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741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 的艰苦奋斗 精神教育摘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从我国的国情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来看,中小学校都需要强化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为此,应在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内容,并从教学、考试、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形成系统,真正把对中小学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02 年 12 月 6 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作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重温“两个务必

2、”,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胡锦涛同志强调:“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他要求全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1两年过去了,我们重温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并用讲话精神指导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这对于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

3、学方式的改革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仅就在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问题作一探索,以就教于理论和实践界的同仁。 2中华民族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四代领导人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既为我们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又为我们的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既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又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规范。加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时代需要,是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关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要求的具体

4、措施之一。 二、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国情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早在 1957 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2邓小平同志在 1980 年时指出:“我们穷,底子薄,教学、科学、文化都落后”。3江泽民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条件下仍然强调:“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而且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4胡锦涛同志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强调:“我国是一个近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

5、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1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经济、教育、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这就是国情。这个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这个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在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3我国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要求必须加强中小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的确,我国通过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实践,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是必须

6、注意,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更何况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不断地削弱我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广告、各种舆论宣传,引导人们高消费、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人与人之间形成攀比之风。值得警醒的是, “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 ”1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对中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种影响的结果必然使中小学生离艰苦奋斗精神越来越远。 再从中小学生本身来看,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也令人堪忧。

7、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都不会再为衣食发愁,这是事实。要看到我国城市 95%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掌上明珠,地位越来越高,平时怕孩子饿了、冷了,怕同学瞧不起。结果在孩子中形成了一些与艰苦奋斗精神严重背离的现象。据调查,城市里的中小学生穿名牌、用名牌,食不厌精,不怕花钱的现象超过了成人;他们平均每月的零花钱在 100 元以上,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给的钱基本上都是由自己安排。特别是一些全封闭的贵族学校,平均一个孩子花销在伙食费以外的竟高达 300 元以上。同时,孩子之间攀比之风盛行,不管有没有条件,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这在一些贵族学

8、校特别明显。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60%以上中小学生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概念,家庭、学校、社会这方面的教育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中小学生的消费4现状、教育现状,都要求必须强化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三、关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对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只是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目标“行为与习惯”栏目中提出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遵守社会规范”栏目中提出了“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

9、验稿)也只是在分目标中提出了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我与家庭”的栏目中提出了“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在走进世界栏目中提出了“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案例 3“买与卖”的活动中提出了“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这就是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内容。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中提出了“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栏目中,提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的

10、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仅在“经济生活”的内容目标中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提示与建议”中提出了“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应该说,目前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中都涉及了艰苦奋斗的内容,但笔者认为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而在现行的部分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仍有不5足之处。某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第十一册第九课勤劳节俭中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整个讲述不足 1000 字。总的说来,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方面,无论是目标要求还是内容要求,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 虽然,我们教师也进行了这方

11、面的教育,但在近年的中考中涉及相关内容的并不多,而高考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笔者建议,首先,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应当在课程目标上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应当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科学地强调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首先在课程标准中强化,仅仅靠在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栏目中的一句话,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部分现行教材的内容不是分量太重,而是分量太轻。笔者建议,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都应该增设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更应

12、强化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个阶段应当把艰苦奋斗教育相对集中,至少每一学期有一课的内容。高中阶段,则要从国情、现实、传统各个方面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 再从教育方式来看,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进行感性教育。比如讲故事、看实物,从父母身上着手,使儿童从小就明白勤俭节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艰苦奋斗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思想;初中阶段则坚持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从传统人物、先进人物以及身边的艰苦奋斗的事迹来进行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道德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习惯;高中阶段,则是通过系统的理性教育,使学生明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使高中生自觉用6这种传统要求自己,把这

13、种传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律令,真正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生价值观。 为了使这种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还应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进行强化。一是每一学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考试评价应有的相关内容;二是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考试评价要有相关内容;三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升学考试评价应有相关内容。不能把这个内容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通过考试评价强化学生的意识,增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实效。 除此以外,在中小学相关的课程与教学中,任课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一个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学校系统工程。当然,整个社会也应重视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只有全社会都来努力,才能使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01).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