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现象解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81078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思现象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洋思现象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洋思现象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洋思现象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洋思现象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洋思现象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思现象解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洋思现象解读洋思现象解读A 篇 办学:为了谁?-解读洋思人的教育思想学校办学为了谁?洋思人说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学生家长。在他们的心目中,每一个家长都是上帝,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他们的神圣使命就是: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为此,他们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标语写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更作为思想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每学期都要多次举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演讲比赛,校报、班报也特意开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专栏,教师每天都要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校歌,校园处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氛围。【洋思叙事】之一: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洋思人的教育思想源于他的当家

2、人-校长蔡林森。蔡林森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小时候就近在老家的小学里读书,成绩都不太理想。大儿子上一年级时,不识数,跟不上班;二儿子上四年级时,曾经把成绩报告单上的算术“68“分改成“88“分;小女儿小学毕业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是全镇 26 名未考取初中的学生之一。小学老师对蔡林森摇头叹息:“你的孩子怎么一个不如一个?“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三个孩子先后离开老家,进了洋思中学读书。蔡林森义不容辞地成了三个孩子的“辅导老师“。每天中午,他叫孩子口述上午学过的例题,口答课后的习题。如果哪一道错了,就在那道题的旁边打一个“?“,但自己从来不讲,始终让孩子自己看书、思考、更正。孩子拼命地动脑筋,满头是汗,

3、不停地自问:“怎么错了?怎么错了?“蔡林森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耐心地等待。就这样等呀、等呀,孩子终于惊喜地叫起来。蔡林森笑着说:“对呀!“以后,蔡林森利用散步、洗脚和躺在床上临睡前的时间再问一些类似的题目,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每天晚上,他还让孩子默写英语单词,错了的,自己更正,并记下来,再反复默写、检查。星期六回家,蔡林森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一边赶路,一边把本周学习中做错的题目再查一遍。如果错了,就再更正。这样,20 多里的乡间小路,就成了他引领孩子总结一周学习的“课堂“。三个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学,读完初一,都一跃成为优秀生,并且越学越爱学,越学成绩越好。后来,大儿子考取上海交大,小女儿

4、考取华东师大,并先后赴美留学,大儿子已获得博士学位;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入了党,提了干。活生生的事实引起蔡林森的深思:如果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去教每个学生,还有哪个学生教不好呢?由这个朴素的教育思想出发,蔡林森带领洋思的老师们开始了一项平凡却是伟大的教育实验,并取得了“从上帝般的令人敬爱,到上帝般的令人敬畏“的教育教学质量。之二:“差生“也是“宝“每年暑期未到,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重点校)就早早地就拉开了架势,全力以赴大打“生源“战,种种形式的招生广告铺天盖地,而洋思中学这里却总是静悄悄地没有只言片语,只在七月上旬眼见人满为患时,才在媒体上登出“招生已满,概不接收“的字样,以免远道涌来的家长们

5、白跑一趟。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人多调皮,成绩多差,学校都一律收下。1998 年,洋思中学甚至打算开两个班,专收城区学校不收的所谓“差生“,后来因为难操作才作罢。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同行们看来是那样不可思议,但是,洋思人就是真的这样实实在在做了。他们难道不知道生源对于学校的重要?蔡林森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在蔡林森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让学生由“璞“变成“玉“,才最有说服力。事实上,到洋思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璞“,经过洋思人创

6、造性的“打磨“,他们最终都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好学生留在城里,差学生送到洋思去。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似的。洋思的老师听了心里很不舒服。蔡林森却笑着说:大家不要“作气“,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来,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自信,并非“空穴来风“,洋思人有十几年成功的实践经验,有蔚然成为风气的爱生传统,有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2001 年秋学期,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还是有 200多名“特差生“难以进门。这些学生家长很激动:“

7、我们就相信洋思,来了就不想回去!“只要收下,给多少钱都愿意!“你们既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要收下我们的孩子!“面对家长一双双殷切期待的目光,洋思领导班子紧急磋商后决定:全部收下。家长心中有杆秤。曾经被认为“教不好“的孩子在洋思有了长足的进步,家长们打心眼里佩服洋思。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洋思中学。邻市来洋思中学读书的孩子 1998 年只有 1 个,到 1999 年,来了 10 多个;2000 年,来了 100 多个;2001 年,来了近 400 个。报名那一天,洋思中学停车场邻市牌照的汽车成了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送孩子来的家长对学校领导说:到明年,我们那里来洋思读书的孩子

8、更不得了!如今,除了台湾地区以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有学生在洋思求学,洋思中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初中“。之三:“三清“运动教好“难教“的学生谈何容易?为了教好“难教“的学生,洋思中学每周都搞“三清“运动。所谓“三清“,其实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学生向每节课要质量,向每天要质量,向每周要质量,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一着不让,一天不松。这样的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做下去,那实在不是一般的难。“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只有每堂课都力求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当堂完成作业,那“日日清、周周清“才有

9、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日日清“就是每天不折不扣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日日清不了,每天留下的问题积重难返,仿佛“阴天拖稻草“越拖越重,那样“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当堂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一一帮助他(她)过关。一次“清“不了,就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再由老师帮助他(她)

10、“清“。“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一个就在课本上那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南京来的一名学生,有一次周末该清的内容未清,按规定不能回家,但是因为想家,加之父母求情,班主任还是同意他回去了。蔡林森知道后,让班主任打电

11、话告诉家长:洋思不是保险箱,如果不能做到“周周清“,就不能保证有进步。家长听了还是把孩子送回了学校,直到完成“周周清“的任务。“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需要周末留下来“清“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洋思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这里,很快就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学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清“过程中,思想教育时时渗透,学生在扎扎实实学好知识的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意志也得到培养,全面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之四:从“最后一名“抓起到洋思中学来读书的学生,除了施教区外,大多是所谓“难教“和“教不好的学生

12、“,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第一。2001 年,洋思初一收了 200 多名两门功课不足 120 分的学生,有几十名的成绩还是个位数;初二收了 200 多名插班生,其中也有几十名学习成绩是个位数的。即便是对这样的学生,洋思人也没有丧失可以教好的信心。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妙计“。一是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2001 年,他们将初一 200 多名两门功课不足 120 分的学生,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平均分到两个分校 20 个班级,并分别与分校长、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二是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

13、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三是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以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在洋思,流传着许多“教不好的学生“被“教好“的故事。1997 届一位姓凌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是公认的“三不“-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接受老师教育-“两打“-打游戏机、打架-学生。转进洋思一个月后,“三不两打“的恶习全改了,他告诉爷爷,在

14、洋思找不到不学习的学生,想打架找不到打架的人。毕业时,他以 610 分的高分考入了省重点中学。还有一个带有戏剧色彩的故事。外地一个家长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大儿子成绩尚可,小儿子成绩很差,眼看着小儿子在当地学校已经“无药可救“,便送到洋思来。半学期后,小儿子回家,哥哥期中考试卷上错了的题目弟弟都会做,书上不懂的问题,哥哥反过来要向弟弟请教。“最后一名“ 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我们随手翻看了初一英语最近的一次检测,初一 20 个班,1000 多名学生,多数都是 100 分,没有一个 90 分以下的;最好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还不到 1 分。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科“ ,学校也

15、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校“。之五:让每一位家长满意在蔡林森的心目中,家长永远都是学校的上帝。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与一些学校“笑脸迎领导,冷眼看家长“不同,蔡林森经常对教师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对我们的信任,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评判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裁判“不是党政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而是学生家长,是广大人民群众。学校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蔡林森是这样说的,也是带头这样做的。每学期,学校都定期召开家长会,会上年级组向家长作出承诺,汇报践诺情况和今后打算,请家长监督。学校设了六个校长信箱,欢迎家长随时提出批评改进意见。每个月,学校都要发一份问卷调查给每位家长,征

16、求家长对教师、对教学、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填好的问卷不交给班主任,学生回校时交到门卫处,而大量的统计工作都由学校领导亲自完成。对家长好的建议,学校尽量吸收;对家长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批评意见,学校毫不怠慢地进行查处、纠正。到洋思上初一的学生都是稚气未脱的孩子,都是第一次远离亲人,他们在洋思学习、生活得怎么样,是家长时刻牵挂的。洋思中学坚持“从学生进校第一天抓起“,不仅抓学生的学习,而且抓行为习惯的养成,从细微处关怀学生,千方百计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鼓舞学生的士气,帮助学生摆脱远离亲人的孤寂感、陌生感,迅速融入洋思大家庭。2001 年 8 月 30 日,学校组织了“迎接新同学“的即兴演讲活动,让高年级同学上台谈谈怎样帮助新同学。演讲活动中,在班主任、分校领导的积极鼓励下,上台争着演讲的同学排成了长队,热烈的场面、滚烫的话语,让新同学顿生亲切感。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今年进校的一位外地学生初到洋思,因为担心被蚊子咬,在厕所里大便拉不出,班主任马老师便一连几次陪他上厕所,为他扇蚊子,直到他习惯为止,家长得知后万分感动。一(4)班一位学生告诉我们,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