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过关检测(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848376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过关检测(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过关检测(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过关检测(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过关检测(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过关检测(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过关检测(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过关检测(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章末过关检测(三)章末过关检测(三)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 12 题。1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 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长期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2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将资源开采集中到盈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B发展交通

2、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C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解析:1.C 2.D 第 1 题,由图可知,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 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整个成熟期资源年开采量保持不变;而衰退期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资源总开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第 2 题,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一方面应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另一方面必须发展科技,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停止开采资源明显不合理。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 35 题。23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可

3、能发生的变化有( )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 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A BC D4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5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

4、业链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解析:3.A 4.C 5.B 第 3 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该乡镇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就业结构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 4 题,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故坑口电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第 5 题,煤炭产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

5、面积种植水稻。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2009 年 6 月 19 日,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这是自 2002 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八次调水冲沙。7月 3 日调水调沙任务结束。据此回答 67 题。6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3A BC D7选择在 6 月 19 日至 7 月 3 日进行调水

6、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解析:6.C 7.B 第 6 题,从题中的描述可知,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更多地考虑环境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第 7 题,选择在这一时段进行调水冲沙,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水库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 89 题。8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9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

7、能有( )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引发旱涝灾害A BC D解析:8.B 9.B 第 8 题,金沙江地处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较大;且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水电的梯级开发。第 9 题,选项中为有利影响,引发旱涝灾害不是水库建设导致的,反而水库建设能缓解旱涝灾害。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 1011 题。410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防洪 减少水土流失 减缓河床抬高速度

8、有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A BC D11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潼关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B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C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D有利于发展航运,促使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东输送解析:10.C 11.B 第 10 题,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防洪和减缓河床抬高速度。第 11 题,受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升高,渭河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逐步变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同时由于河床水位升高,地下水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二、综合题(共 56 分)12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

9、土、铁矿资源,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其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各题。(26 分)注:图中输出产品为向省外输出。(1)分析山西省开展煤炭综合利用的有利条件。(6 分)(2)与 20 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较,山西省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5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10 分)(3)针对重化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山西产业结构应如何调整。(10 分)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等方面分析。第(2)题,与20 世纪初的鲁尔区相比较,山西能源基地面临的突出环境问

10、题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第(3)题,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所以山西省的工业是以煤炭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答案:(1)煤炭、铝土、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2)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原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等。(3)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

11、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如大力发展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工业,提高资源附加值,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13.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0 分)(1)判断汉水自 P 点至 Q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 分)(2)Q 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右上角图)。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6 分)(3)据图比较汉水中游的支流南河与唐河、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8 分)(4)指出图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8 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地区

12、海拔高度的差异及河流的流向很容易判断地形为盆地(或平原)。第(2)题,河流上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使大量泥沙入河;河流水量丰富且变化大,沙滩的淤积速度变化也大;Q 点处河道弯曲,流水的沉积作用显著。第(3)题,水文特征从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落差等方面比较。第(4)题,从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回答。答案:(1)地形类型:盆地或平原。理由:图示地区四周海拔普遍高于 200 m,多山地地形,中部海拔普遍低于 200 m,多平原地形;河流由四周山地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6(2)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丰富,河流常受洪水威胁,沙洲、卵石滩淤积速度变化大;Q 点附近河段地势平坦,河道弯曲,导致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显著。(3)南河地形坡度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唐河、白河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河流含沙量小。(4)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修建水库,加大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