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姓 名:欧阳瑞学 号:6单 位:9-2-2-5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内容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战,麦克阿瑟将军如何巧用战场环境攻敌所不备,占领仁川市,给朝鲜战争带来了巨变首先,分析了仁川地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仁川地区的占有权对整个朝鲜战局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仁川地理环境对两栖作战的影响;又讲了美军如何克服不利环境,借助水文条件,成功地完成了在仁川的登陆,出其不意,攻占仁川关键字:仁川登陆战;战场环境;两栖作战;出其不意 说起仁川登陆,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诺曼底登陆这个类似的登陆战,但其实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首先是对手的不同,一个是能与英法匹敌的纳粹德国,而仁川是当时无法与美国匹敌的朝鲜;二是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积累了大量登陆作战的经验而诺曼底登陆时美国没有多少登陆作战的经验;三是兵力分布,纳粹在诺曼底建立了大西洋防线是有所戒备的而朝鲜只备有几个连,兵力严重不足也未做好准备仁川登陆战,这场让麦克阿瑟将军一战成名的战役,经典地展现出了巧夺天时地利,攻敌所不备,出敌所不意的军事谋略现在我们就仁川一役的战场环境对仁川登陆进行分析与探索一、战役背景(一)朝鲜战争的爆发1.地理背景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2.历史背景17 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一直是清朝的册封国,即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1895 年,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1896 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基,成立大韩帝国1910 年 8 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签订《日朝合并条约》 ,正式吞并朝鲜半岛1945 年 8 月 9 日,美国提出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癿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癿认可3.民族背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4.兵力对比到 1950 年 6 月,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南朝鲜军队达到 15 万人的规模,编有 8 个步兵师装备有 700 余门各种火炮、1900 余具火箭筒、2100 余辆军用车辆、71 艘作战舰艇、22 架各类飞机;军队达到了 13.5 万人的规模,拥有 10 个步兵师、1 个坦克旅和 5 个警备旅,装备有火炮600 门,坦克 150 辆,作战飞机 196 架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二)仁川登陆前的人民军南进作战水原战役(人民军遭遇了美军史密斯特遣队,并将其击溃)大田战役(俘虏美 24 师师长迪安)洛东江战役釜山战役在人民军南进作战中,人民军节节胜利,越过了三八线, 占领了汉城。
由于人民军的节节胜利,触动了美国在东亚的利益,美国决定出兵朝鲜1950 年 9 月 15 日仁川登陆开始,是朝鲜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二、仁川地形地貌及战略价值(一)位置境域仁川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与黄海相邻,距首尔 28 公里左右,为韩国重要的港口全市总面积为 1040.82平方公里仁川作为朝鲜半岛西海岸临江华湾的港口城市,坐落在汉江口南侧,与韩国首都汉城相距 40 公里,是汉城的外港几乎所有地理书籍对仁川的描述都少不了这样一句话:“外有小岛屏障、潮差大“,充分说明了仁川港外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同时仁川还位于朝鲜半岛东西方向最为狭窄的“蜂腰部位“二)气候特征仁川的气候比较干燥,受季候风影响较大,冬季主要刮西北风,夏季主要刮西南风年平均气温为 11.4℃左右,1 月份平均 气温为零下 3.1℃左右,8 月平均气温为 24.9℃左右,一年温差为 28℃左右降雨量为年平均 1152 毫米,降雨天数为 101 日左右,与中部和南部的其他地域相比降雨量较少降雪天数为 22 天,积雪量为 30 厘米左右,雾偏多,浓雾天数为年平均 49 天,七月份浓雾最为严重三)地形除摩尼山(469 米) 、桂阳山(395 米) ,大部分山都在海拔 300 米以下,海岸附近丘陵山地发达,平原规模狭窄。
四)水文河川有掘浦川,清川川,桂阳川等,流入汉江掘浦川,始川川,承基川,长寿川,云宴川等流入西海,其中除了掘浦川(11.5 公里)以外,大部分河川都很短海岸线属于里亚式海岸,长而复杂,有很多岛屿仁川共有 152 个岛屿,其中 113 个岛屿为无人居住的无人岛五)战略价值“夺取仁川和汉城将能切断人癿补给线并封锁半岛和整个南部人民军越往南进,补给就越脆弱,所有癿补给线都集中在汉城 ”没有了军火和粮食,人将很快陷于孤立无援和分崩离析,并且容易被打倒 ”仁川,是朝鲜西海岸的港口城市,西距汉城 30 公里,是汉城的海上门户汉城则不仅是朝鲜半岛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且是朝鲜铁路、公路交通网的中心枢纽如果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并进而攻占汉城,则等于彻底切断了聚集于洛东江前线的朝鲜人民军主力部队后方交通线,隔断朝鲜南北方的联系,从而将朝鲜人民军置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三、仁川登陆的理论难题第一、仁川港是世界上潮汐落差最大的港口之一,平均落差为 20.7 英尺,最高落差达 32 英尺要保证美军所使用的登陆艇靠岸,必须有 23 英尺的水深,坦克登陆舰则需要 29 英尺的水深而仁川港在每年的 9月只有 15 日至 18 日三天中方有一天可以在涨潮时到达这样的水深,并覆盖整个泥滩,否则就要等到 10 月中旬。
即便在 9 月的这一天高潮期,每天也只有两个时段的高潮,第一次出现在早晨 6 时 30 分,持续两小时,第二次出现在黄昏 17 时 19 分,也持续两个小时这就意味着美军部队必须在第一次涨潮时的两个小时内,肃清航道,占领月尾岛并且运进充足的作战物资,保证登陆部队全天的作战使用而在第二次涨潮的两个小时内,登陆部队不仅要冲过港区,占领堤岸,而且要运进足够的部队,建立巩固的登陆场,顶住朝鲜人民军的反击,直至下一次高潮来临第二、整个仁川港区被一条防波堤和月尾岛隔为内、外港要进入港区,必须经过一条被称作“飞鱼水道” 的航道该航道狭窄、 弯曲, 潮水流速缓慢, 是海上布雷的良好场所朝鲜人民军必定会布雷封锁此航道,而美军舰船进入水道后,只能一直向前行驶,无法掉头要有一艘舰船在此沉没或搁浅,就会彻底封闭水道, 从而堵塞进入仁川港的通路第三、登陆地段通常应选择在海域开阔,近岸水深,岸滩较短,滩底较硬且无礁石和陡崖,滩头容量较大,便于迅速夺取敌港口、码头和通向纵深的重要通道,便于登陆部队立足和向纵深发展进攻及敌防御较薄弱的地区然而,在实施登陆作战时,准备登陆的地域,由于潮汐涨落情况不同,其沿岸地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原来是陡崖的海岸有可能在大潮高潮时可直接冲击登陆另外,登陆正面较宽的地段有可能会变窄,而登陆正面较窄的地段也有可能会变宽正面越宽越有利于抢滩登陆;正面太窄,则很容易遭受敌密集火力的打击仁川更是有着较高的防波堤来阻拦敌人来犯第四、即使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美军在登陆作战中也必须克服四个困难:一是必须在仁川港区登陆前,占领月尾岛,否则岛上守军的炮火将象一道闸门,锁住通往仁川的通路而要攻占月尾岛, 就会彻底暴露在仁川登陆的企图, 丧失登陆突击的突然性;二是仁川港区的防波堤高出泥滩 16 英尺,登陆舰艇必须在潮水最高时靠岸,并进行固定而首批登陆部队则必须架起攀高工具,爬上堤岸之后,方可投入战斗,这使得登陆作战变得异常复杂困难;三是仁川港区紧靠市区,港区内分布着众多建筑物,每一座建筑物都会被改造为坚固的防御点,因而即使一切顺利,部队上岸后也将在黑夜中马上陷入残酷的巷战,难以迅速建立巩固的登陆场; 四是仁川毗邻汉城,而人民军在汉城集结有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强大预备队,如果人民军在登陆部队立足未稳之际,立即向仁川方向投入部队,发动强有力的反击,则登陆部队在缺乏有效支援的情况下,很难抵挡四、打破常规,天降奇兵从 9 月 11 日开始,美军第 7 联合特遣部队各编队,搭载美第 10 军部队,从日本各大港口和韩国釜山陆续启航,在仁川以南的黄海海面会合后,统一编队,向仁川开进。
与此同时,美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部队开始实施空中突击,为隐蔽作战企图,美军飞机首先对群山港地区实施密集轰炸,并且出动军舰对港口进行炮击,至 9 月 13 日,方突然改变轰炸重点,开始对仁川地区实施密集轰炸9 月 13 日上午,由 10 艘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登陆突击编队舰炮火力支援群率先进抵仁川海域此时,正值仁川港退潮,人民军在“飞鱼水道”敷设的水雷大多裸露出水面,美军以舰上火炮直瞄射击, 很快摧毁了水雷, 打通了进入仁川的航道,随即在舰载飞机的掩护下,进入仁川港水域,以月尾岛为重点,对仁川港区实施炮击在两天的时间内,美军飞机和舰炮持续轰击,基本摧毁了仁川港和月尾岛上的重要建筑物和地面防御设施9 月 15 日凌晨,美军第 7 联合特遣部队各编队全部到达指定位置, 仁川登陆作战开始,首攻目标是月尾岛5 时整,舰载航空兵首先对月尾岛和仁川港区实施轰炸15 分钟后, 舰炮火力实施炮火准备,在 45分钟内向不足 2 平方公里的月尾岛发射炮弹 2845 发5 时 30 分,担负突击任务的陆战第 3 营由运输舰换乘登陆艇,向登陆冲击线开进由 3 艘中型登陆舰组成的火箭发射队率先逼近距月尾岛不足 1000 码的距离,向岛上目标猛烈发射火箭弹 (共发射 1000 枚) 。
在整个轰炸炮击过程中, 为协调舰炮和飞机的作战行动,美军规定飞机的飞行高度不得低于 1500 英尺,舰炮射击的弹道高度不得超过 1100 英尺6 时 30 分, 登陆突击开始, 登陆分队在火箭发射船的徐进弹幕和数架舰载机的掩护下, 于 3 分钟后顺利登岸, 并立即向纵深发展进攻驻守月尾岛的人民军部队 1 个海岸炮兵中队(5 门 75 毫米海岸炮)和1 个海防步兵中队, 共 400 余人 在美军实施火力准备时, 海岸炮兵分队奋起还击,与美军舰展开激烈的炮战,击伤美舰 3 艘,但由于力量悬殊,海岸炮被全部摧毁美军部队上岸后, 所有官兵英勇抵抗, 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上午 10 时, 美军攻占月尾岛此时,潮水已落,美军无法继续实施登陆攻击行动为制止人民军向仁川增援部队和调整部署,美军以舰载机严密封锁通往仁川的每一条道路,以舰炮火力猛烈轰击仁川港区,由于岸上火炮已经被基本摧毁,美军驱逐舰均开进了港区,以直瞄火力摧毁岸上防御设施,美陆战第 1 师登陆部队则于 15 时 30 分开始由乘坐的运输舰换乘登陆艇,穿过“飞鱼水道” ,进至登陆突击线16 时,中型登陆舰组成的火箭发射队再次出动, 逼近即将登陆的 “红色” 、 “蓝色” 两个登陆点,发射火箭弹 2000 发,并施放烟雾。
各登陆艇队随即展开冲击,45 分钟后全面靠岸,开始攀越防波堤为克服这一障碍,美军登陆分队专门在日本定做了轻便的铝合金折叠云梯,同时准备了大量的抓钩、绳索,用以固定登陆艇这些工具此时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美军第一波登陆分队没有花费多大气力即攀上防波堤,仁川港的最后一道防御屏障被摧毁此时,距登陆发起只有 55 分钟登陆后的美军部队迅速向港区内目标发起进攻, 与人民军守备部队展开巷战,至 15 日午夜基本控制了港区在第一波登陆分队激战的同时, 美军的坦克登陆舰迅速靠岸,卸载后续部队和重装备,特别是坦克与两战斗车在舰炮密集火力的支援下, 美第 1 陆战师主力以坦克为先导, 向仁川市区全面进攻, 到 9 月16 日 7 时 30 分,美第 5、第 1 陆战团级战斗队基本占领仁川市区朝鲜人民军仁川守备部队失去了抵抗能力当天上午,美军登陆部队击退朝鲜人民军第一次反击行动,并趁势推进,至当日晚,抵达距登陆点约 10公里处, 建立起了稳固的登陆场,实现了登陆作战的第一步目标次日, 美军再次击退朝鲜人民军的反击,并于 9 月 18 日上午控制金浦机场,取得了对于下一步行动至关重要的空军基地,美军舰载机和空军飞机蜂拥而至,以金浦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