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全文及译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662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经全文及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孝经全文及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孝经全文及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孝经全文及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孝经全文及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经全文及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经全文及译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孝经孝经 中国 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 孔子 自作, 但南宋 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 纪昀 在 四库全书总目 中指出,该书是孔子“ 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成书于 秦汉 之际。自 西汉 至魏晋南北朝 ,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 注,宋代 邢昺疏。全书共分 18章孝经 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 的伦理思想。它肯定“ 孝 ” 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人之行 ,莫大于孝”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孝经在 中国伦理思想中,首 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 “ 忠

2、 ” 是 “ 孝 ” 的发展和扩大,并把 “ 孝 ” 的 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 孝悌之至” 就能够 “ 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 . 对实行 “ 孝 ” 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 孝 ” 贯串于人的一切行 为之中,“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 ,是孝 之始; “ 立身 行道 ,扬 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 “ 孝 ”要 “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 孝 ”的具 体要求:“ 居 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 。孝经 还

3、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 “ 孝 ” 的不 同内容: 天子之 “ 孝 ” 要求 “ 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诸侯之“ 孝 ” 要求 “ 在 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 谨度 , 满而 不溢 ” ; 卿 大夫 之 “ 孝 ” 则一 切按先 王之道 而行, “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士阶层的“ 孝 ” 是忠顺事上,保禄 位,守祭祀; 庶人 之“ 孝 ” 应 “ 用天之道,分地 之利,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 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 “ 五刑 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孝经

4、 在唐代被尊为经书 ,南宋以后被列为十 三经 之一。在中国自汉代 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 “ 孔 子述作,垂范将来” 的经典 ,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孝经古 文经 多出第十九章。 古文孝经 闺门 章第十九 : “ 子曰 :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 ,犹百姓徒役也。 ”孝经 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 以孝治天下” ,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孔安国注。自唐玄宗注本颁行天下,孔、郑两注并废。清严可均有郑注辑本,宋邢昺疏。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

5、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 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 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 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 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

6、侯之孝 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 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 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 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 而敬同。故母取其爱, 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 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

7、至于庶人, 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 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 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 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 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 而民知禁。诗云:赫 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 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 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 而况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欢心, 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

8、不敢失于臣妾, 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 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 生, 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 云: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 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 以四海之内, 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 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 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 圣人之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 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

9、。君亲临 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 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君子则不然, 言思可道, 行思可乐, 德义可尊, 作事可法, 容止可观, 进退可度, 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 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 为下不乱, 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 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

10、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 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 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 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 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教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 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 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

11、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 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 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 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 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 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 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

12、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诗 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 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 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 陈其簠簋而哀戚之; 擗踊哭泣, 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

13、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孝经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 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 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 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 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 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 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

14、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 而使父母显赫荣耀, 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 然后 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 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 能够尊敬自己父母 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 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 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 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 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 慎行法度, 财富再充裕丰盈

15、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所以能够长 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 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 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 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 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 诗经小雅小曼 篇中说战战兢兢, 就像身 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 合乎礼法的言语, 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 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 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 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 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著意考

16、虑也不会越轨。於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 不会有过失之处, 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 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 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 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 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士章第五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 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 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 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 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 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 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 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 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 里说“要 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利用自然的季节, 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 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 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