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髓炎的诊断与病因分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4988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髓炎的诊断与病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残髓炎的诊断与病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残髓炎的诊断与病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残髓炎的诊断与病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髓炎的诊断与病因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残髓炎的诊断与病因分析残髓炎的诊断与病因分析鞍山市师范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唐粤影鞍山市东鞍山医院口腔科魏英随着牙髓治疗技术的发展,患牙的保存范围逐渐扩大,临床常可见到一些做过牙髓治疗的牙齿,又出现类似牙髓炎的疼痛。经检查证实为残存牙髓的炎症,可诊断为残髓炎。这类疾病的症状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容易被忽略,造成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疾病,我们进行了一些观察。材料和方法材料和方法凡在 2006 和 2009 年在我科就诊,诊断为残髓炎的病例,均做为本次观察对象。上述病例按牙髓炎诊断方法检查,并在除去原充填物后,探查根管内确实存在有残髓者,方诊断为残髓炎,这些病例都采用相应治疗,并观察近

2、期效果。一般情况共观察 26 例病人,其中男 12 例,女 14 例。年龄最大为 65 岁,最小为 18岁。既往做过干髓治疗的 13 例,做过根管治疗的 6 例,治疗史不详 7 例,这 7例除原充填物后,均可断定做过牙髓治疗。观察结果及分析观察结果及分析1,症状;本文观察的 26 例残髓炎,仍表现为牙髓炎疼痛的特点,但症状均不剧烈,也不典型。大部分病例以冷热刺激痛为主诉,26 例中有 15 人次,其次是咬合痛 8 人次,自发性痛 3 人次。疼痛大部分为不典型的发作。放射性疼痛范围多局限在患牙近,远中 1-2 邻牙。2,检查;全部患者均有银汞或光固化充填,大部分患者有轻度叩痛或叩痛不适感。温度测

3、验绝大多数患者对冷热刺激表现为迟缓反应,部分病例敏感度升高,少数敏感度降低,其余患者无反应。X 光照片所见,本文 23 例经 X 线检查,其中 12 例根尖表现正常,8 例根尖周膜增宽。3 例根尖有新月形透影区,透影区内密度降低,骨小梁仍在。所有患者无明显根尖弯曲。检查结果说明;患牙对叩诊反应轻度或仅有不适感,这是由于残髓在根尖部,有充血渗出等炎症变化,而根尖周组织仅是根尖部残髓炎症的外围区,并非炎症中心区,所以叩诊轻度疼痛。X 光照片证实,残髓炎所在根尖,大部分无异常,少部分患者根尖根周膜增宽,个别为新月形密度降低区,此区内骨小梁仍在。患牙对温度刺激的反应不强烈,多表现为迟缓反应,由于残髓多

4、在近根尖部位,温度传导不易达到,因此检查时需加大刺激强度,延长刺激时间,才能使残髓有所反应。凡强温度刺激能引起反应的患牙,均可怀疑为残髓炎。可以除去旧充填物,暴露髓腔后,直接探查根管,以确定是否有残余牙髓留于根管中,以便确定是否为残髓炎。3,根管内情况;除旧充填物暴露髓腔 26 例患牙根管内均有探痛的牙髓存在,但探痛的深度各异,干髓治疗后,残髓探痛部位大部分是在根管口,其原因可能是失活剂的作用不完全,或因治疗操作不当。而根管治疗后,残髓部位在根管中下部以下。可能是因治疗操作不彻底,个别情况是操作疏忽,遗漏根管。4,发病时间;残髓炎发病距原牙髓治疗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差别颇大。最短为 3 周,最长

5、 10 年。5,治疗及近期效果;本文 26 例患者均再行根管治疗,即主观感觉无不适,检查无叩痛,温度测验无反应,然后永久充填,观察 2-3 周做下一步修复。以上病例经追踪观察半年,均无自觉症状,上述检查无异常,功能良好。可见,近期效果尚可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观察。讨论讨论残髓炎的诊断;经过牙髓治疗的牙齿,由于根髓未完全失活,干髓剂的作用也未能使其完全固定,有的病例在治疗数月或数年后又出现疼痛,即近根尖部未失活的牙髓发炎(残髓炎)所引起。根管治疗若残留少量根髓或遗漏个别根管未加处理,同样会发生残髓炎。由于残髓炎仍然是牙髓炎,因此具有牙髓炎的基本特点。又因既往做过牙髓治疗,大部分牙髓失去活力,发炎的牙髓仅是近根尖部未失活的残余部分,因此症状少而程度轻,呈不典型的慢性牙髓炎的表现。如暴露髓腔后或直接探查根髓皆可诊断。本文观察的 26 例患牙的症状和检查均具有上述。可见对于曾做过牙髓治疗的患牙,表现出隐痛,冷热痛或咬合痛等症状时不能忽视,应按病史,症状,检查等步骤,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现代根管治疗有良好的治疗设备和仪器,治疗技术不断提高,残髓炎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参考文献;1,郑麟蕃,张震康主编;实用口腔科学第一版 77 页,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 岳松龄主编;口腔内科学,第二版,199 页,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