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教师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23374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教师版)(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诗文阅读)1模块二:古代诗歌阅读模块二:古代诗歌阅读诗厨江南一地有家颇有名气的“唐诗菜馆” ,一天有位客官傲气十足而至,仅以八文钱和两个鸡蛋,苛求要按杜甫的七言绝句做三菜一汤,厨师明知客官出难题,硬是知难而上,欣然同意。不一会,只见厨师端上三菜一汤放在桌上:第一道菜是两个蒸蛋黄,伴以几根小葱,象征“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二道是青菜叶上铺着一丝蛋白,意为“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三道菜是清炒白蛋花,连根葱儿都没有,寓为“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四道菜更简单,是一大碗清水,上面只漂着几片雪亮的蛋壳,酷似“门泊东吴万里船” 。客官见此“三菜一汤” ,赞不绝

2、口,后来这位厨师被誉为“诗厨”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回顾与备考策略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解读 2017 年课标卷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考试说明。“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回顾与备考策略。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考点解读、题型分析使学生对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与备 考有较为清晰的思路。通过梳理考试策略和问题只是,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整合知识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备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难点在考纲解读和只是梳理的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对课本知识的回顾与

3、梳理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教学方法梳理法、讨论法、重难点突破法教学课时三课时(随着教学进度可灵活调整)教学过程2018 年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模块二:古代诗歌阅读考点陈述模块三:古代诗歌阅读(共 11 分)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筛选并整合诗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况中心意思主观题 (5 分) 2007 2016分 析 综 合 ( C)分析概括作者在诗中的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客观题 (5 分) 2017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 代 诗 歌 鉴 赏 ( 11 分 )鉴 赏 ( D) 鉴赏古代诗歌

4、的表达技巧新考纲新题型主观题 (6 分)变化解读十一年来,高考语文课标卷的古诗词鉴赏基本题型稳定,2017 年首次出现了五选二,均考查古典诗歌,选材名家和非名家并重。单篇阅读、比较阅读均有,灵活多样。考点基本上围绕“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手法)两个方面展开。2018 年,古诗词鉴赏估计会考查比较阅读(2014 年为晚唐诗人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和宋代诗人郭震的宿渔家两篇诗歌的比较阅读),2015、2016、2017 年没有延续,2018 年对比阅读的考查形式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在考点上应该是以比较典型的手法运用为主。注重探究诗歌作品蕴含的情感态度。年份作 品作 者年代体裁主题注释2007小斋

5、即事刘一止北宋五律咏物诗有2008题李世南画扇蔡 肇北宋七绝题画诗有2009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南宋宋词田园词有2010雨雪曲江 总南朝陈五律边塞诗有2011春日秦园怀古周 朴晚唐七律怀古诗有2012思远人晏几道北宋宋词怀人词无201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朱 熹南宋七律怀人诗无2014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韦 庄 郭 震晚唐 宋七绝思 乡 羁 旅有2015残春旅舍韩 偓晚唐七律羁 旅有2016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 甫 唐代七律题 赠有新 课 标 卷 2017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北宋七律送 别有2018 年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诗文阅读)3模块二: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析(1)鉴赏文学作品

6、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是“文学作品” 。这是考查范围。二是考查对象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有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所以,鉴赏、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题型分析1

7、、选材。十一年的选材以唐宋诗人或词人的作品为主,诗词体裁主要以律诗、绝句、词为主,题材分布广泛。2、赋分、题型。共 11 分,两个表达题,2017 年出现了五选二。命题规律第一,从选题数量和时代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其实时代诗词曲均有涉及。唐宋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高峰,仍然是一枝独秀,地位至尊无上,难以撼动,这也表明,在经历了自主命题带来的多元选择与开放之后,诗歌鉴赏命题更趋于年份作品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2007小斋即事2008题李世南画扇2009鹧鸪天代人赋2010雨雪曲2011春日秦园怀古2012思远人201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2014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2015残春

8、旅舍2016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新 课 标 卷 2017送子由使契丹2018 年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模块二:古代诗歌阅读理性,更为成熟。尽管有人认为唐诗和宋诗有“感性”与“理性”之别, “情趣”与“理趣”之分,但作为诗歌而言,只有唐诗和宋诗才称得上“当行”与“本色” 。预计今后仍将是主要的选题范围。尤其是唐诗和宋诗,出题频率最高。清诗词作为古典诗歌的中兴,出现了不少名家名篇,也受到了较大关注。这种趋势在 2018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可能会继续以唐宋时代为主,但仍然会辅以其它时代诗歌。第二,在诗歌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既不避“热” ,也不避“冷” , “冷”中有

9、“热”的态势。 “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著名诗人或作品,为历年高考命题者和备考者所关注;而“冷”则大多指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一时之英” 。从十一年的命题趋势来看,名家名篇数量有所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上升。首先,命题人选择大诗人的篇目上,多选择不是特别有名的诗歌;选择名篇,也往往与其他诗人的诗歌对比出题。其次,一般诗人的名作数量上升,应该说,这些属于“冷”诗人的“热”作品,但均是披沙拣金之作,确能代表其最高创作水准。第三,从体裁上分析,诗歌以绝句律诗,词以小令为主,其中五律七绝占一半以上。诗歌过分短小,很难展开联想;字数多,则变化复杂,较难把握其中脉络和意蕴,如古风、歌行、

10、长调变化繁富,对于参加高考的中学生来说,较难命题和答题,一般不会考到,即使考到,也选择意义浅显、脉络明晰、中学生熟悉背景的一些诗词。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第四,从诗词的题材内容上来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另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两类诗歌特别是后一类诗歌用自然环境衬托情感心境,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硬性区分为哪一类题材,即可因写景妙

11、句归为前类,也可因抒情深长化为后一类,因此将这两类诗笼统地称之为写景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描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自然风物,也描写农村田园、名胜古迹等各地风情。即事感怀类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它包括忧民忧国、赠答唱和、羁旅行役、送别友人、思乡怀家、评诗题画等内容。这类诗歌写景成分不如前者多,带有较多直接抒情或议论的成分。情景往往交融而写,景物前带着情感修饰词。2018 年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诗文阅读)5模块二:古代诗歌阅读从情感上来看,山水田园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寄情于景观中,或畅想于山水外,或蕴理于风物内,或寄兴于田亩间总之,吟咏风霜雪月,

12、寄兴花鸟虫鱼,抒发时空意识,感悟人生哲理,身在江湖,心存朝堂,忧念黎民,不一而足。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当前中国正逢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综合国力蒸蒸日上,选择这类诗歌的比例越来越多。即事感怀类可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可以描述别后思念,可以礼赞母爱的伟大,可以慨叹弱者的命运,可以感伤骨肉的离散,可以寄托游子的愁思,可以感怀佳节的亲情,可以评价诗歌绘画的妙趣,还可以因国乱民伤一掬同情之泪,因报国无门而愤懑不平,因年华流逝而感叹生命短暂,一事无成,也可因年老孤独满怀愁绪等等。爱国情、爱民情、恋情、离情、乡情、宦情、友情、亲情、感伤之情不一而足,均可即事而作,借景抒发。由题材选择上可以看出,

13、高考诗词鉴赏题以写景抒怀诗为最多,或写景以寓情,以山水田园诗为代表;或即事以抒怀,以离别、思念家乡亲人、抒发旅途飘泊、报国无门、自我感伤为代表。这类题材的诗歌选择在比例上虽下降,仍是出题重点。其他如咏物、咏史或边塞诗也会在以后的高考中稍有上升。第五,从题型设置上分析,2007 至 2016 年高考试卷均以简答题为出题形式(两题 11 分,第一题 5 分,第二题 6 分) ,但 2017 年首次出现了五选二的选择题,均突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察。第六,从考点设置来看,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 “语言” 、 “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 ,还会大大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整体

14、鉴赏。 第七,中国传统文论形式诗论(包含诗话、评点)与诗歌鉴赏试题的整合。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方式之一,到宋代,遂成为一种正式的文学批评样式。诗话与诗论也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形式。诗话正式出现在宋代,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诗论则出现很早,特点是以诗论诗。(1)从诗论与诗歌鉴赏的整合形式分:既有明引,也有暗引。(2)从诗话、诗论、评点在试卷中的表现方式及作用看:交代缘由,充实解题背景,摆明观点。导引答题方向,支撑设题角度。第八、 “比较阅读”方兴未艾。所谓“比较阅读” ,就是将内容、体裁、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1)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同

15、时代作品比较” 、 “跨时代作品比较” 、 “同一2018 年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诗文阅读)6模块二:古代诗歌阅读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词语、语句效果比较”三种情况。(2)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3)从考查点设置来看,可以分为综合比较和单一比较两种情况。临考策略1、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夯实基础,争取鉴赏时能够举一反三。这里所说的“纲”是指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 ,因为考纲是命题的依据,为考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考纲的每一次变化都会高考题中体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本”是指课本(包括相关

16、“读本” )和范本(十一年高考试题) 。首先,要加强对课本中古代诗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量,认真阅读读本中古代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不能仅仅止步于“读” ,阅读之后还要多进行思考。一般而言,每读完一首诗歌,都要问问是什么(如作品的写作对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为什么(如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写作方法等) 、怎么样(如作品是如何描绘事物、如何抒情的,作品是如何表现主旨的,有何艺术特色,表达效果如何等) 。其次,要重视积累,考生要对教材中的古代诗词知识进行梳理,由点到面,使之形成一条“知识链” 。如诗、词、曲的体裁常识,包括它们的发展过程、具体分类、文体特点、文学流派等;各类诗歌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包括作家所处的时代、生平经历、文学主张、文学风格、主要作品及其特点等;古诗中常见的形象和塑造形象的方法知识;了解一点古代诗歌涉及的语法知识(如倒装句,由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的特殊句式,互文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