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477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待王学校待王学校 王王红红杰杰我们注意到,最近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强调法制精神,强调依法治国,大力推进法制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法律意识和知识。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开展法制教育更是责任重大,刻不容缓。具体到各个学校,其措施也各有千秋。一般说来,有聘请公检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或者担任法制副校长,有请监狱的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也有搞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或图片展览的,均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大问题便是,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脱节,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很少有学校能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或者即使渗透也

2、是极个别科目如政治、思想品德。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否则,从根本上提高受教育者的法法治精神将是一句空谈。其原因很简单,学科教学乃是学校教育的主导,法治精神不渗透到学科教学,便无法渗透入学校教育,只凭几场讲座或者展览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律意识的。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学校之中?值得思考,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我认为,造成法制教育渗透性不足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任课教师即施教者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欠缺。这是我们可以一眼看到的问题,也是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 “弱水三千,我只取2一瓢饮”,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将法制教育的渗透性原则很好的运用于学科教学当中,就需

3、要自己有很好的法律素养,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不事雕琢,与课堂浑然一体,否则,很容易生拉硬套,失去教育意义甚至适得其反。第二,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可能有人会认为我的说法有待商榷:又是讲座又是竞赛的,怎么重视不够了?我认为,这实际上正好表现了我们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有待提高。即使是做得很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天天开讲座,周周搞竞赛,很多时候,就是一阵风,刮过去就没有了,至于成效如何,那只有看造化了。很尖锐,但这是实情。如果我们足够重视,那么就会将法制教育纳入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到课堂教育之上,而不是一阵风似的运动。事实证明,凡是渗透教育做得好的学校,法制教育就比较成功,学生的法律意识和

4、知识都比较强,达到了法制教育的初衷,如上海市闵行区北桥中学,等。事实上,我们也非常清楚学校的各种苦衷,老师们所承受的压力,正如俗话所说“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多要求和任务都需要基层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去完成。但我们作为教育者,肩上责任重大,所以,再多的要求,我们也是义不容辞。第三,理论与现实的矛盾问题。这个问题很严峻,也很现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也曾经碰到许多类似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教数学的,一次在讲到打折销售时说,有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搞虚假打折,把某些商品提价后再打折实际上等于没打折,甚至更贵些。这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当3时学生听得很认真

5、,自认为渗透原则把握的也比较好。没想到下课后我偶然听到学生说,数学老师简直是在瞎扯,我妈买衣服经常这么做,从来没有啥“制裁”!我听到后,当时心里就默然无语,也很无奈。这个例子说明,由于现实的“现实性”,使渗透性原则在有时候变得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意义,确实值得我们正视之。很多问题和困难,牵扯到制度层面和发展现状,我们没有能力也暂时无法去解决或者克服。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无可作为了?不是的,我们还是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提高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水平,进而提高法制教育的实际成效。其一,不管作为哪个学科的教师,人文学科不用说,即便是担任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学的教师,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耐心,不间断地学

6、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改变别人,从改变自身做起”,想要使自己的学生具备法治精神,自己须先做到这一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任务来对待,将其提高到与学科教学同等所谓地位来抓,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法治精神。其二,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以鼓励任课教师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常言道,响鼓须用重锤敲,适当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老师们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研究新思维和新方法,更好地贯彻渗透性原则,提高法制教育的水平。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总之,只要得当,老师们这面“鼓”是可以敲得“很响”。其三,采用适当方式,化解学

7、生对于某些现实问题的疑惑,如我4上文所举例子。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学生,确实有不少违法行为和违法人员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意识不强自认倒霉,一些执法人员存在这贪赃枉法的行为,但是,这些都是个别现象或者是暂时的,随着社会发展,法律会越来越严密,这些逃脱制裁的违法人员早晚会受到惩罚。一定要选择好时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有说教的意味,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普及法制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更要注重科学方法,讲求实效。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提升了一代人的法制水平,我想,孔老夫子也会赞扬我们“善莫大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