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273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刘寅芬 吴岭梅 摘要:回顾性总结 62 例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资料,发现瓣膜置换术后主要 并发症有出血、心律失常、感染、低心排综合征等,一般出现在手术后早期。 认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护,可预防或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挽 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并发症;护理 Key words Valve veplacement;Postoperative;Nursing care 心脏瓣膜病大多数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Marfan 氏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畸形等。而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常用的治疗方法,通常 在低温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进监护室

2、进行持续动态监测,此是早期发 现和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举措。2001 年 10 月2008 年 8 月,我院收治心脏瓣膜病并行瓣膜置换手术 62 例,术后发生的主要并发症有出 血、心律失常、感染、低心排综合征等,现将有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告 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62 例,其中男性 26 例,女性 40 例。年龄 768 岁。行单纯二尖 瓣成行 2 例,单纯二尖瓣置换 19 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 10 例,二尖瓣联合主 动脉瓣(双瓣)置换 31 例。术后并发出血 8 例,其中因大出血、心包填塞再度 行剖胸止血的 4 例。心律失常较常见,其中恶性心律失常 2 例,死亡 1

3、 例。术 后感染 3 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 2 例,死亡 1 例;胸骨哆开纵隔感染 1 例, 死亡 1 例。术后发生低心排征 5 例,死亡 1 例。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血 出血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 36 小时内。 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止血不彻底,二是体外循环凝血机理紊乱引起的广泛 渗血【1】。本组有 1 例 63 岁的女性病例,术前诊断:风心二狭二闭。施行二尖 瓣人工膜置换术,术后早期渗血较多,每小时200ml,术后 3 小时达 700ml。通 过使用止血药,输新鲜血,升压药维持血压等处理,出血得到控制。翌晨渗血 量减少,而血压未趋平稳,中心静脉压15cm

4、水柱,心率增快 130 次/分,呼吸 23 次/分,颈静脉怒张,行床边 B 超提示心脏压塞,即行剖胸手术。 护理措施:对于此类病人,由于凝血机制差,术前给予补充维生素 K,并协 助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术后我们通过有创监测仪,监测血压、脉搏、 中心静脉压、左房压的变化,甚至通过漂浮导管测得肺毛细血管契压,注意尿 量的变化,观察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情况,计算和比较每 0.51 小时内引流的 血量,若每小时大于 100ml,连续 34 小时,则考虑有胸内出血。若出血较多 或大量出血后突然中止,应警惕并发心脏压塞,注意心脏压塞的症状和体征, 如胸闷气急、心搏过速、颈静脉怒张、中心静脉压逐渐上升、动

5、脉血压和脉压逐渐下降、面色灰白、周围紫绀、尿量减少等,后期会出现奇脉。另外注意观 察有无切口渗血,鼻腔出血,气管吸引时的血痰,血尿或皮下出血等。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也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 或室性早搏,可能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体外循环,水电解质紊乱所致。因此 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首先明确其类型,找出其病因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包 括给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异搏定、心得安、西地兰等;根据检验结果, 及时补钾、扩充血容量或用硝普钠降低前负荷;进行临时起搏或电复律等。本 组恶性心律失常中,1 例 63 岁女性患者,术前诊断:“风心二尖瓣脱垂伴关闭 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

6、全” ,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成形术” 。术后 11 小时出现 室性早搏,随即出现血压下降,脉搏50 次/分,即给予面罩给氧、扩容、阿托 品、盐酸肾上腺素等处理,病情略有好转。1 小时后血压再度下降,给予气管 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强心利尿,半小时后出现室速、室扑、室颤,即行药 物,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另 1 例 54 岁女性患者,术前诊断:“风心二尖瓣 关闭不全” ,行“二尖瓣置换、左心房血栓清除术” ,术后 11 天,在普通病房, 无监护的情况下,由于食欲差,进食量少,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恶性心 律失常,因抢救无效死亡。 护理措施:术后早期进 ICU 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心率、心律

7、、血压、 脉搏、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尿量的变化,随时观测血电解质的变化,动脉血 气的分析,注意通气效果的评价及容量的补充。进入普通病房后仍然需注意病 情的观察,保证饮食及睡眠的充足供给,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稳定患者的情 绪。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有关心律失常的基本理论和治疗的各项技能。 感染 感染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感染有 3 例。其中 胸骨哆开纵隔感染 1 例,文献报道,发病率2%【1】。如 52 岁的女性患者: “二尖瓣狭窄” ,术前因链球菌感染,经内科治疗二十天后转入我科。术前准备 时,咽试子和痰培养,发现真菌感染,又抗真菌治疗并劝其不要手术,但家属 坚决要求手术,手

8、术前连续两次痰培养为阴性后,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 。手 术后一直低热,术后 14 天出现弛张热,发现胸骨哆开纵隔感染,血培养、分泌 物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术后 22 天因感染严重,行“广泛清创术” , 但终因治疗棘手而死亡。而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2 例,文献报道,发病率1%【1】;1 例是霉菌性心内膜炎,如 38 岁的女性患者因风心二狭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经过良好,第 14 天起有不规则发热,伴寒颤,同时皮肤出现瘀点、脾 肿大、白细胞 9.610/L,血红蛋白下降至 7g%,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至 60mm/h。 采用头胞霉素等未能控制,血培养有霉菌生长,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霉菌性 心内

9、膜炎。即静脉滴注二性霉素 B30mg/d 和 5氟饱嘧啶 3g 共 1 个半月。体温、 血沉正常,贫血好转,心功能改善,1 年后随访患者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对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术前凡有潜在性的感染来源或菌血症, 如皮肤或鼻咽部的金葡菌感染、牙龈炎或尿路感染等应认真评估,查明并处理。 对术前冠脉造影的病人,常规围手术期用抗菌药物。术中完善牢固地对合劈开 的胸骨,缩短手术时间,是预防胸骨哆开继发纵隔感染最重要的环节。术后患 者侵入性插管很多,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按规程做好管道护理。加强口腔护 理,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心脏听诊每日两次,以便及时发现新的杂音。当病人咳嗽时,我们用手按压病人的前胸,

10、对抗限制胸骨的活动,避免发生感染的 机会。对术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常同时服用抗霉菌药物如酮 康唑等,以预防霉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低心排征 低心排征是导致心脏手术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低血压,中心 静脉压升高,尿量减少是低心排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生可能与低血容 量和心源性休克有关【2】。本组共发生 5 例,均与低血容量和心源性休克有关。 如 1 例男性患者,48 岁,术前诊断“马凡氏综合征”行“Bentall 手术” ,术毕 回 ICU 后,血压下降,依左房压进行输血,补足血容量,左房压上升至 20mmHg,血压仍不能维持,遂开始给多巴胺,由 3ug/kg.min 增

11、至 15ug/kg.min,血压偏低,加用肾上腺素 3ug/min 可维持收缩压 90100mmHg, 但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乃再加用扩容药硝普钠,开始为 0.5ug/kg.min,后加大 2ug/kg.min,左房压下降至 15mmHg,四肢逐渐转暖,继续输血,以维持血压在100120/7080mmHg 之间。其余 4 例均与低血容量有关,通过矫正低血容量的因素后低心排症状得到改善。 护理措施:我们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早期进 ICU 进行监测,监 测内容包括: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 尿量、末梢循环、动脉血氧饱和度等。保证氧的供给,保证中心静脉及外周静 脉通道通畅,掌握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熟练使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 参 考 文 献【1】王一山主编.重点监护临床实践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 .03:437-456 【2】吕学正主编.外科护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3.12:2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女 主管护师 邮编:225300 手机:135151559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