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0053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2007 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农村工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使全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和监测方法计算,2007 年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达到 49.1%,比 2002 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基期年)的13.6%提高了 35.5 个百分点, 比 2006 年提高了 7.5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加快,仅用 5 年时间就走过了将近一半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 一、吉林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本情况2007 年,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2、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程度已达 49.1%。在评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中,同比呈现出“五升一平”的良好态势。其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 33.3%,同比提高了 9.2 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 69.4%,同比提高了 15.3 个百分点;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 25.9%,同比提高了5.0 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 53.2%,同比提高了 3.5 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 90.0%,同比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而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 57.1%,同比基本持平。从评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18 个指标看,2007 年吉林省有五个指标实现程度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标准:即农村居民基尼

3、系数、恩格尔系数、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森林覆盖率和万元农业 GDP 用水量。有六个指标实现程度超过 50%:即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 93.3%、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 88.9%、农民信息化度84.4%、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 8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77.5%、平均预期2寿命 54.5%。有七项指标实现程度不足 50%:即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2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2%、小城镇人口比重 36.8%、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8.8%、居住质量指数 12.3%,尤其是农村养老覆盖率只有 1%,其小康实现程度为-1.4%。二、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从农村全面建设小

4、康的六大方面看,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明显加快。1.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 33.3%,同比提高 9.2 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指标看,2007 年,吉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555元,扣除价格因素后为 3500 元(2000 年不变价),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34.2%,同比提高了 7.9 个百分点;2007 年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为 23%,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36.8%,同比提高了 10.5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46%,实现程度为 26.7%,同比提高了 13.4 个百分点。2.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 69.4%,同比提高 15.3 个百分点从社会发展的四项指标看,农村

5、合作医疗发展相对较快,吉林省自 2003 年开始实施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到 2007 年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到 72%,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77.5%,同比提高了 26.6 个百分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覆盖率仅为 1%,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1.4%;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仍处在 0.3-0.4 的合理区间,该指标的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100.0%。2007 年每万个农村居民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数为 3.8 人,全面建设小3康实现程度为 93.3%,同比提高了 3.3 个百分点。3.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 25.9%,同比提高 5.0 个百分点从反映人口素质的

6、监测指标看,2007 年吉林省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7年,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18.8%,同比提高了 6.3 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2.5 岁,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54.5%,与上年相同。4.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 53.2%,同比提高 3.5 个百分点农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信息化程度稳步提高,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反映生活质量的四个方面看,2007 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为 25%,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12.3%,同比提高了 2.1 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40%,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7、 100.0%,同比提高了 1.1 个百分点;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为6.5%,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88.9%,同比提高了 15.6 个百分点。农民信息化程度为 55%,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88.4%,同比提高了 5.3 个百分点。5.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 90.0%,同比提高 1.6 个百分点从反映民主法制的两项指标看,由于吉林省各地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了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2007 年,吉林省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为 79%,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80.0%,同比提高了 3.3 个百分点;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为 90.0%,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100%。6.资

8、源环境实现程度为 57.1%,与上年相同4从反映资源环境的指标来看,2007 年森林覆盖率为 43.2%,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 100%。万元农业 GDP 用水量为 1033 立方米,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100%。综上所述,2007 年吉林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社会的总体特点是:农村社会方面的全面建设小康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农民生活质量方面的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保持较快增速;农村人口素质等方面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相对缓慢;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 18 项指标来看,农村养老覆盖率等指标的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较低。三、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1.农民增收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将对吉林省农村全面建

9、设小康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吉林省农民收入的增长,已经受到来自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价因素严重影响,加之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缺少技术的农民工工资水平上升非常缓慢,外出务工不断增收的难度加大。因此说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需要加倍努力。2007 年,吉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 3500 元(2000 年不变价),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仅为 34.2%。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值 6000 元尚差 2500 元,这意味着在今后的 13 年中每年要增加 192 元。全面小康建设监测中,农民收入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占有 20%的权重。因此,农民收入上不去,将直接制约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实现程度。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10、农民增收仍然面临很大压力。一是粮食产量增加的空间有限;二是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短期内农业生产效益提高难度大;四是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有减弱之势。5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是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难点问题。2007 年,吉林省农村养老覆盖率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仅为-1.4%,与全面小康值大于等于 60%相比,差距悬殊。受财力所限,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立仍相对滞后,实际工作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可操作性较差,同时也缺乏舆论宣传有力的支持。可见,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是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之一。如果没有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支

11、持,农村养老保险事业还将长期制约吉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3.农村人口素质偏低2007 年吉林省农村经济实现了新的突破,农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但提高吉林省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7 年末,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呈“两高一低”的情况,一是吉林省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所占比重为 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3.9 个百分点。二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为 8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7.9 个百分点。三是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重为 1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4 个百分点。由此反映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虽然文盲少,但是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也少。劳动力文

12、化程度是直接影响农民掌握科学技术及生产技能和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特别是提高具有高素质懂管理善经营的农村专门人才,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是当务之急。要提高这个指标值难度很大。一是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落后,缺乏必要的教学实验设备,优秀教师严重不6足,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的少之又少,影响了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值的提升。三是现有 20 岁以上农村人口再接受学历教育的面很小;四是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部分学校乱收费等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入学率和辍学率。农村

13、人口素质不高,难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技能,将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从监测结果看,2007 年吉林省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有小幅的提升,但存在的问题仍无明显的改观,其主要原因是左右生活质量的高低的居住质量指数过低所致。该指标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仅为 12.3%,列 18 项监测指标倒数第二,成为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低水平徘徊的主要影响因素。居住条件的改善,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除收入存在差距外,集中体现在拥有的基础设施层面的差距上,尤以居住环境质量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在全面建设小康评

14、价体系中,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位高权重”,仅列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之后,而其中又首推居住质量指数实现程度。它涵盖了涉及农民居住质量、住房面积及房屋结构、饮用水源、生活能源、室外道路状况、卫生厕所等六项具体指标。农民居住质量差主要表现在:农村饮用自来水的居民户数比重低,2007 年该指标为 25.8%。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只占 2.8%,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仅有 0.3%,享用水泥或柏油路面的农户分别为 50.2%和 47.8%。长期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政府虽投入很大,但仍然欠账太多。这种现状,对7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仍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四、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1.建立农民收入增长

15、的长效机制。在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证农民持续增收。一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二是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的保护支持。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框架,制定相关条例。二是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一是建议调整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将资金重点用于失学辍学的农村学龄儿童的支出,从根本上解决失学、辍学问题。二是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彻底改变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应将通路、通水、普及卫生厕所列入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在农村提倡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针对农村建设明显滞后,村庄建设杂乱无章,村庄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和建设,适当集中农村人口居住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