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7486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谱法的基本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各组分程度不同的分配到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两相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固定相;移动的一相称流动相。分类:根据两相的物态类型,有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两类基本色谱方法。液-固色谱的固定相是粉末状或颗粒状固体,具有表面吸附活性,流动相是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表面上的吸附强度不同,当流动相流过时各组分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柱色谱、薄层色谱大都属于这类色谱。液-液色谱的固定相是附着于载体的液层,流

2、动相是另一种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则在两液相中的浓度不同,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纸色谱和有些薄层色谱属于这类色谱。一、液-固色谱原理液-固色谱是基于吸附和溶解性质的分离技术,柱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当混合物溶液加在固定相上,固体表面借各种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以不同的作用强度被吸附在固体表面。柱色谱分离原理放大浏览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当流动相流过固体表面时,混合物各组分在液-固两相间分配。吸附牢固的组分在流动相分配少,吸附弱的组分在流动相分配多。流动相流过时各组分会以不同的速率向下移动,吸附弱的组分以较快的

3、速率向下移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在新接触的固定相表面上又依这种吸附-溶解过程进行新的分配,新鲜流动相流过已趋平衡的固定相表面时也重复这一过程,结果是吸附弱的组分随着流动相移动在前面,吸附强的组分移动在后面,吸附特别强的组分甚至会不随流动相移动,各种化合物在色谱柱中形成带状分布,实现混合物的分离。二、柱色谱分离条件氧化铝对有机物的作用类型放大浏览 固定相选择柱色谱使用的固定相材料又称吸附剂。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有多种形式。以氧化铝作为固定相时,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物只有范德华力与固定相作用,吸附较弱;极性有机物同固定相之间可能有偶极力或氢键作用,有时还有成盐作用。这些作用的强度依次为:成盐作用

4、 配位作用 氢键作用 偶极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 有机物的极性越强,在氧化铝上的吸附越强。表 1:各种吸附剂对于极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强度放大浏览常用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等(表 1)。色谱用的氧化铝可分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酸性氧化铝 pH 约为 4-4.5,用于分离羧酸、氨基酸等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 pH 值为 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应用最广;碱性氧化铝 pH 为 9-10,用于分离生物碱、胺和其它碱性化合物等。吸附剂的活性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低,活性越高。脱水的中性氧化铝称为活性氧化铝。硅胶是中性的吸附剂,可用于分离各种有机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固定相材料之一。活性炭常用于分离极

5、性较弱或非极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粒度越小,比表面越大,分离效果越明显,但流动相流过越慢,有时会产生分离带的在重叠,适得其反。 流动相选择色谱分离使用的流动相又称展开剂 。展开剂对于选定了固定相的色谱分离有重要的影响。各种展开剂对极性有机物的溶解能力放大浏览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吸附-溶 解分配,强极性展开剂对极性大的有机物溶解的多,弱极性或非极性展开剂对极性小的有机物溶解的多,随展开剂的流过不同极性的有机物以不同的次序形成分离带。在氧化铝柱中,选择适当极性的展开剂能使各种有机物按先弱后强的极性顺序形成分离带,流出色柱。当一种溶剂不能实现很好的分离时,选择使用不同极

6、性的溶剂分级洗脱。 如一种溶剂作为展开剂只洗脱了混合物中一种化合物,对其它组分不能展开洗脱,需换一种极性更大的溶剂进行第二次洗脱。这样分次用不同的展开剂可以将各组分分离。一、薄层色谱概念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也属于液-固吸附色谱。同柱色谱不同的是吸附剂被涂布在玻璃板上,形成薄薄的平面涂层。干燥后在涂层的一端点样,竖直放入一个盛有少量展开剂的的有盖容器中。展开剂接触到吸附剂涂层,借毛细作用向上移动。与柱色谱过程相同,经过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的多次吸附-溶解作用,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成孤立的样点,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薄层色谱原理图放大浏览除了固定相的形状和展开剂的移动方向不同以外,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在分离

7、原理上基本相同。由于薄层色谱操作简单,试样和展开剂用量少,展开速度快,所以经常被用于探索柱色谱分离条件和监测柱色谱过程。二、薄层色谱条件固定相选择柱色谱中提到的吸附剂都可以用作为薄层色谱的固定相,分离性能及使用选择同柱色谱的选择原则相同(各种吸附剂见柱色谱表 1)。一般用于薄层色谱时,要求吸附剂的粒度更小。商品吸附剂区分为色谱级(用于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级(用于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主要根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溶剂对于样品中各组分溶解度等因素来考虑。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对化合物的洗脱力也越大。(各种溶剂极性见柱色谱表 2)。选择展开剂时,除参照表列溶剂极性来选择外

8、,更多地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若所选展开剂使混合物中所有的组分点都移到了溶剂前沿,此溶剂的极性过强;若所选展开剂几乎不能使混合物中的组分点移动,留在了原点上,此溶剂的极性过弱。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先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剂展开混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与前一溶剂混合,调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展开剂组合。合适的混合展开剂常需多次仔细选择才能确定。相对移动值 从点样原点开始到展开后的溶剂前沿,是溶剂的移动距离,记为 lo,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移动距离分别记为 l1,l2,l3 (移动值示意图)。放大浏览移动值示意图在

9、不同的展开条件下,各化合物的移动距离不会相同,而在同一条件下,相对于展开剂的移动距离,各化合物有可比较的展开数据,称为相对移动值,或比移值:Rf=li/lo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比移值可以用于化合物的薄层色谱特征值进行比较对照。显色分离的化合物若有颜色,很容易识别出来各个样点。但多数情况下化合物没有颜色,要识别样点,必须使样点显色。通用的显色方法有碘蒸气显色和紫外线显色。碘蒸气显色:将展开的薄层板挥发干展开剂后,放在盛有碘晶体的封闭容器中,升华产生的碘蒸气能与有机物分子形成有色的缔合物,完成显色。紫外线显色:用掺有荧光剂的固定相材料(如硅胶 F,氧化铝 F 等)制板,展开后在用紫外线照射展开的干燥

10、薄层板,板上的有机物会吸收紫外线,在板上出现相应的色点,可以被观察到。有时对于特殊有机物使用专用的显色剂显色。此时常用盛有显色剂溶液的喷雾器喷板显色。三、薄层色谱操作 (见 视频“色谱装置与操作”)制板(以硅胶板为例)选择合适的玻璃板(经常使用显微镜上的载玻片),依次用水和乙醇洗净,晾干。取适量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加适量蒸馏水调成糊。调制时慢慢搅拌,勿使产生气泡。将糊倒在玻璃板上,摇动摊平,晾干。使用前放入烘箱内,在 105-115oC 左右烘干 40-50 分钟。冷却后使用。点样将试样用最少量展开剂溶解,用毛细管蘸取试样溶液,在薄层板上点样。在样点上轻轻画出一条平行于玻璃板底边的细线。薄层色谱

11、板载样量有限,勿使点样量过多。展开吹干样点,竖直放入盛有展开剂的有盖展开瓶中。展开剂要接触到吸附剂下沿,但切勿接触到样点。盖上盖子,展开。待展开剂上行到一定高度(由试验确定适当的展开高度),取出薄层板,再画出展开剂的前沿线。显色,计算 Rf 值挥发干展开剂,选择合适的显色方法显色。量出展开剂和各组分的移动距离,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移动值。四、薄层色谱应用可用于判断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同一展开条件下是否有相同的移动值);可用于确定混合物中含有的组分数;可用于为柱色谱选择合适的展开剂,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可用于检测反应过程。纸色谱属于液一液分配色谱。纸色谱使用的滤纸是载体,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

12、。样品溶液点在纸上,作为展开剂的有机溶剂自下而上移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水-有机溶剂两相发生溶解分配,并随有机溶剂的移动而展开,达到分离的目的。选择纸色谱条件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展开剂。合适的展开剂一般有一定的极性,但难溶于水。在有机溶剂和水两相间,不同的有机物会有不同的分配性质。水溶性大或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在水相中分配得多,在有机相中分配少;极性弱的化合物在有机相中分配多。展开剂剂借毛细管的作用沿滤纸上行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向上移动。水溶性大或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移动得较慢,极性弱的化合物移动得较快。随展开剂的不断上移,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之间反复进行分配,从而把各组分分开(溶剂极性选择见柱色谱表 2)。纸色谱在糖类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天然色素等有一定亲水性的化合物的分离中有广泛的应用。纸色谱的操作与薄层色谱很相似,只是纸色谱的载样量比薄层色谱更小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