济角度分析当前 国家物价补贴的效率,最后提出防范物价持续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结构性 物价上涨 收入分配 差距补贴 宏观调控 一、引言 2007 年,世界经济生活的主题词是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上升已经是世界经济体的普 遍现象。我国从主要价格指数变化看,与食品关系密切的生活

2、资料价格指数持续提高,同 时,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升。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非食品价格指数涨幅保 持在 1%左右,比较稳定;食品价格指数涨幅则持续提高,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提高。不同的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清楚表明,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当前物价上涨的基本原 因。综合数据表明,我国阶段性物价上涨、结构性物价上涨已成定局。中央决定 2008 年实 施从紧货币政策,取代已实施 10 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我国当前物价上涨原因 结合具体国情,笔者认为导致我国通胀日趋严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全球 粮食减产和石油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供求关系的变化使近年 以

3、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从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成本增加推动了物价上涨。由于粮 食是其他农副产品的原料或饲料, 也是诸多工业的原材料,粮价的上涨必会对其他工农业 产品的价格形成刚性的推动。第二,过快增长的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基础货 币大量投放,加之国际热钱不断涌入,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这些资金部分进入楼股市, 引起资本市场泡沫,并传递到食品价格上。由于食品类产品供给相对刚性,价格易受需求 影响。第三,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推波助澜。商业银行纷纷在境内外上市,募集了大量的 资金,出于对股东要求盈利的压力,它们都有很大的放贷动力。同时,在实际利率为负数 的背景下,企业乐意向银行贷款,使贷款增速

4、超过 GDP 增速。相对过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 少的产品与服务,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第四,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食品类产品的供 给相应减少。同时,经济继续调整发展,产出正缺口越来越大,这造成了对食品类产品的 总需求增加,供需失衡造成了食品类产品的物价大幅上升。 在外部环境方面,本轮通货膨胀前几次通货膨胀有着明显区别。笔者认为,其中收入 分配不公平是最根本的区别。国家发改委有关分配的调研显示,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 10%家庭间的收入差距高达 9.2 倍,如果城乡合计这个数字有可能多至 21 倍;此外,用以 衡量一国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中国也早已过超过了 0.4 的警戒线。这样的收入分配差距 当然

5、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物价感觉,使得承受 CPI 上涨的能力更加脆弱。 三、收入分配差距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内在关系 1.收入分配差距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诱发作用 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少部分人集中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大多数工薪阶层和 农民的收入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开支,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廉价的劳动力使中国 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这意味着央行向社会投放的基础货币从而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不断 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富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急需为自己的资金寻找保值增值的途径, 从而加剧了房股价的上涨,使贫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6、巨额外汇储备增强了对人民币升 值的预期,国外热钱也通过各种途径涌入中国的房股市,进一步推高了房股价。对于商家 来说,房价的上涨直接导致房租的增加,这促使商家将房租的成本通过商品价格的上涨转 嫁给最终的消费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就形成了。 2.结构性物价上涨恶化收入分配差距 这种生活必需品涨幅过快的物价上涨结构对普通百姓更为不利,涨价幅度大的是低收 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幅度大的却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低收 人群体一方面要承受食品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高档消费品降价带 来的好处。如果物价全面上涨超过 5%,但是食品价格上涨低于 10%

7、,他们所受到的冲击 反而要小。高收入阶层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这会进一步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购 买力差距,恶化分配的不公。易宪容(2007)指出,中国式通货膨胀实际上是某种“劫贫济 富”式通胀。它推高了房地产市场价格,使得绝大多数低收入者远离房地产市场;随后又使 广大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昂贵化”,增加低收入者负担。收入分配的不公,会造成一个社会 的不安定。 四、国家物价补贴措施及其效率对比 为应对本轮结构性物价上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物价补贴措施,都是针对受结构性物 价上涨压力较大的特定群体的,以免造成高收入家庭搭低收入家庭便车的情况出现。按补 贴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价格补贴和现金补贴。下面单

8、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比这两种补 贴方式的效率。 下图中,横轴表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数量,纵轴为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在生活必需 品的价格没有出现结构性上涨前,补贴目标群体所面临的预算约束线为 RT,目标群体选择 RT 线与其无差异曲线 U1相切的点 A,即消费 OX1单位的生活必需品,OY1单位的其他商 品。当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为简化,假设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预算线旋转为 RS,目 标群体在 B 点消费,其满足程度亦下降为无差异曲线 U2。 假设国家对目标群体提供价格补贴,使其为生活必需品支付的价格与结构性物价上涨 前相同,则预算线又从 RS 旋转为原来的 RT,目标群体仍在 A 点处消费,效

9、用水平亦为原 来的 U1。国家为这一价格补贴的支出相当于对 Y1Y4单位的其他商品的购买力。若对目标 群体提供现金补贴,为使其达到与物价上涨前相同的效用水平,新预算线 MN 与 U1相切 于点 C,现在消费 OXsub3 单位的生活必需品和 OY3单位的其他商品。为这一现金补贴的 支出相当于对 Y2Y5单位的其他商品的购买力。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看出 Y1Y4Y3Y5,所以 现金补贴更节约国库支出。现实世界里,政府很有可能采取成本较高的价格补贴方案,因 为政府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蛋糕的大小,比如还要引导特定方向的消费或生产。 五、缓和收入分配不公、防范物价持续上涨的政策建议 为减缓这种结构性物价上涨对

10、收入分配的不对称影响,政府在采取补贴手段时应注重 公平,兼顾效率。由上面分析可知,与“明补” 相比, “暗补”效率较低。要变暗补为明补, 就要准确界定哪些居民属于中低收入家庭。此外,要应对物价上涨,不仅需要财政补贴, 同样也需要物价控制。所以政府应多管齐下地进行宏观调控,积极防范物价的持续上涨势头,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综合利用宏观金融调控措施 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应重点关注物价稳定。一是可加快人民币升值幅度及扩大人民币 汇率弹性。对于当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汇率政策至少可在两方面发挥作用:提高出口价 格,减缓贸易顺差的增速,缓和贸易占款增长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使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原 材料、石油等

11、进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以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这两方面都是目前我国经济 形势所期盼的政策效果。二是相机使用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工具,采取紧缩型的货币 政策,减少市场的流动性。 2.针对性地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热钱跟风涌入。按照蒙代尔“不可能 三角”,央行处境尴尬,财政政策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降低出 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能耗大的资源类产品出口关税,从而减少外汇占款拉动的货币 供应。同时,可减少企业所得税优惠以防范境外热钱通过高报出口价值混入国内,还可对 投机收益课以重税以防范投机。此外,可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对

12、食品类产品的生产及进 口实施减税和补贴政策以降低其价格。 3.粮食问题必须标本兼冶 表面上,CPI 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季节变化鲜菜价格上涨较快以及猪肉消费量上涨,从 而认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及生猪补贴即能解决问题,但是根源在于近年的粮食政策:对粮 食问题的盲目乐观,导致一些本来亏损的项目能够继续存活,与人畜争粮;以市场化的企 业来行使部分政府职能,使政府平抑粮价的愿望打折扣。应取消对这些项目的补贴,重新 设计粮食流通企业的权限。为防止以后再出现这种结构型通胀,政府应加大对“三农”的补 贴和贷款支持,提高农民的真实收入。 4.加强监管,完善股市房市 证券市场可成为吸纳流动性的有效出口。从 2005

13、年最低点到 2007 年,沪深 A 股总流 通市值从 8 千亿元上升到 2007 年 10 月份的 8.9 万亿元,粗略计算共吸收了 8.1 万亿元左右 资金。股市上涨对于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我国目前的房股市已经过热, 因此应加大对楼市和股市的控制,防止资本市场出现巨大泡沫。虽然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但在市场不够成熟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方向。 5.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 2008 年的物价形势是不容乐观的。能源价格在高位运行,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仍然非 常严重,资产价格泡沫生成后对物价的溢出影响进一步显现,一些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使成

14、本推进性通货膨胀加入到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奥运年效应引起的消费热潮也会助长物价上 涨。所以,必需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防止此次通胀从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成 全面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R.S.平狄克,D.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姚长辉.货币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立群.2007 年经济形势分析与 2008 年展望J.理论参考,2008, (2). 4赵庆,徐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特点J.经济师,2008,(2). 5谢百三,吴秀波.警惕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11). 6张斌,何帆.如何应对经济崛起时期的汇率升值压力日本、德国的经验与启示J.国 际经济评论,2004. 7周青春.中国物价的三大推手J.社会万象,2007,(20). 8徐明棋.结构性物价上涨的不对称影响不能忽视. 200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