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99595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综合提能练 ( 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 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3 分) 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 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未必被人普遍接受,但认识论历来是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则为多数哲学家所接受) 。所谓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既包括山河大地,也包括人类自身。古代哲学家一开始就注意观察客观世界的构成, 推测构成世界的材料成分。中外哲学家都是从关心天地万物构成开始其哲学探索的。这是宇宙论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再前进,不满足探求世界的构成,还要进一步探求其所以构成的理论根据,即玄学家所说的“所以迹”。这是中国哲学史发展的本体论阶段。人类

2、认识不断深入,转而观察、研究人类自身、主观世界,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这就由本体论进入人性论的阶段。对于人性论的研究,佛教有它独到的地方。印度佛教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心理摹述的记载,但论证的是如何纯洁心灵,杜绝杂念,完全是为了宗教修养。这一套学说传到了中国,促使中国哲学利用佛教的思想资料完成了自己的进程,从而从本体论进入心性论。这是佛教传播者们所未料到的。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还带有外来文化的某些生硬痕迹,如“阿赖耶识”即属于引进的概念, 与中国哲学传统观念不甚衔接,虽然在理论发展的道路上是衔接的。禅宗在这一条道路上使它中国化,明确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正式建立了心性之学,

3、已经发表的各种版本的坛经以及南宗定是非论坛语等禅宗文献以及其他已有的大量禅宗资料,有不少关于“心性”“本心”“识心见性”以及“领悟”和自修自悟的生动论述。心性论的建立,是隋唐佛教在理论上的贡献,而贡献最大的应推禅宗。心性之学建立之后,得到中国哲学界的普遍认可,禅宗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宋明理学可以说是接着禅宗的心性之学继续开拓的新领域,形成儒教。 儒教还吸收了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宗派的思想,但主要脉络来自禅宗。禅宗, 不是外来的宗教。禅宗不是从中国思想的主流之外横插进来的一股思潮。它是中唐以后,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它提出的心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是嫡系正宗而不是旁支

4、别派。 禅宗对佛教其他宗派自称“教外别传”,它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比它在正统佛教中的地位重要得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节选自任继愈禅宗与中国文化,有删改 ) 1下列关于“禅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被中国传统思想改造后形成的一个分支教派。B禅宗最大的贡献是在隋唐佛教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心性论这一哲学理论。C禅宗的思想实际上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主流,它是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D禅宗思想在正统佛教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影响较大。2 2下列对禅宗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 ) A禅宗使带有外来文化某些生硬痕迹的心性论与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衔接起来了。B禅宗完成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的中国化,正式建立了中国的心性之学。C禅宗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下启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D禅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为大多数哲学家所接受。B中外哲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宇宙论到本体论,到人性论, 再到心性论的相同历程。C中国哲学借用了佛教中关于人性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进程。D宋明理学是以禅宗心性论为主体,吸收道

6、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各派思想形成的哲学体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9 分,每小题3 分) 寻找科学的“漏洞”韩鸿宾自笛卡尔的 谈谈方法 出版至今已376 年,尽管依照“笛卡尔法则”,人类实现了对物质世界的有效控制并促进了其快速发展,但笛卡尔法则在精神世界面前却无能为力。依照笛卡尔法则中“将复杂事物拆分为简单事物”的原则,医学和生命科学在人体物质组成的拆分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依靠显微镜和细胞培养技术,阐明了人体内细胞群的分类和组成;通过免疫组化、膜片钳、生物电等技术,单个细胞的功能、代谢过程进一步被简化、拆分和独立阐明; 依照达尔文进化论、遗传学理论与技术,人们将支撑细胞功能的各类蛋

7、白质和相关基因不断地逐个分析、破解。 近几年, 人们还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速实现了人类全基因图谱的解析, 成绩斐然。回顾过去几百年,人类有效地控制了多数传染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多种慢性病。然而,艾滋病、SARS 等的流行,人类对脑类疾病、精神类疾病的无奈,使得人类不得不承认,西方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不够扎实到令人心安。实际上, 笛卡尔当年只是介绍了一种对物质世界行之有效的研究和创造方法。不论是他所生活的400 年前, 还是用分子、 基因来分析和解释人体和人类行为的今天,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认识, 明显不如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那样精准而有效。人类期待笛卡尔法则与方法论对精神世界也如同对物质世

8、界一样有效,然而, 无论是将精神归于上帝的笛卡尔,还是宣称“上帝已死”的尼采、 康德以及近代的海德格尔,都未曾提供一个有效的针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方法论体系。结果,至今人类仍没有解开记忆之谜,没有弄懂精神类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中国古代医学强调“天人合一”“人与环境的和谐”,近代法国人也提出了“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但西方科学理念下的现代医学研究,过多关注细胞本身,而对于细胞所生存的微环境的投入,一直处于非主流的边缘地带。从古老的东方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看,3 人需要和环境和谐相处,而人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细胞本身也存在于人体这个小宇宙之中。如果人体可以看成是一个宇宙的话,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就同人

9、一样也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婚丧嫁娶”。每个细胞都生存在一个有“海洋”“湖泊”“河流”“大山”“森林”的环境中。这样看来, 我们是否需要在未来的时间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我们每个细胞的生存环境的研究中,而不是只紧盯着每个细胞本身呢?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和反思过去近400 年来现代科学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方法、理念及其结果, 更需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最初最简单、最善良的动机。 我们在保证科学研究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同时, 也需要满怀爱心地关注任何一个生命形式,要知道, 单细胞生物与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并无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都需要被人们认真

10、地重新审视、验证。( 摘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 4下列关于笛卡尔法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笛卡尔法则只是为人类探求物质世界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和创造方法。B笛卡尔法则信奉“将复杂事物拆分为简单事物”的原则,帮助医学全面突破。C笛卡尔法则让人类在物质研究领域大有作为,但没有提供针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有效的方法论体系。D笛卡尔法则,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应该说创造了一个个科学奇迹。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笛卡尔法则不仅推动了许多科学理论的诞生,也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B西方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虽然研究成果异常丰硕,但是在有些方面也是一筹莫展。C笛卡尔

11、将精神归于上帝,尼采、康德等宣称“上帝已死”,这些都是他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究。D虽然“天人合一”“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早已存在,但现代医学对其重视不够。6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认识,明显不如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那样精准而有效,但这不能归责于笛卡尔法则。B人类期待笛卡尔法则与方法论对精神世界也如同对物质世界一样有效,但这种期待并没有变成现实。C我们不仅要重视细胞研究,也要重视细胞生存环境的研究,但现在对于后者明显重视不够,今后有必要投入更多。D如果只关注现代科学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方法、理念及其结果,就会淡忘“最初最简单、最善良的动机”。综合提能练 (

12、二)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二 ) 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3 分) 古车刘汉杰有关中国古代车起源的传说不少,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物身上:黄帝与奚仲。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见飞蓬( 多年生草本植物,遇风吹则旋转) 转动,灵感顿现,发明了车;又说他因为发明了车,才被称为“轩辕氏”。奚仲是夏代薛部落的首领,司职夏代车正( 车辆总管 ) ,传说他“桡曲为轮,因直为辕”制造了车。从早期车的复杂结构上来看,车的制造绝非一人、一时之能,因此, 某一位人物造车的可能性不大。考古发现最早的实证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两条平行的车辙痕迹,痕迹间距约1 米,

13、呈东西向延伸。“前有车,后有辙”,可以确定,早在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两轮车。最早的实物车出土于殷墟。在殷墟车马坑曾出土多辆殷商时期的车子,皆为一辀、 一衡、两轭一舆的双轮车。这些车与殷墟甲骨片中许多“车”字的形制相仿。延至西周时期, 车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狩猎、农事等诸多方面。诗经有305 篇,其中就有57 篇记述了车的内容。 在先秦时代, 车有“小车”“大车”之分:马拉的车叫“小车”,也称“轻车”“驰车”或“戎车”,是贵族出行和作战用车。“小车”地位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说。牛拉的车称“大车”,“大车”地位低, 主要是运输之用,“平地任载之具”。战国时期出

14、现了双辕车,较之单辕车,双辕车车体牢固,载重量大。同是战国时期,人们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自此骑兵开始出现,战车有所消减。秦汉时期, 车的形制进一步完备,车的种类也更为丰富。以秦车为例, 当时就有帝王用的金银车、安车、步辇,王侯用的高车、车,民间用的牛车、马车,军队用的轻车、重车,驿传用的传车等。汉末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 ”这是一种利用减速齿轮系统带动车上小木人而报告行车里程的机械车,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远使。地域平漫,迷于东西,造立此车,使常知南北。”文献记述,自东汉而后,张衡、马

15、钧、祖冲之等多位科学家都曾制造出指南车,但均没有流传下来。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仍沿袭前代。达官出行,流行不施车轮的辇与舆;民众运输,除马车外,牛车增多。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最为常见的是太平车和独轮车。太平车专供载货之用,有二轮和四轮之分,车行缓慢,由骡、驴、牛拖拽,大的太平车载重量可达数十石。 独轮车也称“串车”,前后二人把驾, 两侧二人扶拐, 前用毛驴拽引, 用于搬运货物,明代时称这种独轮车为“双缱独轮车”。清代出现了轿车( 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 与黄包车。近年来,在两河流域、中东、欧洲等地陆续发现了公元前4 000 年的车子,而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最早也只追溯到夏代,因此,学术界也便有

16、了有关中国车起源的“本土说”与“西来说”之争。 因为关涉到文明的发生,所以争论一直火热地持续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中5 国古代车的演化轨迹做一梳理,毕竟这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选自百科知识2013 年第 10 期,有删改 ) 1下列对中国古代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有关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文中有四种说法:黄帝发明、奚仲发明、众人发明和西来说。B从考古发现知道,中国古代车最早是夏代发明的,实证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C殷墟出土了最早的中国古代双轮车,样式与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中的许多“车”字相仿。D西周时期,车被广泛运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车分为大车、小车,而小车地位比较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中国古代车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可能性不大,其根据是中国早期的车结构十分复杂等。B 诗经中有57 篇诗记述了中国古代车的结构及在战争、狩猎、农事等方面的应用。C战国时期,战车有所消减,这是因为人们从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