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766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个问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个问 题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2、,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 “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如,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是全文理解上的难点,怎样使学生明明白白地理解呢?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的意思,接着,老师可举具体例子说明战争或恐怖活动对和平的威胁,然后让学生模仿举例,用大量的感性认识帮助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假如老师不能“深入”理解这

3、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保证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2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一切围绕目标教学,杜绝任何浮华的形式。如,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为改变教材而改变教材等,都必须坚决杜绝。 离开教学目标来奢谈什么创造性使用教材,好比是在射“无的之箭”,不仅是浪费时间,还可能使不严谨的学风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维教学目标能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入一个新天地。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仅仅是考虑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假如不仅

4、从知识与能力,还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考虑,教学策略、方法,又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单从情感来说,有多少激发情感的方法啊!椐研究,情感体验,从阅读角色的变化就有以下四种,即把别人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 三、有利于有效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 有效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它指的是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把有效教学作为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教学法的运用,就会着眼于三维目标的实现,着眼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着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引导语文实践上

5、着力。如,课文的感悟、理解,就不仅仅是从文字到文字,画意浓的课文,也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帮助理解课文,情节性强的课文,可以演一演;语言的积累,就不仅仅是对所指定词语的抄抄写写,积累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积累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定;课文语言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特点,可以是采访,可以是导游,可以是设计广告词,可以是对白,总之,着眼于有效教学可以是教学法的运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是3教学进入自由王国。 教师的引导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如,在思维的阻碍处启发,使学生的思路畅通;在思维的模糊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清

6、晰,得以深刻;在兴趣的减弱处启发,使学生再次激起求知欲;在合作学习处于停顿时启发,使合作学习有新的话题。四、新的课程观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动力源 早在唐朝,诗人王之涣就道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奥秘。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要有新境界,才会有新突破。首先,以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来重新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作为我们的一贯追求,我们就不会斤斤计较一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生情感的升华,或学习过程的充分经历会使我们倍感欣慰。以更高、更宽的目光来设计教学、看待学生,该放手处,让学生充分自主,老师“惜言如金”;该精讲处,老师咬文嚼字,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得到的将是教与学的高度和谐,教与学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