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的诊断与防治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89918 上传时间:2017-02-15 格式:PPT 页数:226 大小:7.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病的诊断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猪病的诊断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猪病的诊断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猪病的诊断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猪病的诊断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病的诊断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病的诊断与防治(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猪病的诊断与防治 王汉雷 北京康牧众诚公司 一、猪瘟( 病原学 猪瘟病毒( 属黄病毒科、瘟疫病毒属 有囊膜的 股单链 约 力变化很大 病原学 强毒株可以引发急性疫病和高死亡率 中等毒力毒株一般引起亚急性或慢性传染 慢毒株可以引起猪胎儿和新出生的仔猪死亡 病原学 培养猪瘟病毒最常用的是猪肾细胞,病毒在胞浆中复制,不引起细胞病变 该病毒在 于或低于该 毒的感染性很快被破坏 脂溶剂如乙醚、氯仿很快灭活病毒,病毒对于蓝光、 2%氢氧化钠和复合醛等药物敏感 流行病学 猪是 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通过口、鼻、泪腺分泌物、尿液和粪便排毒 低毒力株感染妊娠母猪,病毒可以传播给子宫中的胎儿,造成产

2、死胎和弱仔 流行病学 如果先天感染的仔猪健康出生,并存活数月,这些猪无疑是病毒的扩散源 新购进的表面健康的感染猪进入一个猪群,是最常见的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在春秋季较为严重 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高达 41,食欲减退,挤堆明显 初便秘后腹泻,排出黄绿色水样稀粪 患猪眼分泌物增多,重症眼睑粘连 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形成出血斑点 妊娠母猪感染可导致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患猪发烧、挤堆 患猪眼发红,分泌物增多 患猪后肢皮肤出血斑点 患猪腹部皮肤出血斑点 患猪全身皮肤出血斑点 发病机理 自然发病的条件下, ,偶尔通过结膜、生殖道粘膜或皮肤擦伤侵入猪体 经口腔感染后,扁桃体是病毒复制的

3、最初部位 病毒最初感染扁桃体腺窝的上皮细胞,随后通过淋巴管扩散到周围的淋巴网状组织 病毒在局部淋巴组织复制后到达外周血液,出现病毒血症,强毒株一般 5发病机理 急性 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变性、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以及纤维蛋白质合成障碍 急性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以败血性病变为特征 淋巴结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外观 肾脏肿大出血,呈雀斑肾 脾脏边缘有紫黑色梗死 病理变化 口腔粘膜、心脏、肺脏、胃、肠、膀胱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甚至形成溃疡 回盲口有纽扣状溃疡 脑水肿,脑脊液增多 患猪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 患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 患猪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患猪肾脏肿大、点状出血 患猪肾脏肿大、斑点状出血 患

4、猪肾脏皮质出血、髓质水肿 患猪扁桃体出血 患猪下唇面溃疡 患猪喉头点状出血 患猪喉头坏死 患猪肺脏点状出血 患猪胃粘膜斑点状出血 患猪肠浆膜点状出血、胶样渗出 患猪脑水肿、脑脊液增多 患猪膀胱粘膜点状出血 结肠粘膜纽扣状肿 脾脏边缘紫黑色梗死 诊断 尸体剖检中,诊断性的病理变化为淋巴结、肾脏和其它器官的出血以及脾脏梗死 实验室诊断 离病毒和测定病毒抗体 诊断 冰冻切片直接荧光抗体实验检测病毒抗原,送诊组织有扁桃体、肾脏、脾脏和空肠近端 病毒中和实验检测病毒抗体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以快速鉴别 综合防治 药物名称 功能 每 使用方法 抗猪瘟血清 抗病毒 腹泻时肌肉注射 硫酸庆大霉素 抗菌消炎

5、 2脉注射 红霉素 10耳静脉缓注 5萄糖 补液 35%葡萄糖 1静脉缓注 30%安乃近 解热镇痛 2肉注射 综合防治 中药防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凉血救阴为治则 处方:连翘 9克,黄芩 9克,栀子 9克,贯众 9克,龙胆草 9克,紫花地丁 9克,金银花 6克,蜈蚣 1条,大黄 9克 用法:按处方配药,共煎取汁候温供体重 25千克猪只灌服,连用 2剂 综合防治 对发病猪群使用猪瘟疫苗全群紧急接种,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做好粪便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可疑病猪隔离饲养,选用西药或中药进行治疗 坚持自繁、自养,禁止从有猪瘟的地区引种,引种时就地注射猪瘟疫苗,进猪场隔离饲养 1个月以上,待检测无疫病后

6、方可并入本场猪群 加强饲养管理,选用优质高效饲料,加强卫生消毒工作,蓝光、烧碱、复合醛等消毒剂交替应用 综合防治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定期检测 疫苗种类:细胞培养苗、兔化弱毒疫苗 免疫程序:母猪配种前免疫;仔猪断奶前首免, 3周后二免;发病猪群进行超前免疫, 6周后二免 做好药物预防保健工作:每千克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 300毫克、氟必康( 10%氟苯尼考) 400毫克和多种维生素 二、口蹄疫( 病原学 口蹄疫病毒( 小 疮病毒属,无囊膜,对酸、碱和氯制剂等消毒药敏感,单股正链 8450 单股 而导致病毒变异 个血清型: A、 O、 C、亚洲 1型、非洲 1、 2

7、、 3型,这些血清型无交叉反应 流行病学 要波及偶蹄动物,冬春季节易发生大流行 可通过空气、消化道、皮肤粘膜伤口感染 主要传播方式是气溶胶传播,高湿度有利于远距离的空气传播 临床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到 41 主要在蹄部、口腔和乳房皮肤形成水疱 水疱破裂后表面出现糜烂、出血、溃疡 如果冠状带的水疱融合,蹄冠会脱落下来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病死率高达 100% 发烧怀孕母猪可能流产 患猪鼻镜边缘水疱 患猪舌、颊部粘膜糜烂 患猪蹄甲脱落 发病机理 口蹄疫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气溶胶传播,较大颗粒粘附在呼吸道,小颗粒可达呼吸道下部 上皮粘膜和心肌感染后,病毒复制,产生病毒血症,

8、病毒血症一般持续 32 奶汁排泄病毒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为虎斑心:心肌变性、坏死,呈现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纹 患猪“虎斑心” 诊断 上皮和水疱液样品,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病毒抗原 用于血清学诊断的血清应取自康复的动物,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的 用乳鼠细胞分离培养病毒试验对病毒进行诊断 综合防治 每年用当地流行的血清型疫苗免疫公母猪 3次,仔猪 50100日龄二免 每千克饲料添加克毒先 2000毫克、多种维生素1000毫克、阿莫西林 200毫克,作药物预防 有效的消毒药有蓝光、过氧乙酸、复合酚、复合碘、火碱 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病原学 节炎病毒属,有囊膜 病毒对热和 在 稳定 在 和 长期稳

9、定, 41 周内病毒感染性丧失 90% 用脂溶剂处理, 病原学 基因组表现出非常易变性 弱毒疫苗是通过猴肾细胞连续传代后弱毒化的活疫苗 病毒呈杀细胞性复制,引起细胞变圆、成堆和核固缩,感染细胞最终从培养瓶中脱落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鼻分泌物、粪便和尿液向外排毒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怀孕中期母猪和仔猪最易感 流行病学 病毒是通过在子宫中或出生后由母猪传给仔猪,或者生产后期敏感猪与感染猪的混群,使病毒持续循环传播 猪场间的传播最常归因于从感染猪场顺风而下的空气悬粒,这些悬粒具有 临床症状 妊娠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 母猪假发情、返情比例较高 断奶仔猪表现明显

10、的腹式呼吸,后肢麻痹,病死率高达 80% 临床症状 有的仔猪耳朵或身体末端皮肤发绀发紫 生长猪发病率相对较低,表现明显的腹式呼吸,生长缓慢,双眼肿胀 公猪感染后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减少 患病母猪产下的死胎 患病保育猪耳朵发绀 患猪眼肿、分泌物增多 仔猪呼吸困难 仔猪行走不稳,四肢外展 发病机理 吸入、摄食、交配、咬伤或针头传播 在粘膜、肺脏的局部巨嗜细胞中复制 局部淋巴结和病毒血症(感染 12小时后) 扩散到全身的单核细胞和巨嗜细胞中 亚临床疾病 临床疾病(呈现年龄依赖性) 康复或持续感染 母 猪:流产或早产,死胎、弱胎和自溶胎 初生猪: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增加 经口、

11、咽分泌物、 哺乳 /生长猪:并发细菌或病毒感染,生长缓慢, 粪便、尿液排毒 死亡率增加 育肥猪:发热,饲料消耗降低 公猪:发热,精液变化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为间质性肺炎或大叶性肺炎 肺水肿、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病理变化 新生仔猪:肺脏呈红褐色花斑状,不塌陷,感染部位与未感染部位界限不明显 哺乳仔猪:肺脏呈不同程度的红褐色花斑状,不塌陷;标志性病变为淋巴结褐色肿大 生长 巴结肿大,肺脏常并发混合感染,感染部位和未感染肺脏组织之间界限清晰 患猪间质性肺炎 患猪肺脏肿大、充血 诊断 当生产的任何阶段只要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现有繁殖障碍,并且猪群的性能表现不理想时,就应当考虑 血清学方法包括 诊断 病毒检测:哺乳猪、断奶猪和生长猪感染后 4猪和公猪感染后 1从血清中分离出病毒 用于病毒分离的样品有血清、肺泡洗出物、淋巴结和扁桃体 病毒分离困难时, 检查精液 综合防治 药物名称 功用 用量 使用方法 抗病毒 1号(黄芪多糖) 抗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