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浅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729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浅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浅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浅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浅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浅探摘要: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到思想政治课中,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生动活泼,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活思品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课堂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比较系统的,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显示性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绝不是靠空洞说教能奏效的,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离不开他们作为受教育主体的积极的内化活动。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到思想政治课中,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生动活泼,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活思品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 一、通过现

2、代电教手段,可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政治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学生深入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可增强德育功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在讲授初一思想政治“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对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旋律,一幅幅画面通过录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寨沟:气势恢宏、人杰地灵的东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鱼肥的太湖美景随着学生一阵阵惊喜赞叹,他们陶醉于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

3、而生。 二、运用多种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才能充分发挥2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利用多种电教媒体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如讲授初一政治课“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时,若单纯地进行说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于是,我先用录音机播放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激昂、悲愤的歌声回荡在教室中。学生神情肃穆,情绪高昂。我以这首歌曲导入新课,并以这首歌所反映的这段历史为

4、线索和前提,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马本斋的部分录像,马本斋以国家民族为重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感动了学生,接着,我又用投影仪打出“少年英雄赖宁奋不顾身救火”的图片,这熟悉的形象使学生纷纷走上讲台,结合图片,声情并茂地讲述赖宁的故事,将这堂政治课的气氛推到了高潮。我适时地用投影仪打出两个讨论题:为什么要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学生对这样两个讨论题发言踊跃、感受深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做了这节课的小结,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加以归纳、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政治课的基本方法。优

5、化政治课教学过程应以事实为依托,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学生据实明理,会学会用,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要贯穿“四基本”: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应用。电教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感知基本事实,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领悟基本原理,同时掌握基本方法,进而付诸基本应用,这是教学认识论的真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看古代奴隶制的录像片,屏幕上再现出:奴隶主占有土地、牲畜、生产工具和奴隶;奴隶主用一匹马和一束丝3换取五个奴隶。这些真实、生动、形象的事实,伴随着解说员悲愤的解说,使学生悟出了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即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奴隶创造的全部劳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运用录像媒体教学,感染力强,能极大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接受知识。这样的设计,既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又增强了知识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由此可见,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个个思维活跃,情绪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满怀着被激起的求知欲望,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