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点评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7091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点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点评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孝子墓中学 王长娟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也便于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加深对 诗句的理解,领会诗的内涵;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了解象征的含义及在本诗中的运 用,理解并初步掌握诗歌的创作方法;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并能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布置学生搜集 1938 年前后祖国状况的资料,做好记录。 2.展开朗读竞赛,训练朗读能力,朗读教学贯穿课堂。 3 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4.对比不同社会背景谈感想,

2、并以诗的形式抒写自己的感想。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配乐磁带、写有思考讨论题的小黑板、标有整首诗停顿和重音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间作一下交流、补充。 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结果,并说出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以上情况的。 (书刊、影视、 询问、调查等。并适时播放日军侵华录象资料,学生发言作为解说。 ) 3.教师评价导入,指明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完成的。 二、反复阅读文本,读出诗歌感悟、情感及主题。二、反复阅读文本,读出诗歌感悟、情感及主题。 1.学生自读一遍,整体感悟。 2.指名读,要求读出诗歌感悟。

3、学生评价:你认为他这样读可以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引导学生读诗注意停顿、重音及语调,用声音更好的表达自己对诗的感悟。 ) 3.出示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 4.以对抗赛的形式男女生分别齐读。 (也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5.再自读一遍,细心体会,感悟诗歌主题。 三、解读文本,了解象征的含义及在本诗中的具体运用。三、解读文本,了解象征的含义及在本诗中的具体运用。 1.问题铺垫,如果你是诗歌中的那只“鸟” ,你希望自己是只什么“鸟”? (歌声婉转的百灵,啼血的杜鹃,填海的精卫,象征和平的白鸽) 深入个人对主题的理解,并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切入点,由“白鸽

4、”再创象征情境。 2.再创情境:有的同学希望自己是一只白鸽,因为它是和平的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 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中运用的相当出色。结合我们搜集的社会背景资料,思考并 讨论下列问题(出示小黑板): (1)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注意前面的修饰词) (如有难度可结合其他象征含义的例子来降低难度,丰富课外知识。 )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 论,代表发言,教师评价。 (这些讨论题是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适时点拨,但不要过多干涉。

5、) 3.你说我说:说说你学完这首诗的感受。对比不同社会背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4.配乐再读。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内化吸收,并在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陶。 四、拓展作业,巩固文本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写诗能力。四、拓展作业,巩固文本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写诗能力。 诗人艾青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年代对祖国的爱依然痴心不改,对祖国的未来始终充 满了希望。而今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作为 21 世纪的主人,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请你结 合现在的社会背景,试着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看法或感想,尽量用上象征的手法。 (如有必要和可能的话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 )点 评: 本设计特点如下: (一)、(一)、

6、设计设计思路清晰,流思路清晰,流畅畅。 。 本设计将教学的过程分为阅读文本、解读文本、拓展文本三大环节,每个环节又有相应 的教学目标和实现各目标的方法。可以说,设计思路自然流畅。 (二)、努力改(二)、努力改变变教教师师角色。角色。 在本设计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问题答案的权威人士,而是学生自我解读 文本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情境的创设者。如导入环节一改过去以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导入新课的方法,而是以学生课下搜集相应的资料,课上交流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可谓是“一 石三鸟”。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激情导入。这 仅仅是一个环节的设计,由此可见,本

7、设计在努力改变教师的角色。 (三)、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设计中,学生活动设计很多。如搜集资料、交流资料、各种方式的朗读、提出个人问题、 发表个性见解、合作学习等等,设计主体是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是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的 学习。因此说,在本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突出了出来。 (四)、努力(四)、努力创设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指教师为建立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采用的一种用辅助 教学,促进学科知识原型生活的背景资料铺垫。可以说情境创设是配合课堂教学中各种目标 要素、方法要素的主要途径。本设计中无论是学生交流资料,各种方式的朗读,还是通过合作 学习解决问题等方法,都能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不难看出,情境创设贯穿教学设计始终, 这是很可贵的。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陈凤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