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的历史文化名人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244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泉的历史文化名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酒泉的历史文化名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酒泉的历史文化名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酒泉的历史文化名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酒泉的历史文化名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泉的历史文化名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泉的历史文化名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酒泉古今文化名人教学目标 1. 了解酒泉的古今文化名人及相关的文化。 2.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及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一 古代人物 1、西汉农学家汜胜之 汜胜之,又名汜胜,敦煌人,西汉著名农学家。汉成帝时,官至议郎,曾 奉命监督长安一带的老百姓试种小麦成功,然后在关中平原推广,使这里小麦 连年丰收。当时务农的人把他奉为尊师,虚心向他求教。后来,汜胜之做了御 史,有机会写成农书十八篇,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农学著作,专门 探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收获的科学方法,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玉海给予高度的评价:“汉时农书有数家,汜胜为上。 ”汜胜累官至黄门侍 郎,儿子汜辑任敦煌太

2、守。从此,世居敦煌,是河西著名的大姓。 2、 “草圣”张芝及其书法家族 张芝,字伯英,敦煌渊泉(今安西县境内)人,是东汉著名的书法家,我 国古代草书的奠基人,被称为“草圣” 。 张芝的父亲张奂,也是东汉时期文韬武略兼具的官吏,擅长书法,为官清 正,政绩卓然,官至武威郡太守、大司农、护匈奴中郎将等。 张芝虽出身宦门,却无纨绔气,勤学上进,潜心书法。相传他用旧的帛衣 写字,所以“家有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染翰,水为之墨” 。唐写本沙州图 经记载,敦煌县城东北一里效谷府东南五十步,为“张芝墨池”的地方,掘 得“一石砚,长二尺,阔一尺五寸” 。 张芝的书法,意随笔舞,欣赏之时使人心旷神怡,精劲绝妙,以

3、行、隶见 长,尤精草书。其书体一笔到底,连缀不断,气脉通联,好比惊蛇入草,飞鸟 入林,古人谓之“一笔飞白” 。唐代书法学理论家孙过庭认为“张芝草圣,专精 一体,以致绝伦” 。 张芝书迹保存在淳化帖里有五贴,其中秋凉平善帖可以说是“张 草”的典范,为世所宝,他著有笔心论 ,今已佚。 张芝的兄弟张昶,字文舒,也善草书,又极二八分书(汉隶的别名) ,时称 “亚圣” 。张昶书有西岳华山堂阙碑铭传世至今。 张芝姐姐的孙子索靖,字幼安,所书如雪岭孤松 、 冰河危石笔力雄 健,是张芝草书的继承者,还著有草字决一书,把今草的实践升华到理论 高度。 、五凉时期的河西文化精英 五凉时期河西地区便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学

4、术成就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代表性 人物。如郭瑀、刘昞、索靖、索敞、索袭、索紞、索绥、张穆、张斌、张湛、 祁嘉、宋繇、宋纤、汜腾、阚骃等。他们不但自己勤奋好学,纷纷著书立说, 而且还兴办学校,聚徒授业,传播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以其多样的学术活动营 造了浓厚的学术空气,为河西文化圈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所取得的丰 硕的学术成果标示着当时河西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高度。郭瑀郭瑀 字元瑜,敦煌人。少年游学受业于张掖郭荷,尽得其传。他“精通经 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郭荷去世后,他守孝三年,然后隐居于临松 薤谷(今张掖马蹄寺景区) ,从事于撰著和教学,著有春秋墨说 、 孝经错纬 等,受业学生多达千余人

5、,名噪于时。张天锡派人具书持节,前去征召,他指 着飞翔于天际的大雁说:“此鸟也,安可笼哉!”遂深逃绝迹。使者拘系了他的 弟子,乃出而就征。后仍归隐于南山。前秦时,苻坚又派人去征聘他,正遇上 他父亲去世而罢休。太守辛章派遣书生三百人前去受业。苻秦末年,王穆起兵 酒泉,郭瑀与敦煌索嘏起兵五千,运粟三万石响应。王穆任用为太府左长史、 军师将军。他“虽居元佐,而口咏黄老,冀功成世定,追伯成之踪”。后卒于酒 泉南山赤崖阁。 刘昞刘昞 字延明,敦煌人,大儒郭瑀的女婿和得意门生,曾经隐居于酒泉, 从事讲学和著述,远近从其受业者,多达数百人。刘昞生历西凉、北凉和北魏 三朝,都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极大重视。刘昞在西

6、凉朝任儒林祭酒、中郎、护军 等职,深得西凉王李暠的重视。其得刘昞,用比三国蜀主刘备之得诸葛亮。西 凉为北凉沮渠氏所灭,刘昞再入于北凉,沮渠蒙逊拜其为秘书郎,掌管著书证 史工作,并在西苑之中建造“陆沉观”作为学府,供其教授学生之用。沮渠蒙逊 死后,其子沮渠茂虔对刘昞的尊重更是有增无减,尊其为国师,并令文武百官 一律听其讲学。北凉时期,还将所著的敦煌实录十卷、 凉书十卷作为河 西文化的典范作品,献于南朝的刘宋。可见刘昞影响之大。在公元 5 世纪,北 魏灭掉偏处河西的北凉政权,年近古稀的刘昞再入北魏,被拜为乐平王拓跋丕 的从事中郎。刘昞对于北魏政权朝政和文物制度的建立多有贡献。后于凉州患 病而卒。在

7、其卒亡之后,在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 年) ,太保崔光奏称: “敦煌刘昞,著业凉城,遗文兹在,篇籍之美,颇足可观。 ”23刘昞一生著有 略记一百三十篇、八十四卷, 凉书十卷, 敦煌实录二十卷, 方言 二卷, 靖恭堂铭一卷;并注疏周易 、 韩子 、 人物志 、 黄石公三略 等书。其中略记 、 凉凉书十卷, 敦煌实录二十卷, 方言二卷, 靖恭堂铭一卷;并注疏周易 、 韩子 、 人物志 、 黄石公三略等书。 其中略记 、 凉书和敦煌实录 ,是三种不同体裁的著作,各具特色;特 别是敦煌实录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实录性的史书,在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占有 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著作,即可见出刘昞学问之渊薮。说其

8、为南北朝时期敦煌 乃至全国的一位大儒、大学者,当是不谬的。 阚骃阚骃 字元阴,敦煌人,著名史地学家。祖父阚倞,父亲阚玖,都是当时 河西的著名学者。阚骃“博通经传,聪敏过人,三史群言,经目则诵,时人谓之 宿儒”。在沮渠蒙逊的北凉政权中,他官至秘书考课郎中。公元 436 年,北魏灭 北凉,占据河西走廊,阚骃官拜北魏乐平王拓跋丕的从事中郎。乐平王死后, 他流落到北魏的首都平城, “家甚贫敝”,饥寒而卒。他生前曾注疏王朗的易传 ,撰十三州志等。 十三州志是一部继后汉书郡国志之后的又一部 重要的史地著作。书中对河流山川、地名物产等都作了认真的考证,在很多地 方纠正了前人的错谬,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巨著,

9、备受学者的重视。 索靖索靖(230303 年) 字幼安,敦煌人,西晋著名书法家。生于累世宦族 之家,在西晋王朝曾任驸马都尉、雁门都尉、酒泉太守等职。公元 303 年,率 秦、雍、凉三州之军讨伐司马颙的叛军,受伤身亡。被追赠为“司空”,封安乐 亭侯。索靖为人有胆有识,人称其有“逸群之量”。曾与同乡人汜衷、张甝、索 玠、索永同在太学学习,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他博通经史,在文学和书法艺术上造诣尤深,受到士林极高的赞誉。其书法浅浓适度,气势雄厚,古 朴似汉隶,转折似今草,在我国书法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著有五行三统正 验论 、 索子 、 晋诗以及书法学专著草书状等。 祁嘉,字孔宾,酒泉人。少清贫

10、,好学。二十多岁时,西游至敦煌, “依学官诵 书,贫无衣食,为书生都养以自给,遂博通经传,精究大义”。后又“西游海渚, 教授门生百余人”。张重华征拜他为儒林祭酒,让他传授儒学。他性情宽厚温和, 教诲学生、传授知识从不倦怠, “在朝卿士、郡县守令彭和正等受业独拜床下者 二千余人”。著作有二九神经 。 宋纤宋纤 字令艾,敦煌效谷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教育家,节高德 隆,颇为人所重,弟子受业者三千余人。前凉敦煌太守杨宣画其像于壁以奉之, 并作颂曰:“为枕何石?为漱何流?身不可见,名不可求。 ”酒泉太守马岌,亦为 当时之名士,备礼仪欲求见,纤则入处高楼重阁,拒而不见,马岌退而喟然叹 曰:“名可闻

11、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今而后知先生人中龙耳。 ”遂题 诗于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室迩人遐,实劳我心。 ”此后张祚数遣人征 聘,拒之不就,所赠财物亦皆不受。宋纤勤奋好学,年八十仍笃学不倦,所注 论语及为诗颂数万言。 宋繇宋繇 字休业,敦煌人。婴孩时,父母先后亡,事伯母张氏以孝闻。少有 宏志,随张彦至酒泉, “追师就学,闭室读书,昼夜不倦,博通经史;诸子群言, 糜不综览”。后凉吕光据凉州时,官为郎中。后奔段业,官散骑常侍。后又奔敦 煌太守李暠,佐暠成霸业,历位通显。公元 420 年,北凉沮渠蒙逊灭西凉后, 曾感慨地说:“孤不喜克李歆,欣得宋繇耳。 ”遂任繇为尚书吏部郎中,委以考核

12、 官吏之重任。蒙逊临终时又将其子沮渠牧犍托付于宋繇,令其辅佐。牧犍以其 为左丞。北魏灭北凉后,繇随牧犍到平城并卒于平城。宋繇酷爱读书,尊重知 识和人才, “每闻儒士在门,常倒屣出迎,停寝政事,引谈经籍”。在处理政务上, 是非分明,秉公无私。虽官居显位,但家无余财。蒙逊平酒泉, “于繇室得书千 卷,盐米数十斛而已”。 索绥索绥 字士艾,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著名学者。幼时家贫好学,前凉时举孝 廉,后因母丧而去官。后又举秀才,为儒林祭酒。在前凉张骏时,任搜集内外 大事之官。著作有凉春秋五卷,又作六夷颂 、 符命传十余篇。以著 述之功,被封为平乐侯。 赵匪,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历 学家。曾

13、任北凉太史令。著有七曜历数算经 、 河西甲寅之历 、 阴阳历书 等。在英人李约瑟所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赵匪被列为中国古代科 学家之一。 索袭索袭 字伟祖,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著名学者。常常闭门读书,不交当世。 精通阴阳之术,著有天文、地理方面的著作数十篇。 除了上述以儒学见称的文人学士外,河西文化圈还孕育出了一大批在佛学 方面造诣深厚的高僧大德。如凉州人宝云、智严、竺道曼、道泰,酒泉人慧览, 张掖人沮渠京声,金城人玄畅等。他们不辞艰辛,跋涉于冰天雪地和荒漠沙碛 之中,西行求经,瞻仰圣迹。归来时又携回大量梵文或胡语佛经,在河西境内 开窟建寺,或聚徒讲经,或从事译著,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做

14、出了贡献, 并使佛学成为河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是被后人称为“敦煌菩萨” 的竺法护。 十六国时期的两位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和昙无谶都在河西有过活动并对河西 地区的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鸠摩罗什鸠摩罗什(344 年413 年) 龟兹人,早年深受小乘佛学的影响,青年时 改宗大乘,尔后主要从事弘扬大乘佛学的活动。他的弘法活动,曾对当时塔里 木盆地各绿洲的佛教产生过巨大影响。前秦建元十九年(383 年) ,苻坚派大将 吕光率军进攻西域,次年,吕光进军龟兹,大破龟兹诸国联军,东归时,将高 僧鸠摩罗什带到凉州。途经敦煌时,罗什所骑的白马病死,葬于沙州城内,并 留下了一个神奇的传说,至今还在敦煌一带流传

15、。为此,后人特意建塔纪念, 名“白马塔”。此塔经历代维修,至今仍耸立在沙州古城东南隅。白马的传说及 白马塔的修建,说明罗什对敦煌地区的佛教确实产生过影响。罗什在敦煌稍事 停留后,便随吕光到达凉州,建精舍,授弟子,讲经说法,翻译佛经,使凉州 佛教盛行一时。弘始三年(401 年)后秦主姚兴亦好佛教,遂出兵凉州,从吕 光手中夺得鸠摩罗什,罗什被请到长安,继续从事佛经的翻译。罗什在凉州与 长安共译经 74 部 384 卷32,现存 39 部 313 卷。主要有大品般若 、 法华 经 、 弥陀经 、 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坐禅三昧经 、 禅法要解等禅宗 经典及十诵律 、 大智度论 、 成实论 、 马鸣传 、

16、 龙树传等律本、论 著和传记,这些佛典成为后来中国佛学学派和宗派建立自己的理论和学说的基 本依据,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后人将他和唐玄奘、义净并称为 古代的三大翻译家。 昙无谶早习小乘,后从一白头禅师改习大乘,喜其义理,于是专攻大乘。 他主持翻译的 11 部佛经,都属于宣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大乘教经,其中以 大般涅槃经最为重要。据记载:“谶既达此(凉州) ,以玄始十年,岁次大 梁十二月二十三日,河西王(沮渠蒙逊)劝请令译。谶手执梵文,口以大般 涅槃经最为重要。据记载:“谶既达此(凉州) ,以玄始十年,岁次大梁十二 月二十三日,河西王(沮渠蒙逊)劝请令译。谶手执梵文,口宣秦言。其人神 情既锐,而为法殷重。临译敬慎,殆无遗隐;搜研本正,务存经旨,惟恨胡本 分离残缺未备耳。 ”此经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