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314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低产田的治理学案中低产田的治理学案编者姓名:崔文静 编写时间:2011.12【学习目标】: 1. 知道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地形、气候。 2. 结合黄淮海平原的实际例子,掌握 中低产田产生的原因和综合治理农业中低产田的主要方法、 3. 知道我国在治理中低产田方面的水平与所取得的成就。 4.从黄淮海平原的实例认识到不同区域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不同,区域整治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学习重点】: 1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背景。 2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旱涝、盐碱、风沙”三大障碍及其成因。【学习难点】: 掌握学习方法。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是一个案例,要用案例学会学习类似的知识的方法。 学习

2、过程: 一、自主预习 (一)辽阔的冲积平原 1 范围: 2 成因:由 冲积而成 3 特点:地势 起伏和缓,岗洼相间 4 结构: 平原 平原 平原 (二)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1 自然原因: (1) 气候: (2) 地形: 2 人为原因 : (1) (2) (三)中低产田分布集中 1 分布: 平原为高产区, 和 多中低产田 2 限制因素:多 土地 土地 化土地。 (四)中低产田的治理 1 低湿地的治理(辛店洼) (1)自然特点:地势 严重,导致农业低产;土地好,水源足,水质 好。 (2)治理方法: 指导思想: 治理模式: 治理效果: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教师同步导学案 学生笔记及反思

3、22 盐碱地治理(北丘地) (1)成因:频繁的 变化影响土壤中的 (2) 特点:春秋 夏季 冬季 。 (3)核心:以 为中心,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4)关键:实现 。 (5)方法: 井排井灌 覆盖 二、理解质疑三、小组合作探究1 形成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自然基础是什么?2 水盐运动规律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启示?四、教师精讲点拨五、课堂达标与迁移 一、选择题 1.低洼易涝土地的治理措施有( ) A.种植茶树、碱蓬等喜碱植物,进行生物治理 B.合理灌溉,有灌有排,排灌结合 C.挖鱼塘、建台田,治理积水洼地 D.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2.盐碱地一年中盐分最高的季节是( )

4、A.春、秋季B.冬季C.夏季D.全年 3.以辛店洼为代表的黄淮海平原低湿地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是( ) A.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只有 50 米 B.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好 C.雨季时洼地积水成河,沿河沼泽化3D.沼泽密布,芦苇遍地,未能开发利用 4.影响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水盐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频繁的旱涝变化 B.河水水位的季节性涨落 C.土壤结构的季节变化 D.排灌方式的不合理 5.科学工作者在辛店洼和北丘洼所进行的试验分别是( ) A.低湿地治理开发试验、重盐碱地治理开发试验 B.重盐碱地治理开发试验、低湿地治理开发试验 C.风沙地治理开发试验、城郊农业开发试验 D.新技术综合

5、开发试验、涝洼地治理开发试验 6.整治盐碱地工作的核心是( ) A.以治水为中心B.以治沙为中心 C.以植树为中心D.以治地为中心 7.黄淮海地区鱼塘台田生产是一种新颖的( ) A.自给农业B.混合农业 C.种植园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8.所谓水盐运动是指( ) A.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 B.雨季盐分被水淋洗,使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C.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分蒸发,土壤表层脱盐 D.冬季气温低,盐分也低 9.黄淮海平原今后农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扩大新垦耕地面积 B.挖掘现在耕地生产潜力 C.扩大灌溉面积 D.治理风沙危害 10.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旱涝、盐碱

6、、风沙 B.春旱、夏涝、寒潮 C.伏旱、台风、盐碱D.低温、缺水、干旱 11.黄淮海平原上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的成因是( ) A.人们为预防洪涝灾害修筑的堤坝废弃后形成 B.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主流影响的地方泥沙淤积形成的自然堤 C.为治理黄淮海平原的低湿地,修筑台田形成的 D.春旱时在大风吹扬下,风沙堆积而形成 12.黄淮海平原的气候,不具备的特征是( ) A.春旱多风沙B.冬季寒冷干燥 C.气温年较差较小D.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14.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 ( ) A.土质好的滨海平原地区 B.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斜缓平原地区 4C.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 D.斜缓平原和冲积低平原

7、地区 1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 A.低洼易涝地B.干旱缺水土地 C.盐碱化土地D.土质过砂土地 16.关于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比重大,后备资源数量足 B.林、牧业用地比重小,开发利用潜力大 C.宜林荒地比重大,宜农荒地数量少 D.可开发利用土地比重低,难开发利用土地比重高 17.关于改造中低产田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B.中低产田面积广、增产潜力大,可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C.可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D.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的经验和方法可在全国各地各种低产田区推广 1

8、8.关于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三大障碍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做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 B.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形成严重的旱涝现象的原因 C.黄淮海平原地形起伏较大,致使洼地积水成涝 D.旱涝、盐碱、风沙危害,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 19.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一望无际,地面坦荡无起伏 B.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位于西部的斜缓平原是中低产田的集中分布地区 D.平原上的江苏境内和斜缓平原农业单产较高的地区 二、综合题 1.读“黄淮海平原的高、中、低产田分布图”回答:(1)黄淮海高产田主要分布在_,

9、其形成原因_。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_。 (3)该地区中、低产田土壤中均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其中: 自然因素主要有_。 人为因素主要有_。 2.读“鱼塘台田”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 A 水位为_季节的水位,B 水位为_季节的水位。 (2)每逢_季节,河水有时会倒灌入洼,而且地下水位升高,致使 C 地_, D 地_。 (3)科学工作者遵循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逐步摸索出鱼塘台田治理低湿地模式: 挖鱼塘,水中养鱼养鸭,5还可以_;筑台田,台田上种_。 (4)有人提出挖渠排水治理低湿地的办法,你认为如何?3.读华北平原冲积扇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中序号

10、填写在下面相应地名后的空格处。 太行山脉 山东丘陵 黄河冲积扇 海河冲积扇 冲积平原 侵蚀平原 渤海京杭大运河(2)冲积扇中泥沙堆积最厚的地带是 ( ) A郑州、开封一带 B天津、北京一带 C邯郸、石家庄一带 D济南附近 (3)大量泥沙注入渤海,却没有把渤海填满的主要原因是 ( ) A渤海的地壳在不断地上升 B渤海的地壳在不断地下沉 C渤海的水面在不断上升 D渤海的泥沙被海浪带走了4、阅读下面材料和中国为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部分工程图,读图分析回答: 材料:历史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 “奔流到海不复回” ,但谁曾想到时至今日黄河出现了 “奔流不到海”的断流景观。从 20 世纪 70 年代之初

11、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现象, 而且断流天数逐年增多,1997 年达 181 天,1999 年长达 226 天,断流河段逐年增长。据统计每 年因断流和供水 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 60 亿元。7(1)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是什么? ; 。 断流对沿岸生态会带来 后果。图中虚线 A、B、C 中,其中针对 断流而采取的措施是 ,该工程名称是 。 (2)除断流和次生盐碱化外,黄河下游地区还面临的最突出环境问题是 ,该问题 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 。为改变这种情况,在图中乙区域内实施 山绿化工程,图中丙区域内实施 工程。 (3)图中等城市今年出现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其自然原因是 。为改变这种状 况应在图

12、中甲地区实施 工程。 (4)用“”在图中相应位置上填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建设对黄河下游有重要意义。5.分析黄淮海平原某地 10 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风力 8 级的 日数1.51.93.75.63.61.00.60.30.40.81.40.6平均 气温 ()3 .20 .76.413.721.226.027.326.320.614.46.30 .7降水 (mm)3.37.39.143.233.354.5247.3166.848.926.226.03.5(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其突出的特点是_。8(2)该地所处的温度带是_,干湿地区是_,所属的经济地带是_, 自然地区是_。 (3)该地的主要农作物是_,作物耕作制度为_。 (4)这里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_等,其中多出现在春季的是_,最易在夏 季出现的是_。6.读“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地形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高原;B_山脉;C_丘陵;D_丘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