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检测与防治0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20708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瘟检测与防治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猪瘟检测与防治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猪瘟检测与防治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猪瘟检测与防治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猪瘟检测与防治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瘟检测与防治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瘟检测与防治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题目: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准考证号:准考证号:110110111554110110111554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王爱华王爱华 姓姓 名:名: 曹双林曹双林 日日 期:期: 20112011 年年 1111 月月 1010 日日 目录 中文摘 要1 英文摘 要1 1 病原 学 2 2 流行病 学 2 3 临床症 状 3猪瘟的检测与预防共 13 页 第 2 页3.1 急性 型 3 3.2 慢性 型 3 3.3 混合感染 型3 4 病理剖 解 3 5 诊 断 3 5.1 临床诊 断 3 5.2

2、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 定3 5.2.1 涂片镜 检3 5.2.2 培养特 性3 5.2.3 生化试 验4 5.3 鉴别诊 断 4 6 防 治 4 6.1 饲养管 理 4 6.2 免疫预 防 4 6.2.1 仔猪的免疫预 防4 6.2.2 母猪的免疫预 防4 6.3 药物预 防 4猪瘟的检测与预防共 13 页 第 3 页猪瘟的诊断与防猪瘟的检测与预防共 13 页 第 1 页【摘要】。猪瘟是威胁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只。猪瘟是威胁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只有采取乳猪超前免疫,才能够控制猪瘟的流行。猪瘟是威胁养猪业最严重有采取乳猪超前免疫,才能够控制猪瘟的流行。猪

3、瘟是威胁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只有采取乳猪超前免疫,才能够控制猪的传染病,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只有采取乳猪超前免疫,才能够控制猪瘟的流行。瘟的流行。【关键词】猪瘟 ;诊断;防治; 猪瘟又称“烂肠瘟” ,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C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 A 类 16 种法定传染病之一,猪是该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的临诊症状,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感染。 1.1 病原学调查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

4、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 56温度。pH3.O 或 pH11.O 可灭活;对乙醚、氯仿、 -丙烯内脂敏感;能被 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 1碘伏的磷酸灭活。 1.2 流行病学 1.2.1 从发病区域上看,多为养猪密集的专业村,小型个体养殖场,疫源常常是外引猪所致,发病后,表现症状不明显,发现不及时或误诊,采取措施不当。1.2.2 从发病时间看,全年发病最高峰是春季的 3-4 月份,其次是秋季的 8-10 月份。1.2.3 从发病年龄看,春季以断奶猪 2060 日龄多发。常常

5、是引进猪猪瘟的检测与预防共 13 页 第 2 页未免或免后几天即开始发病,全群症状不一,死亡不高。秋季发病猪年龄不一,育肥猪也可发病,多为混合感染。1.2.4 从发病群体看,发病率主要在个体养殖户和专业养殖村,疫源引进控制措施不当,综合防疫意识不强,使病毒得以扩散。其次为中 、小型混合型养殖场,饲养密度大,隔离措施不到位。大型种猪场发病率较低,综合防治能力大型种猪场发病率较低,综合防治能力强,基本能控制猪瘟的发生。 1.3 临床症状 1.3.1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

6、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显著。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大多在感染后 515 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 100。 1.3.2 亚急性型:多年来一些地区散发一种所谓“无名高热”症,经研究证明多为猪瘟。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 4041,少数达 41以上),无明显症状。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1.3.3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

7、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 1 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1.4 病理变化 1.4.1 急性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回盲处明显。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猪瘟的检测与预防共 13 页 第 3 页但一般不常见,仅 5070病例出现梗死病变。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显著,杂有贫血变化,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多见于颌下、颈部和腹腔淋巴结。 1.4.2 慢性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

8、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2.1 猪瘟实验室常规诊断技术2.1.1 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FAT)是猪瘟的常用诊断方法。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是将提纯后的抗 CSFV 抗体 IgG 标记上荧光物质,制成猪瘟荧光抗体染色试剂。用该试剂去着染猪病料(如病猪扁桃体、淋巴结、肾等)的冰冻切片或触片,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内是否有亮绿色荧光。如果被观察的组织细胞内有亮绿色荧光,就是猪瘟病毒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说明被检病料中有 CSFV 感染。反之,被观察的组织细胞内没有亮绿色荧

9、光,就是猪瘟病毒抗体染色阴性。利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病猪内脏器官可能存在的 CSFV,对 CSF 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在 CSFV 感染早期检出率较高,不仅能检出强毒抗原,还能检出低毒力病毒感染的带毒母猪,猪瘟的常规诊断需要 45 d,而该项技术可在 12 h 内作出判断,既快速又客观、准确,在规模化猪场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目前许多规模化大猪场利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有计划地对猪场进行猪瘟净化。 Robert son 等首次将 FA 运用于猪瘟病料和组织培养物的检测。张淑霞等从抗猪瘟高免血清中提取 IgG,标记荧光素(FITC) ,制备出了猪瘟荧光抗体(CSFV

10、-FA) 。该抗体能够检测人工感染猪扁桃体中的病毒抗原,而且这种荧光反应能够被抗 CSF 高免血清特异性抑制。应用 CSFV-FA 可在病死猪的扁桃体、脾、肾、回肠末端等器官的触片或冰冻组织切片中发现病毒抗原,也可先将可疑病料经无菌处理后接种于细胞培养物,随后再用CSFV-FA 检测出感染细胞中的猪瘟病毒抗原。FAT 法简单、快速、可靠,许多国家将它作为执行猪瘟消灭计划的法定诊断试验。猪瘟的检测与预防共 13 页 第 4 页2.1.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它的试剂比较稳定,操作简单且无放射性危害,特别是商品试剂盒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其成为

11、一种适用于各级检验部门的免疫标记技术。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酶联免疫测定的技术方法也得到发展和更新,Dot-ELISA、发光酶联免疫测定、免疫印迹法、BA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都不断得到应用。周宗元等应用猪瘟兔化弱毒 PEG 沉淀抗原HRP-SPA 建立了 HRP-SPA-ELISA 检测 CSFV 抗体的方法,通过对 5 份阴性血清和 32 头仔猪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期的 256 份血清进行检测,证明本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余兴龙等以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 CSFV 的 E2 基因产物为抗原,以 HRP 标记的的兔抗猪 IgG 为二抗,建立了检测CSFV 抗体的间接 ELISA 方法

12、,结果表明用 E2 基因产物蛋白作为诊断猪瘟的抗原,具有特异性高、易纯化和成本低等特点。陆芹章等(2004)制备了猪瘟单克隆抗体,以 ACI-ELISA 法检测 CSFV,并用 PCR 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 30 份猪瘟阴、阳性病料的 ACI-ELISA 试验结果与 PCR 检测结果相符本方法与动物接种、免疫荧光、血清中和等 CSF 常规诊断方法比较,更加快速、准确、经济,且一次可检测大量样品,同时比 PCR 方法耗时短、费用低,便于推广。陈振海(2005)等以 CSFV GST-Erns 融合蛋白作抗原进行间接 ELISA,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检测 CSFV 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

13、已有很多采用基于中和性单抗的竞争 ELISA 方法来检测某些病原中和抗体的报道,说明利用 CSFV 中和性单抗作为竞争抗体检测 CSFV 中和抗体是可行的。梁冰冰等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猪瘟病毒(CSFV) ,以重组 E2 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 E2 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 CSFV 中和抗体的重组 E2 蛋白竞争抑制 ELISA(CI-ELISA)方法,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适于现场应用,同时具有一般 ELISA 的操作优点,可以用于大量现场样品的检测和流行病学监测。 2.2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2.2.1 常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PCR) 技术的建立带动猪瘟的检测与预防共 13 页 第 5 页了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成功测定了多株 CSFV 的全基因序列,为猪瘟的致病机理、免疫机制、检测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在临床检测中要经常检测 RNA 病毒,而通常所用的 PCR 试剂盒是 DNA 聚合酶,不能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