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068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14 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中的“七大史观”详析一、全球史观一、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整体史观)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 为整体史观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 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2.主要线索: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 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

2、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 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 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 发展的决定因素。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 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例 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1500 年前后,新航路 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19 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 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 最终形成。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二、文明史观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 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 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人类 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

4、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 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发展。2.主要线索: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 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 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包括新石器时 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包括手工工场时代

5、、蒸汽时代、电气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 时代和信息时代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特别提醒】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 之间的

6、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例 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 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1. 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 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 扩张。2. 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 世纪初期)。殖民扩张与争霸。3. 发展蒸汽时代(19 世纪初1870 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4. 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 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 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 年)。

7、重大事件: 19291933 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6.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19451950 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1950197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 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 世纪 80 年代初,经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 世纪 80 年代初90 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 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

8、经济兴起。【例 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1.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如清朝晚期 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2.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 来认识。3.文明的融合: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 思想近代化进程。也要注意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融。4.文明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苏联模

9、式的借鉴和扬弃。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如在第三次科 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发达的资本 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种文明相互影响。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三、现代化史观三、现代化史观1.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 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 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人治到法治、从

10、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 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 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2.主要线索: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 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思想文化现代

11、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理性化进程。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理性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 整合化整合化等。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 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2.现代化模式的类型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 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 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 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

12、外部因素的刺激 下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3.准确理解现代化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

13、 又要向西方学习。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 行、就在变化。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 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例 1】近代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中国近代化为例(1)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2)近代化的内容: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近代化的启动阶段(18401895

14、 年)第二阶段:近代化的发展阶段(18951915 年)第三阶段:近代化的深化阶段(19151927 年)第四阶段: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第五阶段: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四、社会史观四、社会史观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 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 所有问题。2.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 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 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 社会政策史、人与

15、环境关系史等。【例 1】“社会史观”下的历史复习: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大变迁第一次: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1911 年,辛亥革命后:第三次: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次: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 五、革命史观五、革命史观1.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 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2.主要线索: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 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

16、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 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 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六、唯物史观六、唯物史观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 科学。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 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 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2.主要理论:A.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