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7458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用苯巴比妥治疗是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这种黄疸是由于 大量红血球破坏,形成大量胆红素时,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健全,不能将 胆红素很快排除,使血液中胆红素高于正常所至的黄疸。使用苯巴比妥后,可 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使其代谢增加,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降 低了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使黄疸消退。对于新生儿黄疸应先查明病因。应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用药。方法:口服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 5 毫克,分 3 次,每隔 8 小时服一次; 肌内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 5 毫克,分 2 次。在应用时,可先采取肌内注射, 后改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在应用苯巴比妥治

2、疗过程中,应反复检查血清胆红素 的含量,如低于 8-10毫克以下时,应考虑停药。经治疗后无效,可改用其 它方法进行治疗。尼可刹米具有中枢兴奋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及其后遗症的发生。 维生素 B12 缺乏,少数可出现黄疸,复合维 B 液主要用于补充 B 族(遇上此类问题,本人的思路: 1、先熟悉新生儿黄疸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 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 发现及时处理; 2、平日新生儿退黄中经常看见的是苯巴比妥,这个药物我们药师能接受,那尼 克刹米为何用在此处呢?他们有何相似处?是对因还是对症的?; 3、尼克刹米是中枢类用

3、药,这点与苯巴比妥相似,两者治疗作用目的可能相同 由此转到中枢相关症状或并发症; 4、与临床相对应上了) 建议先看看相关文献: 一、尼可刹米和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探讨不同时期应用肝酶诱导剂对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 正常分娩的 236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分别于出生后 12 h(A 组,n=62),24 h(B 组,n=59)和 48 h(C 组,n=55)给予尼可刹米和苯巴比妥预防性治 疗.观测各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发生情况.结果各时期处理组的胆红素浓 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用药越早,黄疸发生人数越少,黄疸程度越轻.结论尼 可刹米和苯巴比妥早期预

4、防性用药,能预防或减轻新生儿黄疸.二、口服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作者:李科翔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少数病例严重 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近年来,随创建爱婴医院和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普及,有 学者提出母乳喂养可加重生理性黄疸,而产科催产素的广泛应用,也起到了加 重黄疸的作用1。对于新生儿高胆的治疗,多采用口服茵栀黄注射液为主的 综合疗法。为比较口服茵栀黄注射液与口服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两种方法的疗 效,2005 年 9 月2006 年 9 月,我院对 257 例新生儿高胆患儿分成两组进行 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

5、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新生儿高胆患儿 257 例均为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 儿。有感染存在及溶血性疾病均不在观察之列。其中平产 103 例,剖宫产 154 例。均为足月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将其随机 2 组。A 组 120 例,其中平产 儿 48 例,剖宫产儿 72 例,出生体重 25004150 g,出生日龄 57 天;B 组 137 例,其中平产儿 58 例,剖宫产儿 79 例,出生体重 26004300 g,出生 日龄 57 天。两组均于分娩后在母婴同室区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加配方奶粉 喂养。两组条件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小儿出生后每天观察皮肤黄疸变化。如果出现

6、黄疸,则以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生产的 JH20-1A 型经皮黄疸仪测定小儿黄疸指 数,并用静脉血偶氮反应法进行复核。当黄疸仪读数超过 16,血清总胆红素浓 度220.6 mol/L,即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本文共收集 257 例。1.3 治疗方法 A 组:苯巴比妥 5 mk/(kgd),尼可刹米 100mg/(kgd),分 23 次口服。B 组茵栀黄 20 ml/d,分 23 次口服。两 组均连续使用 5 天。两组均不予以蓝光照射治疗。1.4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其副作用,以治疗 5 天末结果判 定疗效。分别于每天早晚 2 次以经皮黄疸仪监测黄疸变化:(1)治愈

7、:目测 黄疸完全消失,经皮黄疸仪读数下降到 10 以下;(2)好转:目测黄疸减轻, 经皮黄疸仪读数下降到 1115;(3)无效:目测黄疸未消退,甚至加重经皮 黄疸仪读数16。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2 检验。2 结果2.1 治疗结果 黄疸消退情况,A 组优于 B 组。经治疗 5 天后黄疸消退, A 组共 114 例,B 组共 87 例。见表 1。表 1 两组药物治疗后患儿转归情况两 组比较,其中 A 组治疗 120 例,治愈 84 例,占 70;好转 30 例,占 25.00;治疗有效率 95.00,无效 6 例,占 5.00,治疗无效的 6 例中,黄 疸进一步加重 1 例。B

8、组治疗 137 例,治愈 44 例,占 32.2;好转 43 例,占 31.3,治疗有效率 63.50,无效 50 例,占 36.50,治疗无效的 50 例中, 黄疸进一步加重 21 例。对两组治疗结果经假设检验,248.47,P0.01, 表明 A 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地优于 B 组的治疗效果。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患儿口服茵栀黄注射液后,出 现大便转稀、次数增多的轻度腹泻情况,程度不重,多不伴有脱水,经停药后 马上恢复。B 组合并腹泻反应共 33 例,占 24.09。而口服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的 A 组未发现有腹泻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伤的严重不 良反应,未

9、发现嗜睡、兴奋、反应低下、吸吮无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 讨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在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 胆红素可通过开放的血-脑屏障而发生胆红素脑病,即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吸 吮无力,甚至惊厥、发热、颅内压升高等。胆红素脑病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多为 永久性,往往造成患儿不同程度的伤残。因此,无论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轻重、 发生早晚都必须严密观察,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治疗。目前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多采取综合治疗,通过口服茵栀黄 注射液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3,因避免了静脉滴注患儿家长难以接受的 缺点,且可以在家中治疗,因其简单、经济、方便、疗效好,在基层临床运用 较为

10、广泛。但偶有引起新生儿腹泻的副作用。本文通过使用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口服,增加尿苷二磷酸葡萄 糖醛基转移酶(UDPGT)的生成和肝脏摄取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使未结合胆 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结合胆红素,经胆汁排泄至肠道,再随 粪便排出,本次观察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茵栀黄注射 液组。本文就两种方法进行 5 天治疗的比较。通过比较,表明苯巴比妥加尼可刹 米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茵栀黄组,且不伴有腹泻的不良反应。苯巴比妥具有中枢 抑制作用,可导致小儿嗜睡、反应低下;而尼可刹米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导 致小儿兴奋、躁动不安。两者联合用药,可互相抵消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能够 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及其后遗症的发生。该方法避免了静脉注射药物时对患 儿的创伤,且可以在家中治疗。治疗简单、经济、方便、疗效好,适宜在临床 推广。参考文献1 邓曦,吕东胜.180 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结果分析.实 用预防医学,2004,11(4):801.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9,215-216.3 贾玲玲.口服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 2003,16(8):806-807.作者单位: 412000 湖南株洲,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