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答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165258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答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试题目1、 结合十八大提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论断谈结合十八大提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论断谈 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特”在哪里,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的“优优”在哪里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

2、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 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 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 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3、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 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 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 用。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 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

4、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 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 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 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的新的发展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是邓小平在 1981 年 7 月 18 日会见香港明报社长 查良镛先生,即武侠小说家金庸时第一次提出来的。1982 年

5、 9 月 1 日,邓小平在党的 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开发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的号召。从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所 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专有名称。由于提出这一概念的邓小平本人和中央各权威文献对 “中国特色”的内涵系统论述不多。因此,多年来,有不少人对究竟应该如何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常感困惑。有的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特色”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国情的特殊性” 、 “ 理论的特殊性” 、 “实践的 特殊性” 、 “目标的特殊性” 、 “历史地位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 的十七大

6、报告中,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3 那么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到底特在哪里?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基于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创造,不是对经典论 述的照抄,也不是对他国道路的照搬,这是它的国情基础。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后,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怎样去建设社 会主义,当初人们并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

7、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能靠 自己去摸索。从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到提出寻求“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4,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对这条“中国式的 现代化道路”又进行了进一步升华,那就是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 1。实践证明: 社会主义是人类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一条现成的道路 可走,不可能照章办事; 面对变化发展了的新情况、新问

8、题和国际局势,切不可把书本 当教条; 各国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现实环境等都不相同, 别国的模式不可照搬照套,社会主义惨痛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一点。总之,固定的适 合各国通用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不可能存在的,社会主义的具体实现形式应该和必须是 多样的。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切合 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之路,一条希望之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来自实践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当

9、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 义创始人所无法预料的。经过不懈的实践,我们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 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6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 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 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 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10、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 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 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 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 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

11、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 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 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正因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当今 世界上建设得有声有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 命题,酝酿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于 1982 年党的第 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大会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庄严宣告:“走自己的路,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 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

12、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作出 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 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酝酿、形成、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完善发展,愈来 愈显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和时代魅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13、,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 实践和创新均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背离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人民群众的现 实期待,必须践行“三个有利于” ;必须同人类文明的发展相融相合,追求人的全面发 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 的贡献。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14、,极 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 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 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 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 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 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 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

15、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 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 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 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 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 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 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关键要看它是不是在总体上符合我国基本 国情,是不是有利于维护

16、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经 济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已经给 出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人类社会还没有一种别的制度能够如此迅速地推动社会的发展”7。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民族的复兴,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有利于共同富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利于复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华” 8,这是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改革开放 30 多年历史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众所周知,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由贫弱到强盛、由落后到进步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饱受了凌辱之苦。西方列强凭借其船坚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使拥 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重新崛起的重大契机,成 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经济上看,国家 代表人民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能够对大部分生产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