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66164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考试方式:半开卷一、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过程中关键的两步。2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3对于孩子而言,早期阅读活动就是看图讲述活动。4行动研究属于非正规性研究,在日常真实的教育中边行动边研究,其方案不一定很严密完善。5及时而巧妙地纠正幼儿用词错误的现象,有助于幼儿准确运用词汇。6“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7在亲子共读中,父母本身对图书的情绪,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8、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9婴儿

2、在出生后 1 个月,就显露出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10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11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12表演法是指教师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13讲述活动是培养独自语言的主要途径。14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15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16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17观

3、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18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19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20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2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22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2 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24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 、。25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方式有:创设谈话情境、创设谈话情境、创

4、设谈话情境。26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 、等。27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的特点。参考答案:21、语言获得 语言学习 语言教育22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230 一 324省略音 替代音 重叠音25用实物或直观教具 用语言 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26示范模仿法 视听讲做结合法 游戏法 表演法 练习法27具体性 练习性 含蓄性三、问答题 (前 3 题每小题 5 分,后 1 题每小题 10 分。共 25 分)28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29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30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提问一般包括哪些方式?31学前儿童语言

5、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参考答案:28(1)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2)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3)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29(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

6、落脚点。(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30(1)针对儿童经验的提问。(2)针对细节的提问。(3)针对作品主题或情节的提问。(4)针对作品中语言的提问。(5)针对生活原形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31(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那些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语言模型,才会被儿童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

7、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语言表达的形式、内容,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

8、出来。(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四、案例评价 共 15 分32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要求不少于 400 字。大班文学活动真正的国王活动实录(一)引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真正的国王,听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幼:我想知道谁是真正的国王。幼:我想知道怎么样的国王才是真正的国王。幼: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国家的国王。师:好,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

9、事,看能不能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二)完整讲述故事,了解大意。师(讲述故事):故事讲完了,有的小朋友找到答案了,有的没有。请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幼:主要讲了挑选新国王的事情。幼:主要讲了三只小狮子找纸条的事情。师:说得真好。(三)出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设计提问。师:今天请小朋友来当老师,给故事设计问题。1老师出示挂图,讲故事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怎么能休息呢。”)师:听了这部分故事,你能提什么问题呢?幼:狮子国王想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师:谁知道狮子国王想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幼:狮子国王让小狮子找纸条。幼:好主意就是,让他们进行比赛。师:非常好!还有

10、什么问题呢?幼:怎样才能找到纸条?师:怎么样才能找到?幼:要翻过山才能找到。幼:到红枫林能找到纸条。幼:要翻过山,饶过沼泽地,在沼泽边的红枫林中找纸条。师;这个问题是谁提的呀,请你说说,你对谁的回答最满意。幼:我对盈盈的回答最满意,她很完整。师:老师也这样认为,谁还想提问?幼:三只小狮子到哪里找纸条?幼:这个问题不是刚才回答过了吗?幼(急了):那我提法不一样的,你要回答出翻过什么、越过什么,顺序不能错!师(笑):嗯,虽然答案是差不多,可是问题提法不一样,也很动脑筋。谁还有问题?幼:国王有几个儿子?师:这个问题小朋友一定知道,大家一起说说看。幼(全体):有三个儿子!幼:为什么国王要让他们去找纸条

11、?幼:是为了比赛挑选新的国王。2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从“三个小狮子打起精神”到结束。)幼:最后是谁当上了国王?师:大家一起回答。幼:最小的狮子当了国王!幼:小狮子为什么能当上了国王?幼:因为他救了小刺猬。幼:因为他有爱心。他把自己的食物给小刺猬吃。幼:他爱护小动物,有爱心,老国王说只有爱动物的人,才能成为国王。师:你认为谁的回答最完整?幼:胡易凡。幼:纸条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幼(全体):在小刺猬的肚子底下。幼:狮子老大老二对小刺猬说什么?幼:他们对小刺猬说:“对不起,我今天没有空。”幼:为什么国王要把纸条放在刺猬的肚子底下?师:这个问题可真难回答。老师都不会。幼:我知道,那个刺猬是

12、国王派去的,是假装的,国王想考考哪只小狮子爱小动物,就让他当新国王。师:呵呵,这么难的问题你都能回答,可真棒!(四)完整讲述故事,指导幼儿用符号表示自己设计的问题。1完整讲述故事。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或者想想别人提过的问题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提法?2教师示范用简单符号表示问题。师;比如我想提(老师用简单符号画出问题);小刺猬喊救命时,三只小狮子是怎样做的?这个问题你们回答过,可是我的问法不一样哦。3幼儿用符号表示自己的问题。师:请你把问题记在纸上,向你好朋友提问。4幼儿互相提问。(五)展示幼儿问题。参考答案32答题要素1目标的达成程度。对全班幼儿进行总体评价,看全体幼儿或绝大多数幼儿对语言学

13、习任务的完成情况。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容,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分量是否适当,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组织形式,主要分析教师是否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否根据幼儿的特点或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从三个方面进行: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重点观

14、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主要了解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4效果分析。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

15、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目标的达成程度:根据幼儿的年龄及能力进行目标的制定,因而目标达成较好。幼儿通过互问互答的形式慢慢理解了故事内容,也感受到了爱心的意义,并体验到了自主提问的乐趣。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这是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能有效提高集体教学的效率。幼儿从小班到大班一直接触老师的提问,潜移默化中已经学习到了一些提问的技巧。在这里教师是支持与鼓励者,通过幼儿在集体中小组中的互问互答形式,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幼儿自主提问让活动氛围更加自由轻松,幼儿积极性高。但幼儿的座位安排不利于小组交流,因此在最后环节互相交流中幼儿

16、的积极性受到了阻碍。效果分析:故事教学大多是采用老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活动中教师做了一个新尝试;让幼儿来设计提问,通过提问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脉络。这种双项互动式的形式,让幼儿的身份成了”老师”,这样的新鲜感,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提问、孩子回答、孩子评价一一把时间几乎都让给了孩子,幼儿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本案例表面上看似乎老师的指导性不大,但是课堂中有许多变数,所以这种形式的活动并不是把一切都交给了孩子,相反,老师需要更大的课堂智慧和高深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驾驭好课堂。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 20 分)33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 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