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中的声音基本训练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631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声合唱中的声音基本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童声合唱中的声音基本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童声合唱中的声音基本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童声合唱中的声音基本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声合唱中的声音基本训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基本原则王也弟王也弟唱歌必须自然地进行。美好的声音的产生就在于充分发挥乐唱歌必须自然地进行。美好的声音的产生就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美和经过严格的训练。器的美和经过严格的训练。-(英国)声乐教育家(英国)声乐教育家 金金 帕默尔帕默尔合唱艺术是歌唱艺术,声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好的独唱家 集合在一起,并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合唱团。对于未受过正规训练 的孩子们来说,要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就必须经过 严格的训练,使每个队员都能用一致的方法来演唱,以达到“合” 的境界。童声是美丽的,纯洁的,是世界上其它声音所无法比拟的或 取代的。因此,在童声训练中,首先应着重要求音色的自然与优

2、美,让声音有“漂流感”,脆嫩、稚气、明亮、甜美是童声的特色。歌 唱的口形应该在咬词所需要的基础上加以轻微的“竖立感”,不可 “咧”着唱或“横”着唱。口形不适宜的关拢,声音位置过于靠后,将 会失去童声脆嫩、甜美等可贵的特色,使声音成人化。相反,口形 太开放,声音位置过分靠前,又容易产生不悦耳的“白声”,在集体 音响中难以靠拢。那么,如何在童声训练中,既保持童声的明亮 甜美的特色又使声音统一和谐呢?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训练。 一、注意三个不同声区的特点和歌唱要求在高声区,即#C 以上,要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歌唱。虽然 #C2的高度一般少儿都能用真声唱,但从此音(或略低)起,可以揉进少量

3、的假声,并随着声音的升高适当增加声音中假声成分, 这样在过渡到较高声区的演唱时,声音就会自然、连贯、统一。在中声区则要用比较“竖”的声音歌唱,或者叫用“微微含着”的声音歌唱。这种声音经过了硬、软口盖的反射,并且有下方气 息的控制。在低声区be 以下,要求声音不压、不撑。压,就是指压低声 音的位置;撑,指歌唱时撑大喉咙。尽量用自然、舒服而且特别重 要的是用具有高位置的声音歌唱,这是低音高唱的原理。 二、什么是高位置,如何获得高位置?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位置高,仿佛是 歌声安放在嗅觉区打开的地方,即闻花香的“印堂”处。在生活中,由这个山头唱往另一山头的“打山歌”,以及向着 远方呼

4、喊都是具有高位置的声音。高位置的声音必须经过训练或 预习才能得到。首先,在寻找高位置声音时可以集中精神去体会 (气息与声音的位置),努力感觉它。通常闭口哼唱向上冲击嗅觉 区,就是对高位置声音的寻找与感觉;其次,要正确的歌唱姿势与 振奋的精神;再则,要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比如用“扬眉、打呵欠似 的口腔动作”、 “闻花香似的打开嗅觉区”以及“唱给远方的人听”等 形象的方法,帮助合唱队员们去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三、高声区真假声音结合的训练第一步,先出现“虚闷感”音色,在声音缺乏力度的情况下,适 当向上扩大音域,靠拢集体的音响。经过一段实践的训练之后, 声音便会有进步。第二步,有训练的假声音量并不少,音

5、色并不暗,关键在如 何努力充实、丰满高声区中的假声成分。 1、 气息不可上浮,吸气不可耸肩,让气息更深,并注意适当增 强气息压力。 2、适当地增大口腔容积,即口腔扩充。尽量多用咽腔上部的共鸣(口腔、鼻腔、头腔),坚持在歌唱时,口腔有适量的“空 含感”。 2、 坚持声音的高位置。音越高假声成分越要多,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经过这样长期努力训练,反复琢磨体会之后,就可能做到高 声区含有假声成分而不虚,用微声歌唱时,声音不会懈。 五、必须高度重视声音的气息控制。正如意大利声乐教育家贝基所说,会呼吸就会歌唱。气息的 正确控制是童声训练的生命线。一般说来,连音的悠长声音的歌 唱,对于体会气息的控制是最为

6、有效。因此,在练习气息的运用 时,应多选择一些具有这方面特点的练声曲和歌曲。 、关于“半声”、 “虚假声”与“直声”、 “自然声”的运用。运用“半声”、 “虚假声”进行声音训练,使我们很容易找到高位 置与头声,宜于在合唱中训练声音的和谐和靠拢,可以说是训练 合唱声音靠拢的速成法。用“半声”、 “虚假声”来训练声音力度、速 度、音色等的变化,往往能增加声音的适应能力和灵敏度。但是, 完全用“半声”、 “虚假声”来唱所有的歌曲,是不合适的。 “半声”、 “虚 假声”的唱法,一般声音位置比较靠后,更为关闭,因此它有不可 克服的弱点,缺乏童声的甜美音色。听来更为成人化,缺乏孩子 们歌声中生动、活泼的想象力,降低了童声的光彩与热情。至于“直声”、 “自然声”,虽然童声色彩较浓,但是音域狭窄 (到 e2已十分吃力),声音灵敏度低(指各种技术变化:强、弱、快、 慢等而言),因而表现力较差。总之,用一种声音方法或音色来唱所有的歌曲是不适合的。 我们应根据不同曲目的不同形象、感情需要、不同的声音训练的 需要,安排相应的音色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