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反式脂肪酸 零摄入并不现实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190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舌尖上的反式脂肪酸 零摄入并不现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舌尖上的反式脂肪酸 零摄入并不现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舌尖上的反式脂肪酸 零摄入并不现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舌尖上的反式脂肪酸 零摄入并不现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舌尖上的反式脂肪酸 零摄入并不现实(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食品网:舌尖上的反式脂肪酸山东食品网:舌尖上的反式脂肪酸 零摄入并不现实零摄入并不现实在很多人看来,各种派不但美味,而且营养,听起来甜美又时尚。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派”类点心,却往往是暗藏反式脂肪酸的大户。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主要来源是加工食品,其中氢化油是反式脂肪酸来源。氢化油主要用于加工食品,比如烘培食品、代可可脂巧克力、植脂末等,而在多数中国人的食谱中,这些食品的比例并不大。植物油中反式脂肪的含量虽然低,但是消耗量比较大,对反式脂肪的贡献反倒比较大。不过,这些都加起来,总量也并不算多。除了加工食品,在受人们追捧的“天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也是存在的。从对北京、广州两城市居民的膳

2、食中不同食物的反式脂肪贡献率的调查中,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主要是牛羊的奶与肉。不过,牛羊肉或奶虽然含有反式脂肪,依然是比较优质的食物,不应该因为其中的反式脂肪因噎废食。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含反式脂肪酸最多的就是植物奶油,人体不但无法吸收植物奶油,反而还会给身体造成伤害,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至少可以造成以下危害:发胖、易引发冠心病、影响男性生育能力、降低记忆力、容易形成血栓、影响生长发育、糖尿病、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等。消费者如何通过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了解反式脂肪酸消费者如何通过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了解反式脂肪酸? ?通过在一间超市里调查发现,近百种的饼干、蛋糕里

3、有近五分之三的产品含有人造脂肪,面包、糖果、冰淇淋、速冻汤圆等都未能“幸免”。那么我们该怎么通过标签配料表来了解产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呢?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等这些名字,都是反式脂肪酸的代名词。消费者购买包装食品时,要多留意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当这些原料在前 4位置,说明比例比较大,要注意选择少购买,少吃几次,否则会损害健康。另外,如果标签上标注的“总脂肪含量”比较高也最好别买,因为这可能是反式脂肪酸的来源。防反式脂肪酸要少吃西餐、西点防反式脂肪酸要少吃西餐、西点为什么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呢?因为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口味口感特好不说,

4、还造价低、易贮存。因为好吃,所以人人都爱吃,在人们经常吃的饼干、薄脆饼、油酥饼、巧克力、色拉酱、炸薯条、炸面包圈、奶油蛋糕、大薄煎饼、马铃薯片、油炸干吃面等食物中,均含有不等量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在自然界形成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都是人造的,属于典型的食品添加剂,所以,要管住自己的嘴,特别是西式快餐,才是降低反式脂肪酸摄入的最好办法。自家烹饪油温过高,也会造出反式脂肪酸自家烹饪油温过高,也会造出反式脂肪酸如果在家自己动手做饭烧菜,你可别自己给自己制造出反式脂肪酸,那就得不偿失了,做菜时,尤其是用食用油炸鱼、虾,肉、菜丸子,花生米、虾片等食品时,一定不要反复用一锅油,最好一次一锅炸完,而且要避

5、免火过大,油温过高。因为我们现在家里用的油,几乎都是精炼出来的,或者烹调用油,加热温度过高时,部分顺式脂肪酸会转变为反式脂肪酸。控制反式脂肪控制反式脂肪“零摄入零摄入”不现实不现实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 0.16%,因此它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所以,在控制反式脂肪摄入时追求“零摄入”,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我们没必要谈之色变。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又称反式脂肪或逆态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人造植物油脂,生活中常见的人造奶油、人造黄油都属于反式脂肪酸。制造反式脂肪酸的“氢化处理”过程可以防止分子被氧化,使液体油脂变成适合特殊用途的半固体油脂并延长保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