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发展领头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801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村发展领头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村发展领头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村发展领头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村发展领头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村发展领头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村发展领头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村发展领头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村发展领头雁记金沙县岚头镇岚丰村支部书记黄玲在岚丰村群众和党员心里,有这样一只领头雁,她几年如一日,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凭着一颗赤诚公心,带领村支、两委和 643 户村民,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画笔,以贫穷落后的岚丰村为画布,绘就了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们都说:“她是我们的主心骨,更是贴心人,有了她,荒山变绿了、村庄变美了、群众变富了。”这位倍受村民尊敬和赞赏的带头人,就是他们的村党支部书记黄玲,2004 年,金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全县铺开,岚头镇岚丰村在支部书记黄玲同志的带领下,迅速掀起远程教育学习热潮。通过全村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的学用转化,全村的各项工作都有

2、了跨越式发展,生活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一、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黄玲在远程教育动员大会上说:“远程教育是辆致富的直通车、是把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广大党员群众必须认真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掌握科学技术,才能搭上这辆车,用好这把钥匙”。岚丰村以村党员活动室、岚头中学远教站点、各组中心播放户为中心,一如既往地面向全村党员群众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学习政策理论、适用技术、经营理念、文化信息等远程教育知识,积极解决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性困难,认真学习各地先进典型经2 验,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致富门路。通过远教学习和实践,黄玲同志找到了本村发展滞后的原因,也找到了村的发展方

3、向,并果断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党员队伍建设中。为了让村、组干部在广大群众中能起到表率作用,她大胆起用能带头致富的党员担任四个村民组的组长,要求组长及党员在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和生产生活中做好表率,带动群众积极学习,积极实践,并对全体党员实行目标量化、设岗定责,积极开展党员“八带双联”活动;为了让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转变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发展意识,她自己出钱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到贵州农科所和遵义市、余庆县、重庆市江津县、云南蒙自县以及本县远程教育示范村、试验地等参观、考察、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养殖项目,示范基地建设、基层组织管理等。同时,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岚丰村村规民约、

4、岚丰村村务公开制度、岚丰村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结合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制定了岚丰村五年发展规划,为岚丰村勾勒出致富发展的美丽蓝图。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和了解,让黄玲同志在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方面找到了很多突破口,极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也让广大党员群众尝到了甜头。为了确保粮食不因干旱影响产量,黄玲多方集资,为村民硬化田坎,工程实施过程中,她以身作则,与党员群众一道铲田坎、运石砂、和灰浆,经过两个寒冬的辛勤劳动,完成4 个3 组 300 多亩水泥田坎的硬化,起到了保肥保水的作用。为了寻找水源,黄玲多次请省里的专家到村里测量勘察,请钻井队打了 150 米

5、深的井,昼夜流量达到500 立方,保证了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沼气能照明,沼气能煮饭,沼气是个存钱罐。”2004 年7 月,为了让沼气这个新鲜事物在岚丰村“扎根”,黄玲决定把发展沼气作为一个致富项目来抓,及时调整了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并请镇负责沼气池建设的相关技术人员到村、组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她走村串户,深入每一户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讲沼气池的优越性。 通过努力, 目前,全村修建沼气池151口。按村民每年燃煤花费户均400 元计算,仅已建完投入使用的沼气池就可为村民每年节约60400 多元。要让沼气池正常供气,必须喂猪3 头以上,这又推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沼气发酵后的糟渣又可以作为肥料施

6、放水稻和玉米以及开发经果林木。沼气池的建成有效地推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初见成效。为响应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户居住环境,几年来,她多方筹资十多万元, 率领全体村干部发动党员和村民投工投劳改房、改厕、改圈、改灶、建花池、修入户水泥便道和硬化通组公路,目前,全村实现改房46 户、改厕178 个、改圈171 个、改灶238 户,新建花池 145 个、修通了全长 12 公里入户水泥连心路,连通了 320 多户农户的院坝,硬化通组公里5.5 公里(目前尚在 4.5 公里正在施工),现在的岚丰村“出门像上街,走路不湿鞋,一年一个样,村寨靓起来”。为了让集镇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黄玲同志在岚头4 镇党委政

7、府的支持下,改建原街心花园为街心广场,改变了以前街道脏、乱、差的现象,也为平时群众乘凉和大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场地。三、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在长期的远程教育学习和外出参观学习中,黄玲同志积累了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很多成功做法。为了促进群众邻里关系和谐,加强村级文明建设,岚丰村匹配相应资金,广泛开展了“五好家庭”、“科技示范户”、“先进村民组”、“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2004 年 9 月,为了解决全村党员群众业余生活枯燥乏的实际困难,岚丰村在集镇中心广场安装音响,召集群众到广场学跳交谊舞、唱歌。每到傍晚,广大群众,不约而同的集中到广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一展歌喉,其中也能看到黄玲同志的身影。广大

8、村民都评价:中心广场的有效利用,提高了群众娱乐品味,甩掉了以前的一些陋习,成为岚丰村的一大亮点。2005 年 7 月,岚丰村在岚头镇老年大学的指导下,成立了岚丰村文艺宣传队,成员48 名,其中年龄最大的68 岁。黄玲同志出资 2.5 万元,为文艺宣传队购买了乐器、服装、道具等。她亲自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并带领这支队伍活跃在本镇各村及邻镇的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及农户红白喜事中。2007 年 10 月,岚丰村文艺宣传队的廉政文化表演,得到了省、地、县众多领导肯定。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喜看岚丰新气象 、花灯钱杆富、学、乐、美在农家、小品廉政村长、舞蹈芦笙对对碰等成为广大群众津津乐道的节目。5 为

9、增强群众与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岚丰形象,2005 年 9 月,岚丰村领导班子与广大群众共同集资,在集镇通往岚丰村生机湾的路上,树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对联。上联是:路连路、大路通小路、小康之路,下联是:心贴心、党心贴民心、万众一心,横批是:连心连路。肯定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为群众所做的贡献,反映了岚丰村村、支两委班子与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共创小康生活的决心。四、狠抓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长期的远程教育学习培训,黄玲总结出: 群众要致富,首先得有致富的门路,要想富得长久,就必须有一项产业作为支撑。 2004年 9 月,黄玲投入资金4 万元,在本村的深基湾村民组协调土地,从贵

10、阳购黄花藤梨20000 株,艳红桃 5000株,建立了岚丰村远程教育经果林种植示范基地。2005 年 1 月,她又投资 8 万元建立了岚丰村远程教育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实行统一购种, 集中繁殖, 分户饲养, 共养牛 30 头,养羊 150 多只。2005 年 7 月,她以自家房产作担保签定供货合同,负责为浙江义乌商家加工手工艺品,组建了岚丰村手工艺品编织加工厂,组织全村和临近村寨的80 余名妇女和老人从事手链、背包等加工业,每天能让她们挣得3040 元的工资。 2006 年 1 月,她统一购进“香优”良种,引导农户种植500 余亩,使农民人均收入达 3000 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突破了600 公

11、斤。2006 年 3月,她联系雄丰公司赞助资金2.1 万元购进 7000 多棵大枣, 分给当地农户种植,既美化环境、又使自身收益。2008 年 3 月,6 她结合岚丰村远程教育经果林种植示范基地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带动邱忠波等三户人家经营“农家饭庄”,并在林下种上了折耳根,在不远的山头建立了养鸡场。黄玲同村、支两委领导为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远教 +公司 +协会 +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2005年 1 月,她利用村入股承包黄泥洞铁矿洗选厂创收的6 万元,再投入 4 万元,创建了一个铁矿洗选厂,村集体每年可创收10 万余元;她充分开发新修村综合楼的用途,改建三个门面开办了一个餐馆,年纯

12、收入 15000 元;她召集村民利用土地入股,创办了深基湾打砂厂,实行承包经营,村每年收取承包费5000 元;2007 年并村后,她号召村民投资致富,采取老百姓和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先后陆续投入资金400 万元注册成立集蔬菜处理、保鲜、储藏、加工为一体的“金沙县雄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解决本村 120 余人的就业问题, 每人工资每月1200元以上。 同时在本村及临近的安底镇陡滩村、红光村、禹谟镇城墙村成立了有机蔬菜种植协会,建立了大头菜基地5000 余亩,惠及农户4100余户。大头菜生长周期短,不影响其它农作物种植季节,平均每亩能创收2000 余元。 2007 年 9 月,通过农户出土地,村

13、集体负责购苗的形式搭成协议,从重庆市江津县西湖大桥花椒生产基地一次购进“九里香”花椒幼苗32500 株,分发给 89 户农户按科学的种植技术要求种植。村委与金沙县雄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由公司参与花椒种植技术管理监督,并按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合格产品。2008 年 3 月,她组织村民集资在小下坝新建容纳500 头生猪的养猪场,目前工7 程正在建设中。如今的岚丰村,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了,村容整洁了,管理民主了,全村从事商贸、加工、服务等行业的农户达 182 户,拥有大小客货运输车辆300 多辆,全村富余劳动力全部实现向集镇和第三产业转移,村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群众

14、生活过得殷实富足。也正因为如此,黄玲曾多次被省、地、县表彰。 2001 年被评为全省“双学双比”能手,金沙县委表彰“优秀共产党员” ;2003 年被金沙县委表彰“优秀共产党员” ;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毕节地区“劳动模范” ,金沙县“优秀共产党员” ;2006 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省 “优秀共产党员” 。山长青、水长流、红果绿树满枝头,小洋楼、小花池、小围墙、小院坝掩映在郁郁葱葱中,现代文明涌进了这个昔日落后的乡村,而他们的领头雁黄玲,仍在思考着如何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让岚丰村实现跨越:要规划修建新的岚丰大道和岚丰客货车站,要进一步扶持农民发展生态主体农业,要拓展农民党员远程教育致富联合体,搞优质米加工还准备到江苏华西村和深圳南岭村去看一看,学一学别人是怎样发展的。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闲不着,总有更远的目标(金沙县岚头镇远教办供稿撰稿:梅松举摄影:何黔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