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探究式教学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68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物理探究式教学 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物理探究式教学 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物理探究式教学 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物理探究式教学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物理探究式教学 (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物理探究式教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从注重掌握知识转向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视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本文从这几个方面论述了物理探究式教学。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主体性;过程;应用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它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推进物理教学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就探究式教学做些探讨和思考:一、

2、探究式教学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简单传授转向全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内容上创设情景,为学生寻找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供机会,要把课堂作为讨论的学习园地,应真正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索,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请一位学生穿上旱冰鞋站在墙边,让他做出手推墙壁向外离开的动作。教师在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交流和畅谈。教师只充当课堂教学

3、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合作者。2当代著名教授丁肇中曾有肺腑之言:“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 “学”几乎等同于“听讲”、 “抄写”、 “记忆”, “教”几乎等同于“讲解”、 “灌注”、 “考试”、 “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状况何谈素质教育、主

4、体教育呢?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是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目的的。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二、探究式教学重视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创新的能力,所以现代学校教育不仅要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更要有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功能。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

5、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运用,才能转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 探究式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并非好学生3才有能力开展探究,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同时,探究式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6、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美国教育理论家布朗等人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的优越性,人们应学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活和感悟上。于是, “体悟教学”应运而生。 “体悟教学”

7、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悟”与“导向”下进行自身学习的“体悟”的学习过程, “体”是体察、体会,是手段、途径和方法、过程;“悟”是领悟、感悟是结果、目的。主要包含下列涵义:(1)强调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强调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单单是大脑的载体。(3)体悟是一种精神经验。 “体悟教学”强调学生已有的经验,正在进行的经验和最有可能最终成为学生之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中的主要价值。(4)“体悟教学”意在寻求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个人意义:它突出强调参与、交流、对话、引导、自悟,突破了“教师导向自悟”旧的活动模式。总之,体悟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精

8、神,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首先意味着教学不仅仅是实现既定的明确目标,不仅是内化成人世界4赋予的定论。教学过程也是主体建构认识对象、个体意义的过程,是生成、提高学生持续发展素质的过程。其次,意味着学生的发展主体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它充盈着自主、探索、建构、生成、创新等词汇所蕴涵的生命活力与发展态势。 三、探究式教学从注重掌握知识转向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以往,教学大体沿着“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

9、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此,探究式教学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10、,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第二层次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三层次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主要运用在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这一点上, “探究式教学”与发现学习、启发式教学等学与教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在形式上, “探究式教学”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但在内容上,其5侧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出发, “探究式教学”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

11、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教学活动相比较, “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Abstract: Inquiry teaching determines students subjective role in learning, transfers from laying the emphasis on knowledge to mast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kn

12、owledge and skills, and focuses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unique experience,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and take care of individual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hrows some lights on physics inquiry teaching from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 inquiry teaching; subjectivity; process; applic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