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894-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93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894-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894-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894-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894-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894-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894-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894-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70 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适当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 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以备评讲) 。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2、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 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 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 2、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 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闽中郡有权 任免辖区内的县令;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 B C D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

3、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4、唐时宰相李绛说:“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口谏者有几?就有谏者,皆昼度夜思,朝删暮 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 ”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朝中大臣畏惧残暴的君主 C唐朝没有群臣上谏的规定 D唐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皇权不断增加 6、 “朕自临御以来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

4、之制,俾之 各司所事。 ”据此,这位“朕”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7、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 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 B C D 8、 “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 ”这一现象 开始于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B梭伦执政时期 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9、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他的改革开始的”。 “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

5、国家”。材料中涉及 的是哪一位人物 A伯利克里 B梭伦 C克利斯提尼 D亚里士多德 10、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 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11、下列关于早期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早期罗马法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贵族不能够随便解释法律;早期罗马法本身具 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A B C D 12、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征集有关编纂法律的建议,以下主张不会被他采纳的是 A甲倡

6、导增加调节社会矛盾的条款 B乙主张废除一切身份的不平等条款 C丙建议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13、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 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A英国议会 B英国贵族 C英国民众 D英国王室 14、西方国家代议制的核心是 A政府 B议会 C法院 D内阁 1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 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 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决定英国的重大政

7、策; 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 B C D 16、 “在邦联时期,国内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 和国。 ”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 1787 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 B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 D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 17、美国 1787 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 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 ”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分权原则 D平等原则 18、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 (1)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历史总是在曲折

8、发展中前进; (3)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还比较强大;(4)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1) (2) (3) B(2) (3) (4) () () () D(1) (3) (4) 19、下列关于 19 世纪晚期法、德两国立法权的比较,正确的是 A立法权都属于两院制议会 B法国立法权属于众议院 C德国立法权属于联邦议会 D德国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帝国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20、1871 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 14 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 17 票,其他各邦最多 6 票,多数邦只有 1 票,你认为此规定能通过主要是因为 A德意志统一主要是因为普鲁士发动的三次王朝战争

9、B其他各邦不团结 C其他各邦是被普鲁士吞并的 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 各邦屈服 21、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 协定关税 B 公使驻京 C 割让土地 D 开放口岸 22、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写道:“1854 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 县劝他们自行调解。 ”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 A按照国际法,可减少国际纠纷 B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 C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与中国无关 D颇具智慧,有利于化解纷争 A B C D 23、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都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都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实践的产物 C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D都

10、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2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 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 淮海战役中 25、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 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 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26 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

11、果实的原因是 列强扶植袁世凯;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 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A B C D 27、 “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 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 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从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 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28、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12、命运动;工人阶级 起了主力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投身于运动当中; A B C D29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30一位美国记者赞叹到: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 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3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由幼稚走向 成熟;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B C D 32、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

13、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英美观点的是 A “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毋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 B “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 C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 D “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 ”“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 33、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 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 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 34、要了解日军侵华的罪行,可以从下列哪些事件中得到答案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细菌部队;虎门销烟; A B C D 35、1949 年 1 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 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奇迹”的是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