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百病的 温灸疗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401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百病的 温灸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治百病的 温灸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治百病的 温灸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治百病的 温灸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治百病的 温灸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百病的 温灸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百病的 温灸疗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知道艾灸疗法吗?你知道艾灸疗法吗?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 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艾灸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艾 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 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 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 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 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

2、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 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1 灸法的药性作用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化学作用)1-1 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药物效应。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 作用。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 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本草正要也认为“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 血中之气

3、,气中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 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 叶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 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 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艾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艾灸燃烧时是否产生了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呢?研究认为,艾燃烧后生成一种物质,有抗氧化 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

4、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 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 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2 灸法的热作用灸法的热作用(物理作用物理作用)2-1 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 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 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随着历史的发展,艾灸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 它具有温

5、经散寒、通络止痛、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 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 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艾灸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 人感到特别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腧穴,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艾火 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特别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 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2-2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 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

6、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 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 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 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 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 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 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3 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

7、“综合效应综合效应”。3-1 经络腧穴是艾灸施术的部位,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是由艾灸理化作用和经穴特 殊作用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艾灸的药性作用和热作用只有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例如,艾灸保健作用 的产生是与强壮穴结合的结果。艾灸作用于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灸作用于百会穴有升 阳举陷的作用;艾灸作用于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经穴是 灸法作用的内因,而艾灸产生的药性和热是灸法作用的外因。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共 同发挥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3-2 经络腧穴是否在灸法治疗中起到特殊作用呢?上述研究已经说明了物理因子与经、穴的特 殊关系

8、。虽然目前尚无艾灸的药化作用进入经络特殊传递途径的直接研究,但其它类似研究可 证明这一特殊途径的存在。在穴位注射的研究中发现,在适当选穴的情况下行药物穴位注射, 可在短时间内产生与静脉注射同等或更强的药效,并认为穴注下药效的产生并非通过血液循环 的途径,而是另有作用途径和机制。这一不同于血循环的途径,就是经络的特殊途径。这一研 究证实了经、穴特殊作用途径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艾灸的药化物质,通过穴位皮肤进 入腧穴后,也完全可能通过此途径到达病位和全身,并较快地起到治疗作用。综上所述,艾灸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虽然传统中医的认识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但与现代研 究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而现代研究结

9、果为传统艾灸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因此认为,灸法的 作用是由艾灸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 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艾灸时艾的燃烧和所隔药 物是灸法作用的外因,两者缺一不可。灸法是临床常用治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作用原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尚需 作更多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艾灸作用艾灸作用一、作用机理: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局部温热刺激效应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施灸点皮 肤外温度上升高达130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

10、56左右。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 不同,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 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 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 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 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研究发现艾灸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人 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 必要的能量,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肌体所调控。在艾

11、灸疗法过程中,近红外辐射作 用于人体穴位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在“产生受激共 振”的基础上,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肌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 2.经络调节作用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 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皮部起着* 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发出指令、起着 指挥的作用,即皮部、 经络系统、 大脑 、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 结果,医学已证明,

12、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映(如皮 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 ,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 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 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其它作用灸疗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而且这种作用呈双向调节的特征,即 低者可以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因为艾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 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而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艾灸的作用机

13、理,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 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 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二、艾叶的药理作用:抗菌作用:艾叶油及艾叶水煎液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 室内消毒;与苍术,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 溶血性链球 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 绿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 以及结核杆菌均 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用艾叶对病室进行烟熏消毒,可以使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下降率达73%。 有报道,艾叶及艾叶合并

14、苍术用于病房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电子灭菌器,艾 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繁殖。烧伤患者创面经艾条烟熏后,创面菌落减少率 74.64%,用艾条烟熏消毒烧伤病房可提高治愈率。采用艾叶煎液薰洗的方法防治会阴部伤 口 感染,效果理想,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豚鼠结核杆菌感染后以艾炷灸治疗,腹腔渗 出液涂片镜检结 果表明,大单核白血球已吞入细菌的细胞百分数,艾灸组明显较高,平均17.75%。 结核病豚 鼠腹腔注射死结核杆菌液,腹腔渗出液涂片,施灸组涂片中成熟巨噬细胞较多,吞噬作 用较 强。艾叶热水提取物具有强抗补体活性成分。用野艾油以0.5ml/kg给小鼠灌胃3d,能使腹

15、腔 炎性渗出白细胞吞噬率明显增加。 平喘作用:艾叶油能直接松驰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 能对抗乙酰胆碱、组织胺、氯化钡引起 的支气管收缩,增加豚鼠肺灌流量。用艾叶油给豚鼠灌服 或肌注或气雾给药,对由组织胺或 乙酰胆碱引 起的哮喘均有平喘作用。艾叶油对致敏豚鼠肺 组织及气管平滑肌慢反应物质 (SRS-A)的释放有 阻抑作用。挥发油中的-萜烯醇、萜品烯醇4、-石竹烯、反式-葛缕醇、芳 樟醇均是平喘的有效成分,-萜品烯醇能使豚鼠气管平滑肌内cAMP增加,这可能是其引起气 管平滑肌松驰 的生化基础。艾叶油喷雾吸入、灌胃或肌内注射 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引 起的喘息性抽搐 有明显平喘作用。从艾叶中提出的4

16、-松油烯醇 灌胃亦有显著平喘作用。-松 油醇灌服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哮喘即有保护作用,反式香苇醇亦为平喘有效成分。 艾叶油对豚鼠离体气管有轻度松弛作用;艾叶油乳剂能明显 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艾 叶油即能拮抗组胺和氯化钡对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作用。抗过敏性休克作用:艾叶油灌胃,对豚鼠用卵蛋白引起的过敏性 休克有保护作用。艾叶油 在体外可抑制豚鼠肺组 织释放组胺。艾的热水提取物(多糖)加入人的血 清中,能使血清补体 值下降,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结果。山田氏发现生艾叶热水提取物中具有强 烈的抗补体活性, 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镇咳作用:艾叶油灌胃对丙烯醛柠檬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挥发油成分4-松油 烯醇灌胃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艾叶油灌胃,对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其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或丁 香烯腹腔注射亦有祛痰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脏、离体兔心的收缩 力有抑制作用,艾叶油能对 抗肾上腺素和组胺 引起的收缩。用150浓度的艾叶油12滴(2 10-4)能明显抑制心脏收缩力, 可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